
·小说·
老伴儿
灶台上,一壶汤药正往外冒着热气。
四哥坐在灶边,两眼紧盯着药壶,不时地回过头来看一眼躺在床上的老伴儿。四嫂紧闭双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一直都这样,已经十年了。
估摸差不多了,四哥起身掀开壶盖,见壶里的药汤不多不少,熬得恰到好处。他就把壶里的药倒进瓷盆凉一会,用嘴试了试,不凉不热的,然后分成两碗。一碗留下晚上喝,另一碗端到了四嫂的床前,轻声说道:“老伙计,该吃药了。这药虽说有点苦,可不苦咋能治病?来,把它喝下去,喝了你才能好。”四嫂什么都听不见,因为她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连眼睫毛都没动一下。
给四嫂服药,是四哥的日常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四哥每天还要给她制作营养合理的流食,给她翻身擦澡,接屎接尿,还要给她讲故事。在四哥的精心照料下,四嫂躺了十年都没得褥疮!
那场车祸发生得太突然了,完全出人预料。好在四哥运气好,只是受了点轻伤,四嫂却变成了植物人。
四哥咋都不敢相信,一向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她,咋就会变成了石头人?这要换成过去,别说十年,就是让她躺上三天,她都会急疯的。四哥不能让他的女人就这样永远地躺在床上,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也要把她救过来。不然的话,他就不配做她的男人!
长春去了,北京去了,上海也去了。家里的积蓄,全都花光了!一百多平的楼房,换成了三十多平的小阁楼,就连祖传的一件古董都卖了。那些专家告诉四哥,四嫂的颅脑损伤严重,奇迹不会在她的身上出现了。
不管专家怎么说,可四哥死活不相信。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为了给心爱的女人治病,学会了上网,也学会了打字。他一有时间,就在网上寻医问药。
终于有一天,有位网友给四哥提供了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在长白山深处,有一位老人专能治四嫂这样的病。

四哥一听满心欢喜,让女儿回家照顾她妈,他一头钻进了大山,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家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听四哥说完之后,老人家手捻胡须说道:“这样吧,我给她开一百副药,每日一副,你带回去给她服用,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回来的路上,四哥又到四嫂的老家看了眼。
回到了家,四哥每天坚持给四嫂服用从长白山带回来的中草药。日子一天天过去,今天正好是第一百付药,奇迹真的会出现吗?
听到这个消息,一些亲友早早的就赶来了。屋子里站满了人。大家拭目以待,等待奇迹的发生!
把这碗药服下去后,四嫂跟往常一样,仍没有任何反应。人们不免觉得有些失望,有的转身准备离去。情急之下,四哥附在四嫂的耳边轻声呼唤道:“英子、英子……”
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四嫂的眼角流了下来。
英子是四嫂的乳名。自从四嫂五岁那年成了孤儿后,就再没有人叫过她这个名字。
作者简介
马世祥,扶余市计生局退休干部。喜欢文学创作,曾在《小小说·大世界》《松花江》《松原日报》《松原文艺》等发表过小说多篇。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书法题字 耿明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沈树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