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72)一一百练成钢的前前后后
作者:杨忠敏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出那篇著名的《武军赋》。其中写到:“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钢”云云。意思是说:要说铠甲,首推东胡和阚巩国所制,那可是用百炼精钢打造的。后来就有了“百炼成钢”这个成语,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有百炼成钢的,就有百炼成渣的。这既是辩证法的无情,证实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转化分化;也是人性铺张的无奈,有进化就有异化。从而坐实了一切变化,既有优化也有劣化这样的事实。一部巜易经》揭示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变异现象和变化规律。
自古至今,有智力超群、胆识过人之辈,攀上权力巅峰的。可阴差阳错,一转身下了地狱。那些饮鸩自了的、悬梁自尽的、被人推上断头台的……无不是复仇的种子转了基因,他下的是什么种,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总有人精不擅政治却玩政治,把自己玩成了人渣。
西方基督教有关人死后要经过炼狱之说,是指亡人经此一程,洗却曾在人世间犯下的种种罪孽。东方也有十八层地狱轮回之说。东西方古老文化都出现了这类将人生、人世延展至前生后世而又再行惩戒惩罚的诉求。生命过程终结,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必须把你呈现过的人品人格和人性,再去分类鑑定。该上天堂的上天堂,该下地狱的下地狱,既使寂灭,还得清算。世事有情也无情,尽管千锤百炼终有成渣的,成渣也别想消清。既使渣滓,还得拿到太阳底下晒晒。 
无论秉笔直书的史家、还是严谨郑重的文献考证,仰或是街衢巷闾的野史,不也把圣主和昏君、君子与小人、英雄和懦夫、乡贤和痞子统统勒石刻碑,落墨于纸。这种文化现象就是要把成钢的铸在历史巨人的脊梁骨里,把成渣的烙印到人类的耻辱柱上。于是,中外历史上就多有明君贤臣、志士忠良、圣贤大德之士,宛若日月,高悬于天。也有不少昏君侫臣、奸滑小丑、魍魅魍魉之徒,作妖朝堂,逆行尘世。无论是国士还是国贼、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贤良还是奸佞,该敬重的、该鞭挞的,都得站在历史舞台上,让后来人臧否取舍,鑑定定夺。
历史真有化不开的情节。那些浓量重彩的华章,会凝结成历史进程的一个一个结点,标高那个时代人类精神的高程高度,标示历史的转变转折。这其中,无论是民族精英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还是民族败类可斥可恨的卑鄙下作,都会固化为历史的瞬间。不信么,不妨看看读读那些名画名塑名著都在诉说着什么!座落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岳庙里,明朝正德时期铸的那一组靑铜雕塑,就这样几百年间表达着华夏民族的敬仰与愤怒。长津湖“冰雕连”的画面,成了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精神的永久记忆。 
确实有些事,时怎么过,境也无法迁。有些历史情绪情结是怎么化也化不开的。民族记忆深处的喜悦与痛楚、悲壮与屈辱、开创与倒退、坚毅与狗且……都是历史溶炉里滾烫沸腾的画面。正因为有了这些难以忘却的记忆,这个民族才有了不朽的精神和不朽的灵魂。
历史过程,就是百炼成钢的过程。是精钢,还是渣滓,这是有分野的。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