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牛石坝哪
文/吴光华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新岭村古时称“牛石”。地名来原于上排梯田中的一块巨石,形似一块牛肝,牛石地名由此而来。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头神牛在流沅江(山名:今连接通道绥宁城步三地的一座大山)边吃草,神牛身躯庞大,头在通道的临口,身在城步麻连(今上排),臀尾部在绥宁界溪,庞大身躯的神物由于吃不饱,看到临口河岸边有一遍金黄的稻田,如是把头一转吃了临口田中的稻谷,正好被玉皇大帝的牧童发现,牧童报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旨,斩杀了神牛,后来牛的身体化作一座大山,这座大山连绵起伏,座落在城步,绥宁,通道三地的交界处,成为南山的余脉,而神牛的肝脏就出现于麻连梯田中(上排梯田中的巨石),所以后来把上排,中排,下排三个村寨称为背ng(即牛石的倒装词)这就是牛石地名的来由。牛石(背ng)这个地名自天顺二年一直沿用至今,牛石这块巨石和旁边的小石把上排梯田装点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清代一朝庭官员、学者路过此地时,曾有诗曰:“怪石何年逸古丘,堍岩头上形如牛,眼中不愿居中土,好洁还须饮上流,今昔闲从芳草卧,辰昏不见牧童收,华山此地勘为马,故放桃林野外游”。这动人的诗篇描绘了坝哪神奇而秀丽画卷。
每当你翻过牛排山,朝西南方向望去,一层层形似云梯的稻田,象一座座仙境画廊将使你心醉神迷,梯田从村边山脚一直向上层叠,宛延如弓,面积约一百余亩,丘块却分五百之多,最大的不足一亩,最小的斗篷可盖,因此有“斗篷丘”,“蓑衣丘”的美誉。还有长达一里的“巴”背带丘。这里的村民用山歌记录了种长丘的情景。歌词:“种田莫种巴(方言‘背’之意)带丘,田基难坝坎难修,田基要坝半个月,田坎修了对年周”。
每逢春耕时节,每丘田堰满了水,映在蓝天白云之下就象一面面镜子镶嵌在道道山梁上,波光闪烁,山边的映山红花竞相开放似美女照镜一样微笑。
夏天层层绿浪随风翻滚,禾苗伴随着习习凉风,香气一阵阵扑鼻而来。秋天金色耀眼,冬天碎玉银光,一年四季无不给过往行人一饱眼福。
山美水秀,民风淳朴,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哺育了这里热情好客和能歌善舞的坝哪人,这世外桃园,人间仙境成了人们休闲,养生避暑,旅游观光的高山村寨。
【作者简介】
吴光华,男1957年出生,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人,退休教师,东方文明传播会湖南分会会员、理事。东方兰亭诗社会员。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会员,自幼爱好诗歌音乐,喜欢阅读和创作,2016年退休回家开始学习写古诗词,作品有《七律 春绘》《绝句心绪吟》《绝句摘梅》等多篇格律诗词先后被《中华诗词导刊》、《流年诗韵》、《东方兰亭诗社》、《中央电视礼台礼宾书》等多家刊物选登,还有多幅楹联及数十首格律诗词散见于城步诗联协会及东方文明传播湖南分会的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