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骨
文/康明月
汗青悬垂,书写留世之佳句;诗作横置,彰显儒生之气概。
我时常幻想,当八位来自两朝、相隔百年的散文大家聚在一起时,会掀起怎样的文学巨浪,产生怎样的思想共鸣。八位君子是否相处融洽?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水亦有千般形态。
河水,是热情的。涓涓细流在岩石缝隙中流动,自高谷中来,有飘逸之气息。但对于沟壑支岔的水,依旧乐此不疲。多流注入终成河,源头有活水汇入,使河水不竭,思绪不涸。
湖水,是淡远的。隐谧在山林间,虽不是隔离人间烟火,但此处依有份静谧与深邃。掷一颗石子入湖,于湖水中泛起圈圈涟漪,之后便归于宁静。
海水,是坚定的。汹涌澎湃与天雷、沙砾搏斗,捍卫它心中的纯洁。不论前方有多少尘埃扑面,不论有多少砾石荆棘,始终在海中心留着一方净土。
八位儒者被称为大家,虽已隔百年两朝,但我相信,他们既有相同的追求与信仰,那么他们心间便有一种如水的情怀。与知己相交,不在乎门第的热情;不食人间烟火的淡远宁静;对尊崇忠贞不渝的坚定。似水的情怀滋润了胸中信仰的种子,大家的风范在追求中磨砺宣扬。风骨,也在这八个人的共同追求中得到淬炼。
八位不同的人,本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因心中坚持同一个梦想,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听到了彼此的心声,得到了心灵的交汇。古文,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儒者,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
文字,用来沟通传信;文章,亦有其实际意义。文以明道,则是文章的本质。明儒道,弘儒风,亦是其宗旨。但是在经历了六朝更迭、地方割据、外族入侵后,中原的文学受到了冲击,传统儒家文化难以借助文学发扬。文学,面临退化之险。古文,成为他们心中回归正统的良方。
言必尽真,不尚雕彩。是他们对于文学本真的追求,也是它们衡量自身境界的标杆。在喧闹的烟火世间里,在污浊混乱的官场中,在金银奢靡的风气下,改革文风,复兴儒学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则是八人一生的信仰。在骈文辞藻中,禁止文表华绝;在古文清句中,心向返璞归真。
不知从何时起,熏香、古琴、竹卷被艾叶、琵琶、羊皮取代。秦汉古文受外族骈文排挤,虽有华夏王朝为后盾,但是中原的文化早已被外族文化挤占的无容身之地,儒道似已衰微。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骈文之风,在华丽的辞藻与整齐的音律下广为流传,但华而不实,虽有表却无里。古文质朴真实,却不及华藻音律。文化的骨髓遭到侵蚀,中原儒道被风尘掩埋。
流水洗污浊,清风扶气节。古文满含了八个人的心血,承载了儒者明道的操守。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八人在骈文风气溢满之时,仍崇尚古文,坚持儒道的复兴,正如老翁在白雪中独自垂钓,看似愚蠢可笑,但在寒风中独显气节与风骨。
这风骨,是对于儒道的传承;是对于文学务实求真的探索;更是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气节与本真的坚守。
儒文化,温文尔雅,故儒生多风度翩翩。但千万儒生,能成为大家者,必因其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拥有胸怀与格局,因其风骨而成为大儒。
大家之风,因有风骨而留世。
作者简介:
康明月,现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二年级学生。热爱写作,喜欢参加征文比赛,校报、公众号推文等。在2020~2021“感谢恩师 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中“笔迹 念恩”获 二等奖;获“优秀学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校、院级征文比赛、宣讲比赛等获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