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情怀挥之不去
文/王道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同的人有不现的认识、感受、感慨,还有不一样的体验乃至情怀,全都因人而异,有人感慨较多,有人经历较多,也有人体验或情怀较多,且不同的时代、环境有不同的感受、感悟或联想、思索,这并不奇怪,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因为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则是追求、目标和情结,尤其是那些具有浓厚故乡情结的人,他们虽身在外地外乡,但心里仍一直难以忘怀的则是故乡,这是因为故乡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根,曾经有首歌唱得好,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就是“……啊 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一首曾经流行的歌曲,激情的歌词,颇有意境和特点,一下子把游子的故乡之情、思乡之意激发发出来了,带来了丰富的联想和感受。
我和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一样,同样也有不同一般乃至深厚的故乡情结,且不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是长期的、执着的、永恒的,一直铭记,难以忘怀,挥之不去。遥想当年,在我风华正茂的时期,离开家乡后,就有了比较朦胧的家乡情怀和记忆、感受,那个时期,虽说生活在颇为艰苦的环境中,没有太多的追求、理想和思念,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那个时期的我,缺乏社会经验,认识比较单纯,理想目标模糊,除了上学、读书两点一线之外,还有不少业余时间,则与其他小伙伴们一同游戏、玩乐乃至割草、干活乃至到打麦场上,协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虽然感觉有些苦,也有些累,但那时精力充沛的我,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而觉得是种锻炼、放松、自由、乐趣以及亲近、感受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之感,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特别是春夏季节,每天拂晓时分,我和他人就早早来到了固定地点,各牵一条水牛,沿着村道来到水草茂密的地方,既让牛有可吃之“料”,也让放牛人有放松机会,此时,若是晴朗之日,只见东方一轮圆月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大地一片光芒,四周除了牛的吃草声,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放眼远眺,一片绿色生态的原野上,生态自然、村落、树木若隐若现,绿草、秧苗、树木等共同组成了一幅自然优美的美丽画卷,颇有意境之美,看着看着,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故乡的特色不仅是绿色自然,而且水系较为发达,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虽不是水乡,但有几分水乡的神韵,这些丰富、干净或流淌的水资源,给村民生活和庄稼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年四季尤其是夏秋时节,庄上的家庭主妇或男劳力乃至未成年人,他们纷纷来到河边,或淘米浇菜、洗衣浆衫,或挑水入缸,灌溉浇水乃至游泳嬉戏,此时河边就热闹起来了,作用也有所显现,似乎河边就是他们理想的劳动或活动场所。曾记得在一条叫“西汪河(音)”长长的河道中,曾有段时期每年的中秋前后,河面上大片的菱盘相连相邻,蔚为壮观,中间还有一朵朵莲花点缀其间,每每看到此景,我忽然想起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之上头”,这样的意境配上优雅的诗句和自然而独特的场景,令人若有所思的同时,还有些许联想、思索和难忘的记忆,此时此刻,不由得令人触景生情,往往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来到河边,将莲之根系上的菱角摘下来,感受秋天的味道和中秋的快乐。在此以前还曾有段时期,河南侧边上立有一台老式水车,专门用于农田灌溉,许多人一些踩着水车,从而将河中的水涛涛不断抽到农田中。后来,出于好奇,有时候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不禁想尝试一番,于是在水车停置并闲着的时候,我也模仿成人的样子,上去扶着横杠,双脚分别踩在木踏板上,虽踩不动,过一下瘾也是好的。那样的场景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只能留在记忆中,每每回想这样的时刻,令我不胜感慨。
如今由于多种因素,回故乡的次数少之又少,而过去曾经熟悉的一些人、地方也不一定还是那么熟悉了,这都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这是意料之中的,并不奇怪,就像去年12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在本地某某国际酒店举办的生日宴会上,我出于礼貌来到了故乡人的面前敬酒,就在大家纷纷举杯,也为之高兴之际,其中一人似乎有几分疑惑或是惊讶的神情,可能是她长期未曾见到我,记忆已经不清晰了,或者是已经忘记了,这也属于自然。后经他人提醒,她才恍然大悟,但我对她却是颇有印象,所以即使如此,我仍然向桌上的人敬了酒,以表达对故乡人的尊敬,一点小插曲算是意外,也是惊喜吧,总之,故乡的人,故乡的水,总是那么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
王道清,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涉足写作,有许多篇文章见诸于省、市级媒体。本世纪后,对文学的兴趣浓厚且持续增长,创作热情有所提高,尤其是国内征文热开始后,本人积极参与其中,连续创作了许多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学作品参与相关活动,其中许多篇作品先后获得了省内、外不同级别的奖励。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