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家的世外桃源
文/贺军
记得小学时候学过许地山先生的一篇散文《落花生》,文章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自从学了先生文章那天起就想将来哪天有机会一定要体味一把种花生收花生的乐趣,继而真实感受一下先生如何通过种花生收花生提炼出这些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很多年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这次小姑家的花生熟了,正值汉江秋汛,邀请我们一起去给她抢收花生。收到小姑的邀请,我喜出望外突然想起了这么多年来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终于有机会体验一把许地山《落花生》的乐趣了。
小姑家离我家不是很远,到小姑家最后有一段环境很优美的林荫路,刚好能通过一辆小汽车,路左边是一条小河,两边整齐的排列着高大的白杨,路边长满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时间接近中秋,秋风起,树叶哗哗作响,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进入大地母亲的怀抱。秋风吹走了夏日的暑热,带来了野花野草阵阵清香,给人一丝清凉以及微微的寒意,非常舒适惬意。小河边有一棵白杨倒向河里,悬在河上,有位大叔戴着斗笠坐在树上钓鱼,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古时远离红尘相忘于江湖的隐士……河中央有位划着小船在打鱼人,打鱼人坐在船头,悠然地吸着烟,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一般……只要心情美丽,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很美好;只要心境开阔,任何烦躁都会离你远去。这时的我突然又找到了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感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于是我一脚油门直奔小姑家。
说起小姑家其实这也不算是家,这里是小姑老两口给农场看守泵站的房子,房子后边是高大的水渠,房子前面以及左边都是小河,右边是广阔的田地。这里方圆几里没别的人家,但依渠傍河,对喜欢清幽安静的人来说,这里是非常好的地方。
小姑家的花生地是在水渠上面的斜坡上开垦出来的,大概有两亩多地,今年花生长势喜人,每一株都沉甸甸的。当我们赶到的时候,姑姑邀请的其他帮忙的人也都到了,藤姨,张大姐。于是我跟母亲也加入了摘花生的队伍。我们大家坐成一排,边摘花边闲聊着,藤姨说她在长沙的女儿很孝顺,前不久刚邀请她到长沙玩了一趟,还专门带她去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湖南湘潭韶山冲,游览了一下毛主席故居,看到了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子,劳动过的田地……说她这辈子的愿望都实现了 ,此生足也,看她这么幸福满足,我真心替她高兴。不过张大姐的话题,让我也揪心起来,说他儿子90年的,直到现在也成家,甚至还没女朋友,现在结婚成本这么高,房子,车子,彩礼……都不知道咋办才好……我们都给张大姐一些安慰:“你儿子这么帅,这么有本事,一定会找个不要房子,不要车子,甚至还倒贴的媳妇,”一下子把张大姐逗的乐开了花……谈着谈着,我们都把话题谈到了手里的花生,于是我提议,我们都来说下花生的好处,藤姨说:“花生好吃,可以油炸来吃,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煮着吃。”张大姐说:“花生可以榨油,花生油可香了,他们家一年四季都吃花生油。”小姑说花生还有药用价值咧 花生的药用价值很高,花生仁、种皮、果壳、叶、茎、均可入药。《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补调气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症状。(小姑是个赤脚医生,平时头疼脑热啥的全部是自己找草药,很少去医院)我最后总结说:虽然花生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荔枝,核桃,红枣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想吃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就好比社会上那些朴实,低调,但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比如为我国核武器事业默默奉献一辈子的老一辈科学家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藤姨,张大姐,姑姑,等都对我的话表示赞同。
中午小姑炒了几个家常小菜招待我们,菜品虽然不多,但菜相非常好,一看就让人很有食欲胃口大开,真正的江汉平原田园菜风味,我笑着对小姑说:您做饭手艺不错,从小我就爱吃您做的菜,您这炒菜水平去开个特色餐馆,一定顾客很多哟。“小姑不语哈哈一笑。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中午时分叔叔也过来了,刚好赶上饭点,于是我们叔侄二人就着这些菜喝了点小酒,边喝边聊,聊了很多,人生,农业,收成……
酒后微醉,思考了很多……
我其实不喜欢酒的味道
但我喜欢醉的感觉
不会喝酒的人是理解不到的
其实爱上的不是酒
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间
将心事融入其中
将愉快和不愉快的事融入酒中
人醉了,
可以暂时不用去想那些烦心的事,
可以暂时忘却自己牵挂的人
我干了,你随意……
这……就是人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里环境很清幽,空气清新,远离红尘是非,鲜有人来打扰,有事的时候帮忙抽水,没事的时候可以种菜,钓鱼,养鸡,种花……老两口无儿无女而且年世已高,农场特意安排她们看守泵站住在这里,小姑去年过的六十,姑父也已经七十开外的人了.....老两口在这里过着安静的日子,远离闹市,水渠周围开垦一点田地,前面河里每天能捞点河鲜,日子虽然不富足,倒也恬淡,满足……
时间到了傍晚,依依不舍的跟小姑姑父道别,离开了小姑家,真心祝福小姑老两口能在这里一直健康幸福的过日子,享受这恬淡,静谧的世外桃源般生活……
作者简介:
贺军,男,本科毕业,湖北天门人,1979年出生,现在为自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