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定海
序 言

在大书法家邓文原的家乡四川绵阳,人们十分崇敬景仰这位先贤。清代绵州拔贡吴朝品在绵州风光旖旎的芙蓉溪畔东津古渡修建一座文风流传的“李杜祠”,这是全国唯一祭祀李白杜甫的一座祠堂,除供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外,还供奉了元初绵州(今绵阳)籍书法家邓文原的牌位,将他与李白、杜甫同祀大雅之堂,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化事件。邓文原善文辞和诗歌,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堪称元初文坛泰斗。邓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籍贯四川绵州南明镇(今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松垭镇人),这处山清水秀之丘陵我去见识过,一条涪江穿镇而流,勤劳的人民开垦土地与收获希望,不远处的宽阔水面上渔船点点,霞光吹拂,宛如乡间怡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元代在祖国历史上存在的寿期不长,如从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算起到朝廷覆亡,存世不过98年,这其中的国事一言难尽。然而文化艺术之花在元朝盛开得蓬勃奔放,国人尽知的元曲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列为神州浩浩群峰,蔚为祖国天空下灿烂千阳之壮丽景象。元曲领军人物关汉卿名传后世,书画大师赵孟頫为艺坛巨擘,而与他过从甚密的邓文原由因天赋异禀而跻身“元初三大书法家之一”,毫无愧色地进入艺术宝库并为后世铭记。
邓文原政绩卓著 断案如神
南宋末年,四川作为抗击元军的主要阵地而战乱不断,百姓深受其害。邓文原的父亲邓漳为躲避战乱,举家从四川绵州移居到千里之外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暂住。邓文原沐浴绵州蜀风成长,自幼聪颖过人,15岁时就通晓《春秋》大义。宋末时,邓文原以客居他乡学子的身份参加浙西转运司的考试。在引颈翘盼参加考试的四川学子中,家学优良的邓文原名列第一名。至元27年(1290),因邓文原声名日隆,江浙行省聘请他为杭州路儒学正堂(儒学学堂最高官员)。大德2年(1298),邓文原调任崇德州(州治在今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做教授。3年后,邓文原进入翰林院并于一年后升任翰林院修撰,请假回江南。《元史》记载,邓文原客居京师一处寓所,恰好寓所里居住一个外地来的书生,书生患上重病,眼看就不行了。临死前,书生取出一锭金子交给邓文原,托他把金子转交给书生的家属,邓文原郑重应诺。书生病逝后,与邓文原同住房间的还有一个书生趁机把那锭金子偷走了。邓文原为履行承诺,掏钱买了一锭金子交给书生的家属。延祐5年(1318),邓文原出任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相当于现在纪委监察巡视员)。其间,他判定三桩大案,名声大增。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有一个僧人与平江府判官(地方长官的下属官员,辅理政事)理熙有私怨。该僧人暗中指使他的徒弟控告理熙有贪赃枉法的行为。理熙在牢狱严刑拷打下被迫认罪。邓文原在巡察中得知这桩案情,觉得其中大有蹊跷,一个僧人怎么知道府上官员有贪赃行为呢?邓文原重新审讯理熙,受陷的理熙向清吏告知实情。邓文原再度讯问原告,最终真相大白。邓文原依法对那个诬陷的僧人施以杖刑,并释放了蒙冤的理熙。邓文原巡察到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又发现一桩冤案,当地有个居民深夜回家,官府负责巡逻的人看他形迹可疑,把他抓起来绑在亭子下面。居民挣脱绳子,趁看管的人不注意后仓促逃走。看管的人发现后追赶并一刀刺去,将居民从背后刺死。这事发生后,居民的哥哥认为弟弟死得冤枉,要为他讨个公道。哥哥到事发当地寻找目击证人,询问杀他弟弟的人长得什么模样。有人说,杀人的是高个子,头上戴着白帽子,身上穿的是黑衣服。哥哥把那人说的当作证据,向官府投诉,要求惩办杀人者。官府追查当晚值班巡逻的人是谁,负责安排巡逻的人说是张福儿。张福儿被抓起来后面对严刑拷打实在扛不过去只得认罪。据此官府把他囚禁了起来。3年后,邓文原来到吴兴,照例翻看旧案。邓文原察觉到原判漏洞百出,张福儿个子不高,怎么可能是目击者说的“高个子”呢?死者被刺死的刀伤在右胁,张福儿是个左撇子,习惯用左手,按理刀伤应在左胁。邓文原重新审查此案。经过仔细调查后,把当晚杀死居民的真正凶手查了出来,释放了张福儿。在建德路(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桐庐县,邓文原又碰到一桩案件。当地人戴汝惟家里被盗,官府抓住了盗贼,经审理后送到建德路官衙处治。一天晚上,戴家房屋被人纵火焚烧,戴汝惟下落不明。大家都猜测说,戴汝惟一定是遭到了盗贼同伙的报复。但邓文原却不这么认为:“此必有故也。”经过查访,邓文原发现,戴汝惟的妻子叶氏和她的弟弟有重大嫌疑,戴汝惟没有失踪,而是已经遇害了。再经调查,在离戴家不远的水塘边一棵树下,发现了埋在那里的戴汝惟尸体以及行凶的斧头。原来,戴汝惟是被叶氏和弟弟合谋杀害的,而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是被盗贼的同伙报复的。《元史》引百姓赞誉称邓文原“人以为神。”
避乱入杭的绵州人邓文原
邓文原生于动荡不安的宋末元初,幸好巴蜀大地文风浩荡,名人辈出,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邓文原实感上天护佑。早生于他五百多年的“谪仙人”李白是绵州江油青莲人氏,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早生于他一百多年的欧阳修系北宋绵州(今四川绵阳红星楼)文坛领袖。同样生于北宋的著名画家和诗人文同系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在方圆几百公里范围,诞生如此众多的杰出先贤,对生长在涪江流域的邓文原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查阅史籍可知,邓文原实际上是南宋的遗民,蒙古统一中原时定国号“大元”的1271年,邓文原刚好十三岁,得益于他从小在绵州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探求,应该在少儿时代就已经开始,并为他后来多方面的文学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历史进入元朝后,高克恭大力举荐邓文原入仕,大德二年(1298)春,因书法大家赵孟頫举荐,邓文原与赵孟頫同赴元大都书写《藏经》,邓的名声因此大显天下。
学界历来尊称邓文原的书法工楷、行、草,尤以擅长章草而闻名于世。主要代表作品有章草书《急就章》卷《山雨帖》《芳草帖》《五律诗页》等,楷书、草书散见于简犊或名人书画题跋中。邓文原虽然身居高官,但其骨子里还是向往山水间闲情逸致的,这也是其书法格调能与晋人相通的原因。邓文原学书的时代是一个复古的时代,后人的评价无论褒贬,对邓文原深得晋人笔意是没有人提出质疑的。《清居院记》笔势顺锋直下,点画精到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率意之气,正是晋人神韵的完美体现。《近者帖》书法如行云流水,神气妍美,大得王羲之书法之遗韵。《家书帖》用笔精妙,具晋人行云之势,笔法轻活秀润,不失古人遗风。《跋王羲之雨后帖》让邓文原走向书法风格上的复古,他在本性上也追随晋人的风尚。盖因邓文原与东晋时期的文士一样,对世事怀有复杂纷繁的心理,转而向书画方面发展,这才是邓文原师法古人客观的重要的成功因素。元代社会存在着很深的民族歧视偏见,汉人常常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知识分子大多授于文职,蒙古统治者让他们“身居高位”而位处闲职,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精研琴棋书画而形成生活的时尚。邓文原大半生时间便处在这样的闲职中,加之地位显赫,身边得以结交一大批艺术家,也接触到一大批古今有名的绘画作品。邓文原在青年时代先习大名鼎鼎的东晋大书法家、世称“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功力初定,邓文原又将目光投向唐朝行书碑文大家李邕身上,《宣和书谱》称:“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得以跨过南宋末年萎靡书风直追黑夜里的亮光晋唐笔墨。邓文原的章草具有高古浑穆的气象,从结构上看,其书字形近方,形态多有变化,尽管波磔的分飞使字向左右伸展,然其横划之间的疏朗,使大部分字比较高,字内空间也比较疏朗。若从笔性上分析,邓文原用锋颖比较长的毛笔书写,起收笔处都有留有较长的牵丝,比较率意。就连厚重的捺角处,其起笔仍然顺锋直下,并且出锋处也很长很尖,锋芒外露。邓文原的楷书文气十足,正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儒生,温文尔雅,谈吐从容。这和同时期赵孟頫的书风极其相似,走的是同一条清雅的路子。若说赵孟頫书学晋人得益法度,那邓文原学晋人则胜在情趣之上,正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嵇康,胸怀雄才大略,却给人一种放浪之士的姿态。这正是晋人神韵的完美体现,这也是邓文原书法能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的原因。
邓文原国宝级书法作品《急就章》
邓文原长期生活在杭州,与赵孟頫、鲜于枢交往切磋,并辔齐名,故同为蜀籍人士的虞集说:“大德、延祐年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文原)、渔阳(鲜于枢)、吴兴(赵孟頫)”。号称元三大家,“翰墨擅一代”陶宗仪说:“邓文原正、行、草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黄溍为其撰《神道碑铭》说他:“工于笔札,与赵魏公齐名”。邓文原传世的《五言律诗二首》《倪宽赞跋》兼备晋代王羲之书法的韵致与唐代李邕的沉厚。邓文原在书法上学习以晋人为主的古人,所以邓文原也藏有《褚摹兰亭》一类的墨迹,由于与赵孟頫的翰墨交往,其书风与赵孟頫互为影响,因而极其相似。其后,邓文原已经把书学晋人改换为书学赵孟頫,他的一些作品,宽博雍容,完全是一派赵氏文风。比如他的楷书《题记》、行书尺牍《致景郎尺牍》都活脱脱地似赵书再现。陈振濂先生称他是“赵孟頫的追随者”。邓文原传世作品不多,据说是他身居高官之后,不轻易为人作书。“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书法作品仅十余幅。由于目前有关邓文原书法的研究资料非常少,仅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收录《清居院记》《急就章》《苏轼春帖子词跋》。《元四家墨迹经典》收录有其《行书家书》和《行书五律诗》。这一看,邓文原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代表作章草就弥足珍贵了!
对于学习草书的朋友而言,需要明白草书的核心力量和基础是什么?其实就是以篆书和隶书为基础的章草,只有在章草领域达到了足够的高度,你的草书境界才会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古雅气息”。邓文原少年读书亲民,后考中为官,同赵孟頫一样担任过江浙儒学提举一级翰林院侍讲学士,平生为官极为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并且其文学才华同样出众,是宋末元初的一个文学泰斗。在邓文原《急就章》的起首位置,题有乾隆皇帝的“草圣”二字,可见在乾隆皇帝的眼中,邓文原乃是一位不出世的草书大师。很多人将章草看得不重要,其实章草乃是最先形成一种草书,是后来的小草和大草真正的基础,字里行间有着浓厚的隶书意趣。而邓文原的这件章草《急就章》基本继承了皇象《急就章》的古雅之气和笔法风貌,同时此作至今保存完好,对于元明时期的草书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邓文原《急就章》乃是后人临摹章草的一个绝佳范本,每每学者观其运笔,神龙出海,仙鹤飞翔!此作写于大德三年(1299),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今人观与魏晋时期的章草放到一起来看的话,邓文原的字更有书卷气,也更加挺拔,这种潇洒和飘逸之感,是魏晋时期的刻本章草所不具备的。国宝级书法作品全国仅有54件作品入典,见(萧燕翼主编《中国书画定级图典》),而邓文原的《急就章》列入国宝级书法,在元代四川(包括四川籍)的书法家中,仅邓文原一人获此殊荣,理所当然是元代四川籍问鼎书山的书法家。《急就章》,纸本,章草,纵23.3厘米、横39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邓文原应举翰林时在元大都庆寿寺为理仲雍书写,为三国皇象刻本《急就章》的临摹本。不过,如果以邓文原的临摹本,对照皇象拓本及近年出土的隶章竹简,可以发现他的临写实际上是再创造,是体现元人审美意识和艺术特征的“章草”。其书法以楷法写章草,某些字参以今草造型,结字偏于方形,用笔精巧锐利,牵丝纤细流畅,有意识地加重了波磔。此临书已经脱却了古章草的古朴、厚重的气息,倾向于轻巧、研美,仍未摆脱《急就章》成熟规范法度的影响,字字独立,字形大小较为均匀,上下之间不相连带,笔法严谨,规整有序,延续了皇象“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的特征。章草中揉合了楷书与隶书,行草、楷、隶的笔意浑然一体,笔法健美,风格秀逸,不再是古拙的旧规,而体现了元人的艺术理想及其特点。明代袁华在此卷题跋中称“观其运笔,若神蛟出海,飞翔自如”。该书为邓文原中年书法的代表作,此后就很难见到他如此精美的书法作品了。邓文原所临《急就章》是元初章草的代表作,也是邓文原早岁的精心之作,或者说,此作为早年仿吴皇象《章草急就章》的章草代表作,也是邓文原传世书作中最为著名的一件。《珊瑚网》评价这件作品时说:“观公运笔用意甚合古人之妙,此卷实乃希世之宝”,乃实至名归。邓文原的《急就章卷》和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中的章草相似,都带有元人雍容典雅的书风,少了些皇象的古穆、淳朴。据此邓文原的最大贡献在于复兴章草,并被史书称其为章草书法继往开来者。邓文原的章草《急就章卷》是中国书法经典之一,我们知道,章草在汉末魏晋时期达到祖国书法史一个壮丽高峰,延宕元代经过赵孟頫与邓文原等人开拓性的创造与发挥,使之达到一个万众瞩目的复兴局面。
邓文原的历史地位
史载邓文原的书法成就相当耀眼,盛赞其书法方面成就当与赵孟頫相媲美,他们一起扛起复古追摹晋人的大旗,在章草、篆隶、行书等各个技艺方面舍弃宋末以来的颓败书风,为元代书法的转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其中指的是赵孟顿鲜于枢邓文原三位大师成功的将自己糅杂书法灵魂的特点又回归到晋人的神韵上来,而为后世击节叫好。邓文原和鲜于枢同在赵孟頫复古的大旗下,成为元代复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干将。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这样评价中国书法史上的各个时期:“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清散。唐贤矫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余,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元、明厌宋之放佚,尚慕晋轨,然世代降,风骨少弱。”由此可见,元代书法的时代特征是走了追慕晋人,崇尚晋法的路子。邓文原作为“元代初期著名的三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灵巧多变,清秀之处如春燕戏风;沉着之处如叠甓成城;率性之处如文士浅醉。可见邓文原在理解古人方面是比较全面的。煌煌《元史》邓文原有传。其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今仅存《巴西文集》一卷,《四库总目》作风皆温醇典雅,传世书迹有《临急就章卷》等。
元代绵州出了大书法家邓文原,与北宋永泰(今盐亭)出了大画家文同一样,堪称绵州山水书画界之双星闪耀,从而在祖国大地名重后世!
公元2021年12月13日至16日原创于绵阳市涪城区小北街富临外滩花园

作家简介:岳定海 公元1955年农历4月18日生,汉族,中国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中北街人,祖世原籍盐亭县古来乡(今嫘祖镇)石水缸村(岳家湾),另外一脉分布射洪市凤来乡张家沟,系作家、书画家、文化学者、旅行家、收藏家,无党派人士。1958年进入盐亭县城北街幼儿园启蒙,1960年入盐亭县城城关小学(现云溪小学)读书,1965年毕业,1966年遇上狂热的“文化大革命”,1967年入盐亭中学读初中,1969年毕业,1970年做临时工,1971年上山下乡到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两河区章邦公社6大队5生产队(现盐亭县云溪镇东永村,世称“苏家山”)当知青,近七年。后招收回县城当工厂学徒,累计工作于盐亭县塑料厂、丝棉针织厂、二轻局,从学徒工起步,历任办公室主任和民选厂长。1987年考进绵阳市广播电台任主任记者,期间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编采专业和四川省委党校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现长居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诗仙李白故里绵阳。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集邮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散文创作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老作家书画院院士,四川《格调》杂志编委,四川省《西南作家》编委,四川《船波文艺》编委,四川省级《嫘祖文艺》编委,电影《樱子》文学顾问,四川赵蕤文化产业园顾问,中国知青协会四川绵阳市分会副会长,第四届绵阳市政协委员,绵阳市人民政府政风督察员,绵阳市嫘祖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绵阳市岳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绵阳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绵阳市《嫘祖》文艺主编,绵阳市丝雨嫘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绵阳散文选》主编,绵阳市三江文化研究院顾问,绵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绵阳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绵阳市盐亭商会顾问,绵阳市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盐亭县文同文化促进会顾问,盐亭县岐伯研究开发会荣誉会长,盐亭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盐亭《云溪》文学杂志社顾问,中知协绵阳市盐亭县分会顾问。
作家岳定海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数十年来,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包括“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天地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成都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三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2部,代表作系《蜀境》《岳定海散文卷》《劳动之歌》《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庚子暮春文稿》《大盆地》《岳定海思想录》《灵魂在高处》《生命激情》《苏家山:知青岁月实录》《故园》《孤独者的梦想》《笔记》《人类的困惑》《老盐亭》《云》《白云下面是家乡》《嫘祖故里大揭秘》《虚拟虫洞》等达五百万字,涵盖小说、散文、诗歌多种文学体裁,相继正式出版,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目前正筹备出版发行《岳定海文学卷》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已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50万字的《岳定海散文卷》。他先后在《诗刊》《诗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春》《江南》《诗选刊》《文学报》《世界名人会》《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纺织报》《工人日报》《中国作家网》《旅游散文》《中外诗人》《名家文学》《中国现代散文精选》《海外文摘》《散文选萃》《大国诗典》《中国当代诗词选》《格调》杂志《大中华文学》《词吟神州》《巴蜀散文年选》《中国知青文学》《四川文学》《中国乡土文学》《天津文学》《鸭绿江》《河南文学》《青海湖》《西南文学》《重庆散文》《西南作家》《中国西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四川日报》《成都商报》《星星》诗刊《滇池文艺》《华西都市报》《绿风》诗社《天山文学》《辽海散文》《川鲁散文精选》《四川散文》《河北燕山文库》《山东文学》《当代散文》《四川经济日报》《首都文学》《当代四川散文大观》《海峡文学》美国洛杉矶《世华文艺》加拿大《枫叶文学》《散文选刊》《西北文学》《成都日报》《川鲁现代散文经典》《江西日报》《成都商报》《胶东散文年选》《今日头条》《陕西工人报》《中国当代诗词选》《川黔散文选》《大中华文学》《网易新闻》《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桂林晚报》《山花》《环境保护导报》《搜狐网》《腾讯网》《上海油岭知音》《湘楚文学》《新浪网》《西南当代作家》《知乎》《晚霞杂志》《联合日报》《四川作家》《天下文摘精选》《四川史志天地》《乡土文学》《西南文艺》《劳动时报》《芳草》《作家文汇》《蜀本》《经营管理者》《天府影视》《贵州散文》《湖南新传媒》《西南文学报》《方志四川》《晚霞报》《国防时报》《沙河风》《菏泽日报》《鲁北文学》《西部文坛》《封面新闻》《胶东散文年选》《西南信息报》《四川文化报》《贵州省青年文学》《四川招生考试报》《剑南文学》《德阳文学》《嫘祖文艺》《四川文化报》《西南经济日报》《西康文学》《四川省情网》《德阳散文》《西部散文》《德阳散文文萃》《四川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廊坊日报》《散文笔会》《大洼文学》《绵阳散文选》《文摘旬刊》《绵阳新闻网》《世界华人作家》《读者报》《金秋文学》《四川农民日报》《红岩少年报》《海棠文艺》《泸州作家》《绵阳科技报》《南充文学》《巴山文艺》《个旧文艺》《牡丹晚报》《绵阳日报》《南充日报》《绵阳晚报》《吾乡》《东方新文学》《西康文学》《德阳日报》《三星堆文学》《乐山三江潮》《新媒体文学》《乐山峨眉河》《达州晚报》《潮头文学》《中岩》《宜宾日报》《阆中日报》《澧水之水》《嫘祖故里》《太白文艺》《散文笔会》《花溪文学》《绵阳文学作品精选》《伊犁日报》《四川农村日报》《沱江文艺》《甲鼎文化》《悦读圈》《广元日报》《乐山日报》《伊犁晚报》《嫘祖文艺》《绵阳广播电视报》《西蜀周刊》《伊犁文选》《升钟湖》《几江文艺》《贡嘎山》《杜鹃花》《泸州作家》《遂宁日报》《西湖雅集》《五凤溪》《蜀籁》《绵阳政协文史丛书》《子昂诗报》《武东山》《云溪文学》《盐亭百年新诗选》《蒲公英》《嫘祖风》《写乎》《井研文学》《盐亭百年文学作品选》《文同诗刊》《盐亭文史丛书》《盐亭在线网》《嫘祖文化》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正式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几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首届《格调》杂志美文奖”,“四川省报纸副刊散文奖”,“盛世南充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大美南部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奖项。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选》《散文家年鉴》《当代散文文本》《四川散文大观》《巴蜀散文精选》《川鲁散文选》《川冀散文选本》《川黔散文选》《汉语》《蜀本》《胶东散文年选》《湘楚文学丛书》《绵阳文学年选》《文学绵阳》《蜀本》《盐亭百年文学丛书》等选本。
作家岳定海还喜爱书法绘画创作,已创作近千幅气象万千、色彩斑斓、图象奇异、用笔老道的书画作品,已被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和国内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海内外藏家精心收藏,代表作是《泄露天机》《天歌》《物象异类图》《生生不息》《巴山蜀水牧歌图》《魅影》《木叶动秋声》《作家肖像系列》《莲叶何田田》等,发表和展出于《四川日报》《晚霞报》《国防时报》《西陵嫘祖》《绵阳文艺》《蒲公英》《四川文人诗书画展》《四川首届乡村振兴诗书画展》等报刊美术版面、精美画册和成都市、绵阳市诗书画院及上百家酒肆、茶坊、咖啡馆、会议室和展览厅。
岳定海词条入编【中国当代一线诗人名录】和【中国作家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