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二部 革命熔炉锻炼成长
第二十五章 杨开慧悲壮
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接到安源市委有关湘赣边界工农武装情况的报告后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具体讨论确定秋收暴动的计划。会议决定,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领导此次暴动,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其中,毛泽东为前委书记,负责将修水、铜鼓、安源的武装力量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兼任师长;易礼容为行委书记。暴动的口号是:“暴动打倒唐生智、汪精卫! ”“暴动打倒国民政府!”“暴动农民夺取土地!”“农民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等10条。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夺取长沙。
秋收暴动就要开始了,杨开慧期待着这场暴风雨的到来。她开始做着参加秋收起义的准备。毛泽东已意识到未来斗争的艰巨性,决定自己独自前往,而让杨开慧回板仓,去照顾母亲和孩子,并参加那里的农民运动。杨开慧多么希望跟毛泽东一起,奔向湘赣边界,去参加秋收暴动啊!考虑再三,她还是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先送杨开慧回板仓,毛泽东心情可想而知,一是家人,一是革命,这两者之间,只能选择一方,最终毛泽东选择革命,在家安顿好了妻子儿女,毛主席从屋后竹山翻过来,脚都没歇,又翻过后山走了。
毛杨这次离别是祸还是福,难以预测。8月31日,毛泽东从长沙乘火车前往安源。
毛泽东离开杨开慧儿子,岳母,就住在板仓,一是参加当地农民运动,在就在家带孩子,照顾自己母亲,再给毛泽东心中的心情非常思念的,在未寄出的信中写到,润之:
“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这封信字里行间,包含多少温情和眷恋,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情感。杨开慧所说的贵重的信,是毛泽东与她分别当年,用暗语写下的。信中说他们出门后,生意一开始不好,现在好了,兴旺起来了。杨开慧收到信后,欣喜万分,立即回信,秘密交通被敌人斩断,这成了他们唯一的一次通信。就在几个月前,杨开慧在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的妻子惨遭杀害,将头被挂在街头示众;得知好友向警予在赴刑场的路上,还受着酷刑;闺蜜郑家奕,在无法站立的情况下,被敌人用箩筐抬到了刑场,一排枪口,对着箩筐频频点射。杨开慧与毛泽东分别两年后,极度的思念和白色恐怖笼罩着她,她总觉得,死亡如影随形而来。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于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信中一段爱真切,一种疯狂爱,我要吻你100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整个人是属于我的。这就是杨开慧对丈夫的挚爱。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成婚。婚后七年,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开展革命工作。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又何尝不思念自己的妻子?他曾派人到长沙打听,却得到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毛泽东信以为真,悲痛万分。而事实上,当地群众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有意传播了“杨开慧已死”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当时杨开慧所在的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屋场形势极为险恶,收信和寄信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1929年11月,就在杨开慧给毛泽东写信的前两个月,毛泽东得到杨开慧还活着的消息,立即写信给正在上海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询问杨开慧的通信地址。但与被敌人严密监控的地区联系,谈何容易,他们还是没有联系上。。。。。。
“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你,我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1930年,湖南军阀何健将遭受红军进攻的这一仇恨记在了杨开慧身上,甚至对外宣称,倘若能够将其捉拿不惜悬赏1000银元。对于追捕,杨开慧接受着很多爱国人士的帮助,多次逢凶化吉。但幸运没有一直眷顾着这位女英雄,于当年10月,将忍受不了思念之苦,回家看望孩子和母亲的杨开慧逮捕了起来。
何健渴望从杨开慧口中探知组织的情报,严刑拷打并未让身为女儿之身的杨开慧感到一丝畏惧。在我方多次营救的压力下,何健选择退让,宣称只要她说出与毛主席从此再无夫妻之名,便绕过她。可这样悲痛欲绝的选择又怎能让杨开慧屈服,她的坚韧,她的毅然决然,让何健恼羞成怒,下令于1930年11月14日枪决杨开慧。
如若说何健是主谋,那姚楚忠必是刽子手。解放前,何健逃亡台湾,并未带走杀人凶手姚楚忠,但这个秘密一直未被外人所知。直到1970年,处于服刑期的姚楚忠坦白了强杀慧烈士的事实,并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中了一枪的杨开慧并未立刻断气,再收到士兵的报告后,姚楚忠又回去打了第二枪,这声枪响为英雄杨开慧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整整四十四年,属于杨开慧的舞台终于落下帷幕,历史的车轮终究碾压出事情的真相,得到惩罚的凶手是烈士的英魂最大的慰藉。对于英雄,我们缅怀,我们感恩。关于结局,我们钟意难平,时间的跨越太过长久,委屈了这位女英雄。
杨开慧就义惨烈细节曝光:被暴尸三日 枪决未死下午又补一枪
杨开慧在思念与希望中,度过了1000多个日夜。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和三个孩子不幸被捕入狱,敌人表示: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你就可以得到自由。但她誓死不屈,于1930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她牺牲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一个月后,毛泽东知道了杨开慧遇难的消息,他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八个字,万分悲痛和内疚。
这些尘封已久才得已重见天日的杨开慧烈士手稿,是杨开慧在她人生的最后三年中留给后人非常珍贵的文字。
这些文字,让我们得以走进杨开慧烈士的内心世界去追寻作为一名革命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妻子,作为一名母亲的心路历程,去感受她的忠诚、她的坚强、她的无私、她的伟大,也让我们见证了她与毛泽东之间超越生死的爱情,见证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国家、民族最深沉的爱恋。
编著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