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黄鼠
憨子(刘彦强)
现在的人们养的宠物很多,但主要是狗和猫以及鸣叫好听的鸟类,但改革开放之前是短缺经济,农村人大多温饱不足,谁也没有心思养宠物。当然,狗和猫是很多的,但养狗是为了护家,养猫是为了捕鼠,没有人把它们当宠物。直到现在,很多年龄大的人还是看不惯城里人的养猫养狗,认为“那是世事颠倒,狗要人服伺,猫不抓老鼠,羞先人呢”。
但是那个时候农村的男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玩黄鼠。那个时候没有宠物这种说法,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养宠物。
瞧这小黄鼠,多滋润!
黄鼠体长约16~26厘米,尾较短,长仅有5~7厘米,草食,性温顺,乖巧可爱,易训练,尤其是当年产的小黄鼠更好驯养。逮回来放在罐罐里,用签子扎一小块馍,沾上食油喂,黄鼠很喜欢吃,当然主要是拔回些黄鼠草喂养。几次下来,黄鼠就和人熟了,就可以放在手上玩了。驯养好的黄鼠会按人的指令用后腿高高的站起来、蹲下、或者爬行,尤其是喂它吃东西时,小家伙会蹲在后腿上,半倾斜着身子,用两只前爪捧起食物,送到嘴边一口一口的吃,很是逗人。玩毕了就放在衣服口袋里,小家伙会乖乖的呆在口袋里。有时还会露出圆圆的脑袋左右顾盼。经过长期训练的黄鼠甚至主人在前边走,它会在后边跟,主人走到哪里,它也跟到哪里,很受孩子们喜爱。很多上学的男孩子还会偷偷的把黄鼠带到学校里玩,还有些调皮的男孩子甚至逃学去抓黄鼠。
警惕瞭望的黄鼠
(正在吃草的黄鼠)
在咸阳原上一带,黄鼠主要生活在旱种的麦田和苜蓿地里,就地打洞营巢,白天活动,喜温暖而避炎热,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十来米。
黄鼠有个特点就是用后腿直立瞭望,也常蹲坐在后腿上挺直身子扭头四望,发现危险就会立即逃跑。黄鼠的食物主要是嫩绿的青草,特别是一种开黄花的小草,大家就叫它为黄鼠草,十分好养。
黄鼠好养好玩,孩子们很喜欢,但大人们无暇给孩子们抓黄鼠,更没钱给孩子们买黄鼠,全靠孩子们自己去抓,而喜欢黄鼠的孩子们也特别热衷于去抓黄鼠。所以咸阳原上流行这样一种教训孩子的说法:“叫你念书不念书,成天担水灌黄鼠。”
你还别说,这灌黄鼠也是大有学问的。
黄鼠虽小,但也很聪明,它在平地里打洞做窝,一般会有好几个,但其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发现黄鼠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辨别真假,这可是个技术活,非得有经验的人才能判别,孩子们往往上当,一桶水倒下去,等候半天也没有踪影。就算是真的鼠窝,它也会有好几个出口,从这个口把水倒下去,你在洞口等黄鼠出来,但小家伙们早就从另外的出口跑了。这样,有经验的大孩子就自然成为大家的拥戴者,大人们称其为“娃娃头”(也有大人们认为是“二流子”的大小伙子充当的)。常常是其他孩子拿着铁锨,水桶,从村旁的淖池舀满水抬着或担着跟上人家走,为了怕水颠簸出来,还折下一些带叶树枝放在水面。人家在前面空着手悠哉悠哉的左看右瞧,只要不停步,大家就得咬牙负重不停的跟上跑。就像一个有权威的帮主带着自己的“属下”去干什么大事情。
(担水抬水的孩子们)
到了目的地,娃娃头脚步一停,担水抬水的孩子们立即放下桶担长出一口气,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揉着压疼了的肩膀看着娃娃头的动静。这个时候娃娃头常常是叫“属下”静静的等着不许喧哗,他一个人慢慢的循着黄鼠的吱吱叫声悄悄的猫腰摸过去。原来黄鼠们经常是集体行动,在吃草玩耍时总有一个黄鼠在高处用后腿撑起直立的身体瞭望,一旦发现危险就会马上大叫着通知大家逃跑,所以人多声大是永远找不到黄鼠的。娃娃头眼睛尖,当黄鼠发现他时他已经到了附近。这时他就突然发力跑向黄鼠,黄鼠们立即逃跑。娃娃头当然不是想抓住黄鼠,实际上也不可能抓住,他只是追着黄鼠的逃跑的方向寻找黄鼠的洞穴。这个时候,抬水或担水的孩子们会欢呼着立即抬起水跟着娃娃头跑。
娃娃头追到黄鼠消失的地点之后,他会仔细找到所有的洞穴,仔细的判断哪个是黄鼠的洞穴。因为地里还有和黄鼠窝很像的瞎(音ha)老鼠(学名田鼠)窝。这瞎老鼠可不好玩还咬人,孩子们谁也不愿搭理它。弄清了黄鼠窝之后,娃娃头还要仔细分辨真假窝,找到真窝后又仔细查看还有没有其他出口。查清楚后他指挥着“属下”们堵死他选择的真窝之外的所有可能的出口,他则扯一把茅草卷成绳索状尽量多的塞进真窝洞口。之后指挥“属下”将洞口周围熟土铲到一边,再围着洞口挖一个圆形坑,坑的周边铺上茅草,保证倒水时能让所有的水都流入洞中,并且不至于让水变成含泥的浑水,据说这样会把洞里的黄鼠呛死。
一切都收拾好了之后,“属下”把水桶抬到洞口,由娃娃头把水拉成小孩胳膊粗细直接倒入洞口。这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倒不了多少水洞口就溢出来,这个时候娃娃头就会思考判断,这洞可能是个假窝,这自然不深,到一点水就满,第二种情况,就是老杠子黄鼠用自己的身体把洞蹲(堵)住了,保护小黄鼠逃走。但老杠子黄鼠不可能将洞堵死,会有细流从身侧流进去,所以时间不会太长。不过判断这两种情况绝对是高科技活,只有经验丰富且观察细致的娃娃头能够分辨出来。如果娃娃头判断是假窝,那前面的劳动都白费了,需要另找鼠窝。如果判断是老黄鼠蹲住了,那就耐心的等待,因为老黄鼠撑不了太长时间,大概是它估计小黄鼠们都逃到安全地带后它也就不会再硬撑了。但这说不清要等多长时间,判断错了就白等了。如果水突然都流下去了,那就证明老黄鼠也逃了,这个时候娃娃头就赶紧继续灌水,直到再次灌满。有时抬来的水倒光了,但洞却没有满,这时娃娃头就会喊“属下”们:“赶紧的,快去抬水!”下属们就紧跑着再去抬水。
黄鼠窝灌满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娃娃头站在黄鼠浮出水面时眼睛朝向的反方向,弯腰屏气,右手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做弯口钳子状伸在水面上,时刻准备着一下子就捏住伸出水面的鼠头。其他下属们也都弯腰站在他身后或身侧,大气不敢出一口的紧张的盯着水面。据有经验的人说,黄鼠并不会一下子从水里窜出来,而是悄悄的把半个头伸出水面,然后左右前后看一下,见没有危险后就突然窜出来逃跑,如果发现危险就会缩回去,宁可淹死也不再出来。所以娃娃头必须在它头探出来的一刹那就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从后面捏住它的头,既不能让黄鼠挣脱,又不能捏的太紧而把黄鼠捏死。此外,还必须是恰恰的捏住头而不是头以下部分,那样会被黄鼠咬一口,那个疼可不是玩的。正因为这个技术难度最大,所以只有胆大心细的男孩子才敢逮。我胆子小,一直都是看客,从来都是抬水的“属下”,没有过一次自己灌水逮黄鼠的经历。
正常情况下,第一个出洞的是老杠子黄鼠,这家伙凶猛咬人,也不好驯化,逮住后立即放到布袋里,回去后多是娃娃头的美餐。据说,黄鼠肉细腻鲜嫩,剁碎拌在面里烙黄鼠肉坨坨特别香。但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口福,只有听人家说自己流口水的份儿。
这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灌黄鼠吧。麦子刚收后的这段时间,小黄鼠还没有分窝,老黄鼠出来后小黄鼠依次随后出来,运气好的话,一次就能灌四五个。这个时候最能显示娃娃头的本事。他逮一个就迅疾的放入布袋之后立即三指如故的抓第二个、第三个。当然,后面还有没有黄鼠,这要从水面细微的变化判断,这个也只有有经验的娃娃头能够准确判断。娃娃头弯腰不抬头,“属下”们就寂声屏气等着,只有当娃娃头直起腰说“没有了”的时候,所有“属下”才会跟着直起腰长舒一口气,气氛也就活跃起来。
但是,并不是每次灌出来的都一定是黄鼠,有时候灌出来的是又肥又大的瞎(因ha)老鼠(田鼠),处理的办法就是立即摔死扔掉。因为大家都说瞎老鼠的肉不好吃,还有毒。至于是否真的有毒或不好吃,也没有听说过谁亲自吃了试验了,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也有非常危险的,那就是灌出来的是长虫(蛇)。具体我没见过,但听经常当娃娃头的三秃子吹过。三秃子说他们那次灌黄鼠,看那黄鼠窝洞口的爪印肯定是有黄鼠的,他们水刚灌满,立刻就探出一个头来,,他一把就捏住头高兴地向上一提,啊,一条三尺多长的大长虫,他当时一惊 “哇”的一声就把那长虫抡出一丈多远。等他灵醒了,那长虫吐着芯子已经游出好远。于是他们几个追过去,硬是把那条长虫打死,谁叫它钻到黄鼠窝里吓人。这话十有八九是真的,因为长虫是鼠类的天敌,钻进鼠窝抓鼠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这三秃子是个胆大宏(胆量特别大的人),我就见过他把一条长虫吊起来,将长虫皮一下子从头到尾的整个抹下来,还取出蛇胆生生的扔进嘴里嚼着吃了,说是能养肝明目。所以那条长虫遇见他也算是倒霉透顶了。至于胆小的孩子只怕早吓软瘫了。
灌黄鼠结束了,娃娃头会论功行赏把灌下的黄鼠分给参与灌黄鼠的小伙伴们。当然,如果只灌了一个,那一定是娃娃头的,娃娃头不要了任由他送人。大家都抬水了,谁的功大也是娃娃头说了算,大家也没有人敢争究(争议),只是期盼着下次灌出黄鼠能轮到自己。
现在农村人的生活富足了,也有人开始养宠物了,但都是跟城里学的养老人们认为毫无价值的各种长不大的小狗,听不到谁家玩黄鼠。原因也是明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计划生育的结果也让孩子变金贵了,没有谁愿意让孩子热死皇天的去“辛苦”灌黄鼠。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太重,竞争的压力让孩子们已经丧失了旧时儿童的乐趣,没有时间和余力去担水灌黄鼠了。比较起来有时还觉得过去的孩子虽然穷,但比现在的孩子欢乐幸福。
不过,我查了一下,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宠物市场上,一只黄鼠的价格可以高达100元以上。另外根据史料,唐宋元明时期,黄鼠肉是宫廷和上流社会的专有美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永乐皇帝赏赐宁国长公主的时候,一次就赏了1000只黄鼠,堪称大手笔。我想,如果农村有人能够做黄鼠产业,说不定还能发大财。
2022年4月2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
刘彦强,网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