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司马迁(新韵)
文/于中华
千古风流,文学泰斗,史名振寰。赖忠贞行世,读万卷书,德才笃志,续史千年。游漫山河,放歌天地,承继家翁太史缘。撰书始,青灯孤影碌,体例登巅。
仕途如日中天。李陵降、陈情犯圣颜。罪宫刑入狱,心无所寄,人魂当藿,情何以堪?父愿难了,忧思愤笔,史记修成端志篇。真贤士,敢秉实直敍,万世神椽。

【注】司马迁(前145~87年)字子长,今陕西韩城市卫东乡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生于汉文帝时期,在西汉年间做了近30年的太史令。司马迁童年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学习古文书传,后随父从韩城迁居长安,在长安先后从师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史书典籍,19岁入太学(西汉首创最高学府);20岁随同学等6人循行天下,开始了2年间断式的游历生活;23岁时入朝为仕(郞中,即皇帝侍从官);前108年 38岁,任太史令(接任父亲之职);104年 42岁,开始撰著《史记》;99年,李陵带兵赴匈奴作战战败,结果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前98年,司马迁 48岁,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被灭族,同时司马迁判死罪(司马迁被迫自请宫刑,因宫刑可免于一死);前97年,司马迁49岁获释出狱,任中书令之职(负责直接向皇帝上传的密奏,下达宣诏);发愤开始继续著书《史记》;前91年,55岁,用生命完成了《史记》的编著;将《史记》副本交家人将其藏于女儿家中,后由司马迁的外孙将《史记》公诸于世,传予后人;司马迁于前87年去世,死因不明。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2022年10月19日

七律•刘安
文/于中华
鼓琴辩博擅辞章,
文帝垂怜幸赐王。
霸上人臣无间道*,
升天鸡犬有仙方。
鸿篇名著淮南子,
异志称孤勇刎亡。
究问庶民何所念,
陵山豆腐永飘香。

【注】刘安(前179~前122年),字公干,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今安徽淮南。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初封阜陵候,前164年封淮南王。刘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天地万物是“道”产生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但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并提倡变古。他抚慰体恤百姓,鼓励生产,流誉天下。他是集楚文化精华之大成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突出贡献。他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承西汉初年道家思想衣钵,融百家学说于一炉,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20余万言。著《离骚传》献之武帝。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陵山炼丹(期间发明了豆腐),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后传汉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八公山因此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了广传今古的谚语。*人臣:指太尉田粉。刘安入朝时,田到霸上迎接,向其煽动叛逆之事,深合刘意。
2022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