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校情
——贺昌乐一中八十年校庆
刘春景
(一)
公元一九三八年,
昌乐一中始创办。
抗战期间办教育,
条件简陋克时坚。
县城惨遭日寇占,
学校避祸南乡迁。
世事艰辛苦岁月,
坚持办学不怕难。
(二)
抗战结束新校建,
校址福地有清泉。
昌乐人民举全力,
出工出料出银钱。
学校建成聘名师,
校长聘选霍树楠。
建校资金百姓筹,
贫苦子弟求学难。
(三)
建国之后换新天,
人民当家掌政权。
教育面向全社会,
不分贫富与贵贱。
普及教育方针好,
德智体美发展全。
蒸蒸日上新社会,
培养人才做贡献。
(四)
文革忽遭风云变,
学校骤然生大乱。
校长打成走资派,
优秀教师被批判。
学生停课闹造反,
学校无故遭劫难。
贫下中农管学校,
五七大学来替换。
(五)
三中全会开新宇,
教育改革迎春天。
恢复高考促动力,
师生热情高空前。
三个面向来引领,
甘为四化抛血汗。
拼搏赢来佳绩出,
潍坊翘楚屡夺冠。
(六)
科技第一生产力,
教育全面大发展。
办学条件要提高,
校改任务重如山。
政府重视投入大,
学校努力克困难。
教改能使旧貌变,
学校再次换新颜。
(七)
时代进入新世纪,
学校体制改民办。
招生范围有扩大,
在校学生已近万。
校舍建筑大变样,
办学条件更规范。
课改教学现代化,
争创一流更超前。
(八)
教学改革谱新篇,
翻转课堂新理念。
教学相长经验好,
学习成效屡领先。
学校新设海航班,
航母舰机做贡献。
高考年年上台阶,
赢得各界齐声赞。
(九)
昌乐一中八十年,
岁月峥嵘不平凡。
清华北大不是梦,
院士两名光环显。
为国育才多多是,
桃李芬芳春满园。
十九大后气象新,
教育创新再扬帆。
【注】
①南乡,抗战时期,学校曾南迁昌乐县南部鄌郚、马宋等地。
②从昌乐一中曾走出两位中科院院士,分别是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和生殖生物学家刘以训(安丘人)
③1981年高考,除英语外,其余各科均为全市第一名。
④2005年,学校改制,成为民校。
⑤昌乐一中海航班,是专门为海军航空兵培养人才的。学生毕业后,参加高考可进入飞行学院深造,培养成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⑥霍树楠,字梓坡,民国时号称“山东八大数学金刚”之一。是昌乐一中的前身省立昌乐中学的首任校长,1948年去台湾。八十年代,两岸实现三通后,曾回学校参观,并投资设立了《树楠奖学金》。
⑦文革中,昌乐一中曾改名“五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