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打歌
文/阿瑞(楚雄市)

男:
罗锅里面煮腊肉
炭火头上烧包谷
想跟阿妹亲个嘴
管他包谷糊不糊
……阿乖佬
女:
你要跟我亲个嘴
今天和你来相会
从此今天亲过后
同甘共苦一起走
……阿乖佬
(诗作是《返乡文社》“回到诗歌里去”全国诗歌大赛荣获二等奖的作品)

【孙继平赏析】在与少数民族诗人阿瑞在线上几经交流中,欣悉这位80后的郎才,时逢“改革春天”的润华,从手扶耕犁,揉润垄弦,把自己绿色的梦想植入一片乡土,让心灵长满的绿意,在春雨沐浴后得到拔节,茁壮成了一代“楚雄”。
智慧与文化盈满心胸的阿瑞曾在楚雄电台当过嘉宾主持、在当地做过导游。如今做起了网络媒体运营。期间,大量的文稿、摄影作品被《楚雄日报》、《金沙文艺》、《云岭声屏》、《同人》等报刊和纯文学刊物发表。从此极大地激发起他的创作热情,加上从小受到地域文化浓烈的熏陶,一颗对诗狂热感的心,到了执迷不悟。从他天生骨子里贮藏的极为丰富地域文化看,使他每每的生活感受像发酵面粉一样,加之言情如揉面的筋道有劲,令诗的风骨长满地域“文化”而传扬大江南北。
就说这首《彝族打歌》吧。冷不眼儿看上去,没有波澜壮阔诗潮的涌动,没有濛濛细雨的揉润,没有“肉麻”起“鸡皮疙瘩”的甜言蜜语,也没有月色下的激情涌越。可为何能在大赛上获得名次奖呢?我们常说,写就写自己熟知的生活。这样才能真正构成诗的取向,立足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的这一艺术创作高超上,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新语诗境,独有的表达方式,独有的粉墨留白,融汇诗心。让所有这些,成为诗人笔下的“彝族打歌”。这首诗正是把诗的特质与特征,通过对歌的方式把诗意烘托出来。从而使诗有生活画面的灵动感,像小品一样令人入眼。首先,是以男唱“煮的腊肉”、“烧的包谷”等这些文化元素,为诗意添加了浓重的“情欲”,以此渲染诗的内涵。不仅让诗有了吸人眼珠“思想外衣”,重要的叫读者仰目到了诗的“情火”已把爱恋的熊火点燃起来。由此看来,一个想要的“亲嘴”,竟然不顾“包谷糊与不糊”,道出此刻一颗“真爱的心”。
紧接着,诗笔落在女孩的“心仪”上。一声含情脉脉的对歌,让人无不感到爱情观竟然体现如此至真。你听“从此今天亲过后/同甘同苦一起走”。这与我们当下进酒店、喝咔啡、逛商场简直天地之差别。如此情浓热烈的诗情诗景,令读者有些“怦然心动”。同样是男欢女爱,却有着不同情爱的更具实际的“彝族打歌”所具有的浪漫。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诗人笔下的情脉连结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脉相承”,才成为了诗歌大赛的佼佼者。
我想,诗人视野的独特,诗笔情出的真切,诗意博大的凸显,诗的韵味浓重,诗的神形“打眼”,足以让“对歌”根深叶茂,绽开了诗域的景象。从而把诗引入独领的情欲之地,产生情意意象化的诗境,最终把诗从前沿推向上意味浓浓大雅之堂。这是诗的“骄傲”,诗的走向,诗的生命之力所在。
愿诗人站在民族文化之巅,用满怀激的诗笔,壮写更加富有诗意的崭新生活!

【作者简介】孙继平50后,中共党员,现已退休。自由撰稿人,民间诗歌爱好者。二十多年间,原创诗歌近2000首。已在《神州文艺》《作家新视野》《现代诗歌美学》《南北作家》《南粤诗歌》《长江诗歌》《世界散文诗作家》《大楚文学》《诗路作家报》《华文微诗选刊》《新蕾》《诗路文学杂志》《东煤集团报》《鄂州周刊》《阜新文艺》《阜新日报.晚报.周末报》和《国际文学网络》《首都文学》《广州诗歌》《潇乡文学》等国家、省市、地区纯文学刊物和党报以及众多网络平台上发表。有作品入选《诗意阜新》《战疫诗证》《醉美诗歌》《大西北诗人》等十几种版本和专集,获20多个奖项。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驭风文学社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