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视觉与欣赏
文/金色枫叶
网络文化得力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互联网及公共网络平台的发展。在公众开放式媒体下,人人都是媒体人,网络微信群体如雨后春笋,悄悄地冒了出来。特别是各种名目的现代诗歌群体,全国成千上万个。从群体的热情阵势及总人数来看,已淹没了正统的文化艺术团体(国家级的)、而且,某些诗歌的艺术确有所长,大有长进。成为了文化传媒的生力军。
然而,这些网络微信群体,一般以中小学教师及个行业的小老板,白领,打工者及学生为主体,很少有有高层次或正规专业的学者及名人参与。因此,从现代诗歌的创作水平到感观视觉与欣赏,都有它的局限性。
前不久,一位诗友与我谈及某现代诗歌爱好群的一些事,耿耿如怀。
某女士在某群网络上发了几首现代诗,按朋友描述,所写的诗基本上是虚拟平铺直坦。从内涵到艺术技巧,并没有特别之处。而群内一位读者,在群内大发感叹,点赞连连,甚至高兴得手舞足道。好友自然也在那个群,看后疑惑不解。我说,其实也没什么呀,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质不同,视觉和欣赏的层次不同,其认知感就不同了。比如,斟满一小杯酒,倒在大一点的小酒杯里,就不会外溢;而用大一点的小酒杯装满洒倒在小一点的小酒怀里,则一定会外溢。因此相近者则共鸣,远者迥异,其次除了艺术方面外,道德情操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认知观点,就不足为怪了。
朋友听后,心里舒畅了许多,似乎释怀不少。少许他又说起另一件不愉快的事来。
某日,他的另一位年轻朋友是汉语言本科毕业。爱好写作,特别爱写现代诗歌,在那个群写了不少。然而,某日被群内的某老师唰了一把,喊话他是花拳绣腿,顿感不惑与气闷,心有不乐。我耐心听后,忙说这个评价也不差呀,全国上万个群,上万万爱好诗歌的 创作者,包括总编、指导老师及编辑,一年能有几首真正的佳作而被国人认可而能触及他们的灵魂,感动得鼻涕流泪啊。从艺术角度到内涵及表达形式,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呀,象诗圣杜甫、李白那样流传百世呢。何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花拳绣腿也好,能入门也罢,有点皮毛就不错了,并没有什么可气恼的。
再者,自发组建的爱好群,只是兴趣相投的组合,大家通过过网络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丰富业余文化精神生活,多好啊,不必计较太多。
当然,从另一角度讲,这只是兴趣爱好群,不是专业考场,没必要随便去评论一个人,论长道短的,作品的优劣,大家心知肚明。有心的话,倒可提出对作品的修改意见或看法,讲作品不涉及人身。否则,便是画蛇添足,文品欠佳,并从另一个则面体现了你的为人处世及品德胸怀。
诗人简介
金色枫叶(易华明),湖南沅江人。中共党员,纺织工程师。省诗词学会会员,现代诗歌网驻站诗人,中华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报编辑。八十年代即在省报市刊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现代诗歌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网易,中国文学,腾讯,起点中文网,边城散文等十几家网站及报刊。
诗人风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