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小林,曾用名刘晓林。中共党员,公务员,1962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大学文化,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商河县广播电视台、县委宣传部、岳桥乡党委、县财政局任职工作。
本人自幼喜欢读书,酷爱多文体写作,自幼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都没有间断文学创作,先后在报刊杂志电台发表过多件文学作品累计20余万字,并数次获奖。其中荣获“2022年中国十二生肖文学大赛”一等奖。


七律(平水韵)
盛世中华帜荡飏
刘小林
欣喜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京开幕,心潮澎湃,赋诗一首以示赞贺!
宜人秋色菊飘香,盛世中华帜荡飏。
举国称庆英华聚,常思百载路沧桑。
二安故里蓝图擘,齐鲁坤灵换盛装。
云淡天高人快爽,五湖四海属咱强。
七律(平水韵)
黄钟大吕撼云霄
刘小林
学习二十大报告由感而作
黄钟大吕撼云霄,浩瀚汪洋涌浪潮。
百载沧桑成世业,十年功绩铸天骄。
初心不忘江山固,二度征程藐遽遥。
守正创新齐戮力,勇恒前行看今朝。
七绝(平水韵)
足踏鹏城美誉扬
刘小林
欣闻才媛蔡东显赫历程由感而作(注:蔡东系深圳作协副主席)
鲁北平原隐宝璋,才媛贤达久留芳。
朝班就位立深港,足踏鹏城美誉扬。
妳的动人魅力令我泪流满面
(散文)
刘小林
手机是个好东西。手机对我来说很重要!
我最近写文章经常要用手机,不写文章还是经常用手机。我不是指一个劲儿滴接打电话,而是我超喜欢用手机浏览好的文章、新闻以及喜爱的视频。
这天下午我和平时一样浏览视频,突然有一个“梨园漫步”的视频直播公众号倏地映入我的眼帘,仔细一看,此视频公众号的梨园云剧场(怀旧经典)正在播放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并且是《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依排序播放。
有此等求之不得之妙事到来岂能错过啊!况且是我梦寐以求的情有独钟滴美事呢。
我立刻打开此公众号,这时候正好是《红灯记》刚刚开始。因此我迅速进入最佳欣赏状态,跟着动人的锣鼓和优美的旋律进入了剧情。
我有缘熟悉《红灯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记得我最早知道这个戏还是在我的老家,那是一个双县交界的偏僻的地方。我对这个戏的了解渠道是春节期间我无数次的观赏村里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京剧排练。
那个时候大概上级有安排,村村都有宣传活动。记得我的叔叔好像是大队部的成员,后经年长一些的乡亲证实,叔叔是村支部副书记,不久便加入了教师行列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因为有文化基础和文艺特长,加上他酷爱演唱,村剧团导演的职能给他也是名至实归!也正因此有这样的蹭戏便利条件,我和现代京剧《红灯记》有了不解之缘!
记得我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大概是放寒假的缘故,我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就跟在大人们的屁股后面一边玩游戏一边看排练。有时候遇到不开窍的演员就一遍一遍地重复排练,有时候我们都听明白了,可是那个人就是迷糊,我们都跟着着急。也应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监急!”
一来二去,我就把整出的《红灯记》音效和念白以及唱词从头到尾都背下来啦。因为情绪过于亢奋,回家后我是边唱戏边和弟弟玩游戏,吃饭的时候还边唱边吃,晚上钻被窝里还要从头到尾一个人完完整整地一句不漏地“演出”一次全剧。为了避免干扰,有好多次把外婆气的不得不蒙着头入睡。
时光飞逝,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期间,我对京剧的感情非但没有随时间湮灭反而与日俱增。
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一次文艺演唱会排练,我扮演《智取威虎山》里面的参谋长,拉京胡的周老师把音调定到了原唱段的标准,我是下了课不吊嗓子立刻投入排练,结果发现“誓把反动派一扫光”一段太难模仿,很难唱过去。可能我嗓子也正好倒仓,结果嗓子受了点伤,从此我的假声唱功不翼而飞。
事后几十年过去了,看到有介绍少剑波的扮演者沈金波老师的文章,才知道沈金波老师原名沈小秋,192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五代梨园世家。7岁随父学戏,10岁考入中华戏曲学校,与李和曾同拜“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为师。
1953年冬,沈金波老师随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回国后进入上海京剧院,并拜周信芳为师,所以他的表演兼具“高”“麒”两派之长。唱腔则余音绕梁、清透高昂、悦耳动听。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当代老生名家说过“沈金波老师在《智取威虎山》里的几个经典唱段放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能唱得如此通透高亢。”
到此时我也彻底明白了当年我嗓子受伤的原因啦!
虽然我唱不好京剧,但我一直喜欢欣赏名家名段,不论生旦净丑,还是乐队伴奏,只要是名段我都喜欢。我的车载U盘里面,都是京剧名段,还有京剧名段伴奏版音乐。尽管我京胡演奏水平有限,但差不多对欣赏京胡演奏有近乎痴迷的程度。
回到手机屏幕“梨园漫步”《红灯记》梨园云剧场演出现场。我发现这个时候正好到了“痛说革命家史”一场。高玉倩刘长瑜老师的表演深深吸引着我。如果说小时候只是对《红灯记》情节喜欢的话,如今感觉自己的心和李奶奶一家紧贴在了一起,她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家的喜怒哀乐。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如同融入到了故事之中,成为李奶奶一家的家庭成员一分子。
也许是《红灯记》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炉火纯青的毫无造作的表演太过出色,还有念白和唱词精典到了极致,更有登峰造极的音乐设计,让她完美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
我的感情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不知不觉中我泪眼婆娑,手机屏幕模糊成了一片。直觉得“阶级仇民族恨”一起涌上心头,恨不得立刻飞到龙潭为李奶奶家报仇,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报仇。此时此刻我终于理解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什么看了《红灯记》都感动的流下激动的泪水!
我赶紧擦拭眼泪,生怕错过每一个镜头画面。又想在手机屏上按一下暂停,可是公众号里属于直播,没有暂停功能。加上后面的剧情是那样的环环境生,又恁般地令人目不转睛、精彩绝伦!直看到手机屏幕出现“剧终”二字,我的眼睛还是红红的。
我关闭了手机屏幕,微合双眸,任刚刚播放的《红灯记》全剧反复在脑子里回放。直到我感情的洪流慢慢平复。
俱往矣!当年现代京剧的主创者已好多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所创造的经典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正所谓:
曲词念唱屡潜研,各路名家总动员。
细琢精雕成杰作,金声玉振永流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0116&idx=1&sn=8dae107b18fb0eae2154b8bdd778eea1&
参赛,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