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祭 父 母
马芸/甘肃
2022年10月16日,党的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一天秋高气爽,一场寒流过后温度骤然回升,举国同庆。在这个吉祥如意的日子里,我和姐姐、姐夫、弟弟为辛苦一生去世18年的父亲、37年的母亲做了追撰屏文、轴文完臻典礼!

父亲去世时,梓里乡邻、同仁好友在殡葬之时,同禳共举锦屏画轴,但因当时时间仓促,未能及时完善纪录文字。很快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成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人生还能有多少十八年,转眼我已日暮残年,为圆夙愿,和姊妹商议,恳请张士勤老师撰屏文,田克荣老师书法撰写十条屏。马岩老师撰文、金希明老师和马岩老师书法撰写中堂。在甘肃文学院院长高凯老师,镇原老年大学副校长许广前老师几次审阅屏文,完成了记述父母苦难一生的文稿。这几位热心老师们不挣我们的一分钱,真的心里万分感激!
“人间五月杨花酣,岁岁来勾想父亲。似雪一生化为影,爱花半世散花馨。”今天这么多左邻右舍、文朋诗友光临寒舍,和我们一起追祭父母,我对他们在深秋的百忙之中到来诚挚的感谢!

父母的爱大于一切。作为女儿,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总结他们的一生,感谢老师们作文帮我们完成这个心愿,下面两篇是他们对我父母撰写的屏文。
大文元马老先生夫妇纪念㦤行屏序
公讳元澄,祖籍镇原县上肖镇寨子马村。生于一九三八年戊寅正月二十九日,系马府先太公清溪与太孺人姜氏之四子,三兄一妹。幼出寒门,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八岁始入黉门,习学孔孟之礼,修为高尚之道。抱负远大,甚得塾师器重,梓邻夸赞,族人厚望。
十四岁即考入庆阳师范深造。多才多艺,学富五车,同学中之佼佼者,毕业后委身杏坛。先后于翟池、姜曹、净口等学校治学师导四十余载,履行社请教公派教师之职,获小教高级职称。
公治学严谨,奉献卓越,模范教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之光荣称号,誉满镇原乃至整个陇东大原。为国育才,桃李天下,爱生如子,师德浩荡,有口皆碑。公为人和善,处世淳朴,风趣幽默,大智若愚。事亲至孝,教子有方,此为公一生之最可颂者。公六岁丧母,童年生活凄苦不堪,令人同情惜怜,此为公一生之最可悲者。青年时期,适逢六零年饥饉岁月,父亲年迈,家道维艰,公以微薄之薪水实在难以维持全家十余口之生计。

六二年响应号召,弃教从农,躬耕畎亩,与孺人率众侄男子弟垦荒拾穗,维持生计,颇受艰辛,此为公一生之最可叹者。公之一生,酷爱文学,手不释卷,平日里与子女们朝夕相伴,或谈古论今,或酝酿诗文,如此书香之家,岂不令人称慕?
德配孺人申氏拉秀,系本镇杨城白草湾申老先太公之次女。大家闺秀,知书达礼。诞于一九三九年古十月十六,及笄适君。性温良,志高洁,胸怀宽阔,乐善笃义,以和为贵,贤惠勤谨,多才多艺,锄豢烹饪,裁剪刺绣,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家事井然,中馈有方,待夫君举案齐眉,尊兄嫂如同长辈。抚子侄,体贴入微,对女婿无异己男。与四邻礼让为先。疾者探之,忧者慰之,困者助之,淑娴美德,有口皆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孺子不可教也人因劳累成疾,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不幸辞世,女幼子小,见者垂泪,众怜天悯。中年丧偶,此乃公一生之最可悯者。
公与孺人生育一子四女,爱子富荣,初中程度。娶翟池马公明耀之女林娟为室,生孙二,长孙仁喆,初中程度,待业。次孙仁博高中就读,品学兼优,成绩优秀,爱好书法,未来之造就何可量!长女珍莲,适肖金左咀村左步明为室。次女新莲,适纸坊赵家村赵积平为室。三女金莲,适净口南头村刘宝林为室。四女马荣,初中文化,爱好文学、书法,笔名马芸,曾为《祁连文学》《定远文学》《西宁头条》等文学平台特约作家。志向高远,女中俊才。为使年迈父亲老有所依,照顾势单力薄之弟,招赘陕西吴起县张公之四子马张伟,定居本村,夫妇二人同心协力,担当义务,全心全意悉心照顾岳丈及小弟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德才兼备,农工并举。
公之为人豁达幽默,乐善好施,幸逢盛世,苦尽甘来。公之儿孙绕膝满堂,花果争艳,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其德正宜,福寿无涯!无奈天不假年,于公元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九日,一疾不愈辞世,享年六旬又七。
梓里亲邻、同仁好友、闻讯无不垂泪!殡葬之时,同商恭举锦屏以彰其德。但因时间仓促,未能及时完善锦屏文序。时值今时,其子其女,忱葵齐向,满怀一腔感恩孝心,为圆十八载魂牵梦绕之夙愿,乞余补撰屏序。余与其四女马芸女士同为文友,也被其孝心感动,盛情难却,义不容辞。谨以俚语拙句略述生平,权且为序。

屏序对联: 教学益彰杏坛同钦 德才兼备梓里共仰
甘肃省文学院院长、省作协副主席、庆阳市乡贤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凯鞠躬并阅
镇原县老年书协副主席、文化理事董事长 许光前 敬 阅
江山文学、望月文学特约作者、中国银行经济师 张士勤撰文
大德望翁马老先生大人千古纪念锦屏序
盖闻石蕴玉而山秀,水怀珠而川媚,里有贤而风化,家有达而昌荣,故君子有生则名留人间,小人无德则与草木同朽。马老先生望重梓里,恩泽子孙,洵足述焉!
公讳源澄,字子澈,系镇原县上肖镇寨子马村马老先太公清溪与太孺人姜氏之四子,生与民国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幼丧母,虽家境贫寒,却聪颖睿智,报负远大、少小入庠,敏而好学,才思敏捷,深得塾师器重。
年十四岁即考入庆阳师范,得以薄采香芹身游泮水。毕业后委身杏坛,先后在翟池姜曹小学任教。因父亲年迈、家道困窘,以微薄之薪水难以维持全家十余口之生计,六二年响应号召投笔业农,躬耕畎畆,后被聘为净口小学社请教师。
其一生传道授业达四十多个春秋,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模范班主任,受到上级部门嘉奖。其德才兼备教学相长以严谨治学之风范赢得了社会公认,家长好评,学生爱戴。公为人笃厚,处事诚信,风趣幽默,大智若愚,洁身自好。食不求甘味,衣不尚奢华,孝椿堂菽水承欢,毕恭毕敬,昆仲三,情深花萼楼,义重紫荆树德。
德 配孺人申氏拉秀,本镇杨城白草湾申老先太公之次媛。大家闺秀,望门贤女。言德工容尽其美,黹烹豢碓具其长,及筓適君,乐善笃义、恪守妇职,和睦妯娌,躬难让易、中馈有方,视侄男体贴入微,待众婿犹子比儿。
公与孺人鲍桓並耦,梁孟齐眉。生子一女四,辛勤扶育,义方是训,正当夫耕妻饷,克振家声之时,孺人身染沉疴,与公元一九八五年不幸撒手人寰矣!时二女一子尚幼,公中年丧偶实可悯可悲也。自此父兼母职,白昼课余饭后,下沟割草,上山打柴,洗衣做饭,耕耨田畴,晚上灯前月下铡草垫圈,裰鞋补衣,孤力独支大厦之将倾,如此身处逆境,人不堪其忧己不改其乐。好学嗜读如饥似渴。晚暮之年依然手不释卷吟诵不休,与子女或酝酿诗文或谈古论今,不失诗礼之家书香门第之本色。
数年后历经艰辛子女均长大成人,倾囊输橐㠯尽婚適之务,否极泰来家境渐臻,堂上大椿葱郁階下兰芽挺秀。子富荣以农为主器可克家也。长女珍莲次女新莲三女金莲俱適名门。四女马荣文学书法俱佳,在多个文学平台和纸刊发表作品。其志向高远,女中俊杰,为使父老有所依,赘子马张伟承欢膝下。孙辈俊秀,将来之造就何可量哉,此皆公积徳累仁义方课导所致也。
正当乐享晚景福寿无涯之时,天不假年丹书来诏,2004年古十一月十五日以疾不愈,驾返蓬莱,享年花甲晋七,户族亲友念其德文並臻,共举锦轴,使其垂名千古,流芳百世,谨序。
序文对联: 美德堪称典范 良操常昭子孙

中国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原理事、庆阳市书协原主席 政协庆阳市委员会常委 金希明 鞠躬
高级教师、曾任小学校长、庆阳市书协会员 族孙马岩敬撰并书


马芸 ,甘肃省镇原县人,生在北方的憨厚女子,直率、真实、书香门第。幼受父亲熏陶,喜看书,爱诗文。喜欢一切接地气的人和事,喜欢从平常的日子中寻找灵感,在困惑中用文字安慰生活的无助。其作品发表于纸刊和多个网络平台,得到广大文朋诗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