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胸怀
文/朱春明
暑假,我们在井冈山小住了几天。在这期间,我每天总觉得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但真要我说出来,又觉得一时说不清道不明。
莫不是山上凉爽如春的气温,让我躲过山下难耐的高温?莫不是山上景点奇秀的风景,把我郁俗的心怀洗濯而清?莫不是山上雅净的环境,使我幸福得乐不思蜀……
我们吃住在重情重谊的同学家。她童颜矍铄的父母,对我们比对亲儿女还亲热,我们全没有寄人篱下的拘束感。这让我想到一句红歌词:“把群众当亲人,冷暖挂在心。”二老的胸怀犹如歌词所写的,把他人的冷暖挂在心上。这种胸怀不就是井冈这片红土地上盛开的杜鹃花吗?
傍晚,吃过饭,同学一家带我们去看茨坪夜景,来到挹翠湖,渺渺的听到悠扬的红歌声。我们循声漫步,来到挹翠湖犄角处,一个不大的凉亭横架在犄角之上。亭里挤满了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自觉排成合唱队阵,用情地唱着红歌。每首红歌都唤起我当年看那影片的情景,让我感觉比影片里唱得还要动人。不只是我,亭里亭外所有的人都被感染。广场上散步的人纷纷围过来唱,有的人还挤进亭里站在合唱队伍里唱。会唱的不会唱的都在齐着心用着情地唱着,绝不是随意的乱唱。那歌声响彻井冈夜空,就像是黄洋界保卫战的隆隆炮声,震撼人心。亭后挹翠湖里威力无限的喷泉形成巨型水幕,更妙的是水幕还能放映出影像,那一个个红军战士沐血奋战的镜头让人激奋不已。耳听红歌,目睹影像,似乎自己不再是自己,已经成为红军战士,跟着毛委员上井冈闹革命,前途不再怕任何刀子,肩头不再怕承受任何担子,生活好像就是神仙日子,让人不舍得离去,只容得慢慢品尝。我想井冈山的民众一定是被革命红歌濡养出一种胸怀:那就是克服困难、追求幸福、悠闲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甜美生活。
第二天,我和伙伴张踏上了游览井冈奇秀风景的征途。我喜欢轻装上阵,他喜欢备物而行。他身轻如燕,事事冲在前头,买票购物毫不犹豫荷包里的钞票。可惜,第三天晚饭后,他驾车下山赶去上班了。他先人后己的风格不正是一种胸怀吗?一种吃苦在前享受于后的井冈胸怀。
第四天,我携妻孙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旧居”。我背着还不到两岁的孙女挤上环城的免费公交车。旁边站着的女同志对坐男说:“请这位叔叔帮爷爷抱一抱小女孩。”她边说边转身帮我把背上的小孙女抱下来,我赶紧道谢,并急忙说:“不用,不用,小孩子很怕生。”
我看了看这位女同志,她挤在公交车上,右手扶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踉跄地站在车上,自己都是泥菩萨,可是,她还在细心地关顾别人。车停站有乘客下车,女同志前面空出一个座位,她赶紧把我让到座位上。我并没有推辞,坐下后用感激而含敬意的目光仰视了她,她长得很像乒乓名将邓亚萍。我坐在她身旁,感受到她热情为人的那颗心有力的搏动;她站在我面前,仿佛不再是普通的井冈妇女,而是奋不顾己的红军女战士,那身影越来越高大,屹立在公交车上。
最后一天,一个很好的阴天。下午,没有人再想出游了,我不甘心辜负难得的盛夏阴凉,独自出游井冈主峰:五指山。过了琴音谷,到了半山腰,下起豆粒大的雨,我转身站在台级上,欲下不愿,下山半途而废觉得太可惜;欲上不能,上山又怕成为落汤鸡。正在犹豫之际,一对四十来岁的夫妻,合撑着伞爬上来了。到我跟前,大概看出了我的犹豫,妻子从黄色的挎包里掏出一把紫色的花边伞,交给丈夫。丈夫就把伞递给我,我望着这对陌生的好心夫妻,激动地接过伞道了谢。这时刻,坚定了我上山的决心,爬石级的力量更足了,一下子就把他们夫妻甩在下面很远。我转身蹲在石级上等他们,怕他们担心,连自己也舍不得撑的花伞会不翼而飞。
到近前,夫妻异口同声说:“没事的,你爬得快,先上山吧!”我像得到特赦,有伞在手心里不慌,飞快地爬上山,观赏五指峰,游览红军洞,坐到财富广场,等那对夫妻还给他们伞。等了许久,不见他们人影。这下我慌了,要是等到天黑我可怎么回去?要是不等他们,我不就成了卷人财物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我立马返回奔向验票出口,也没见到他们。突然,“我们在这儿——”他妻子向我摇手。我循声跑过去,双手把花伞交给他们,他们接过伞走上了回去的路。因为激动我忘了说谢谢,却对他们说:“还有景点公交车回茨坪,我们一起坐车走吧。”
“这里离茨坪不远,只有三公里。我俩要步行回去。”听到回音,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霎时间,我眼前出现“阿妹送阿哥当红军”的感人图景。
我终于明白,经“红色”洗礼过的大地孕育出优秀儿女,传承着井冈志士先人后己的伟大胸怀。正是这种胸怀,才是人间不朽的财富!我在井冈山每天被感动的,也正是这种不朽的胸怀!
作者简介:
朱春明,中学高级教师。“县优”四载,“镇优”倍之。其作品多有获奖。常敲键以自娱,指弹键盘,字跳银屏,纪之实事,抒以真情,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