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4%,山高坡陡谷深;云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41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三,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性、结构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水利进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实施了‘兴水润滇’工程决策部署,取得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增强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贡献了力量。”
10月19日,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云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新弘通报了云南十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绩。云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江鸿杰,水利厅总规划师浦承松,水利厅建设运行管理处处长范宏忠和云南省滇中引水建设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处长杨蒙,到会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2012-2021年,云南省水利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200亿元,超过了1949-2011年投资的总和,投资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全省供水水库总库容146.55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219.7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省城乡供水和工农业发展的供水需求。
按水利部统计,云南省今年1-9月水利完成投资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云南省抢抓机遇,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重大水利工程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的优势,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水利贡献。
截至目前,列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10件重大水利项目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特别是投资1300亿元、承载云南百年梦想、惠及千万人的滇中引水工程实现投资、任务双过半。列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项目的8个工程中,4个已开工建设,文山、丽江、楚雄、大理的几个大型水库即将相继开工。
云南省“河湖连通、西水东调、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立体性、综合型、多功能供水安全骨干网络,正在全面铺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供水正在向城乡供水一体化迈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极大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推进重大水利项目的同时,云南省以革命性举措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迈向“流域之治”;以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为重点的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并得到极大保护。
“今后,我们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把‘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发展最好的环境就是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全过程。扛起‘水利兴则云南兴’的责任担当,全力抓好‘十四五’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张新弘表示,力争到“十四五”末,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230亿立方米,建成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构建“水网电网化”运营管理格局;到2035年,现代化水网基本建成,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格局全面构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现代化水网体系全面建成,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好云南水利篇章。(张密/文 赵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