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问尘事只问情
——读高国斌乡土诗歌有感
程晓玲
说到诗人高国斌,我总爱把他想像成一个舞者,确切地说是一个现代舞的舞者,因为我确实看见过他跳舞。柔软的舞姿,让我感觉到了柔中有刚的力度,或漫步云端,或攀援绝壁,或凌空飞翔,舞姿中,一份洒脱还含着一份对生活的拼搏与执着。说到他的职业,是特警,是铮铮铁骨与铮铮誓言相结合的产物,一旦警情需要,是必须献身的人民警察。那健壮的体魄与鹰一般犀利的目光,仿佛特警这个职业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然而,当一本诗集的样稿展开在我的面前时,我看到却是一个柔软而多情的诗人。以他细腻的笔法书就的人或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热血满怀、柔情似水。此刻,让我在脑海里突然将他一身警服蒙太奇般地转换到一个秒杀中年妇女的暖男形象上,这便是诗歌的力量。
我不知道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人,有没有乡愁?但是,农村走出的人,打离开家乡的那天起就把乡愁当作行囊背在了背上。多情的诗人,没有一个不把乡愁注满心间,再如春蚕吐丝,用绵绵缠缠的文字如红线串珠,串成一行行缠绵悱恻的诗句,以寄那一生也解不开的思乡之愁。

国斌的家乡我去过,是昭通昭阳区的炎山镇,听国斌说属凉山系五莲峰分支。那天国斌带我们驱车前往,一路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只觉得山好高,山道弯弯,无穷无尽。据说炎山最高海拔近3000米,最低为500米,这样的落差跨度,让国斌的故乡藏在了大山的折皱里。山虽大,炎山却有着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这里人杰地灵,是著名爱国将领龙云、卢汉的故乡,龙卢两大家族注重文化教育,早在民国20年期间就在炎山地区陆续建立了各种学校,注重对后代的培养教育。国斌身居大山深处,却不缺乏文化熏陶,从小就在祖辈的故事里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故乡虽在大山腹地,但是,重重的大山却牢牢地拴住了国斌的心,故乡的太阳与月亮、故乡的星空与火塘、故乡的蓝天与白云、故乡的山水与泥土、故乡的烟火与杵把、故乡的鸟儿与姑娘、故乡的核桃与箩筐,故乡的灶台与老酒、故乡山里的清风与雨露,故乡父亲的马车与跌落地上的毛毛虫,这一切的一切啊,无一不是国斌的乡愁。如果可以,我想,国斌一定想从头再来,回到那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国斌把乡愁捋成一行行诗句,夜夜装入梦乡。故乡的云与山曾那样多情:“云是大山不离不弃的缠绵,/山是云的依存和希望。/故乡的云托起儿时的梦,/再浓密的云也阻挡不了追寻梦想的脚步。/远在异乡,/是云把思念带回故乡,/等北方的云匆匆南下时,/我知道,那是故乡寄来的书签,/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我用目光破译了云的密码。”
满满的乡愁,曾挂满那棵与母亲一起栽下的核桃树,一颗幼苗,是母子的希望。伴着树的生长,国斌的心事也长在了枝头。当母亲用长长的竹竿打落一地的核桃,母子两收获了无限的快乐。看着核桃树华盖如云,仿佛是母亲在用温暖的身躯为诗人遮风挡雨。当儿子远走他乡,这棵树成了对方的形象,思念在这棵树上生长,游子的心永远扎根在故乡的土壤里(《挂在核桃树上的乡愁》)。

《父亲的马车》《母亲的背箩》曾装满过诗人的世界与期盼,父亲的马车曾那么神秘,每次回来可带来糖果与饼干的甜蜜,父亲的吆喝声与马蹄的得得声和着那清脆的马鞭声如神奇的和声,飞扬着诗人儿时的希望与向往。那声音飘过的山外是什么样的模样?那声音让幼小的国斌萌发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志向。母亲将一家人的生计装在了背箩里,炎山的脚在金沙江里,头却耸入云霄,2500米的落差,都在母亲背箩的上山下山之间:“一个背箩,/一根打杵/压弯了母亲的脊背,/流淌了青春和美丽,/却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如今,背箩和母亲一样,/卷缩在墙角和不舍的家。”母亲背走了一背箩一背箩的艰苦岁月,也背来了一背箩一背箩的收获与幸福,这些都是国斌珍藏于心中的无尽的宝藏。
乡愁是化也化不开的甜蜜与苦涩,父亲的艰辛、母亲的劳作,给孩子们遮风挡雨,让孩子们生活有依。如今父亲远行,母亲老去,但是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汤一饭,却成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爱,是诗歌的泉水,心中有爱,诗行会潺潺流淌。所有的爱都抵不过父母之爱,妈妈的一声“幺儿”可将人世间所有的爱凝聚,爸爸坚强的臂膀可托起厚重的炎山。父母的爱让国斌柔情似水,也让国斌顶天立地,父母的情永远在国斌的诗行里流淌,父母的恩更让国斌成为一名特警而无怨无悔。
国斌有很多赞美良师益友的诗篇,在国斌写诗的道路上,他们无疑都是诗人国斌 的楷模与偶像,毛诗奇、晓雪、张永权、张昆华、张运贵、段斌等名家都曾为国斌的诗歌进行过点拨与评论,为国斌的诗歌朝着阳光的方向发展铺筑着一条康庄大道,他们都与国斌结下了不解之善缘。

国斌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的诗有对汶川同胞的哀思,有对昭通地震的祈福,有对马航MH730的痛惜,更有他作为人民警察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四季更迭,草木有情,国斌诗中的草木是那么的灵动,那么的多情,他喜欢花,喜欢绿植,他把自己比作了树,那树有对叶子发芽的喜爱,有对叶子飘零的疼惜:“遮风挡雨不是你的职责,/送一份绿才是你的责任。/回味过去,只言碎语,遍地沧桑,/没有一个完整的承诺。/对于你,我是移动的影子,/每一次离开都没有挥手,/这一次,我依然不再回眸。”“把你放在手中,/如同捧着一只破茧的蝴蝶,/你轻如鸿毛,/又养眼娇滴,/秋风里,/单薄的衣裳已不敌秋风了。”

草木如茶已是极致。《观茶》观尽了茶叶的前世今生,茶叶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茶叶的归宿却美到了尽头,流芳百世:“琥珀色的血液和肉体分离,/却香茗入口,入魂。”
国斌的诗歌,撒向人间都是情。做一个多情的诗人,是善良使然,更是才华使然。国斌,有着大山的情怀,也有诗人的浪漫,更有文人的悲悯,所以,我在诗人国斌的诗中,看到了浓浓的真情与深深的爱意。
天辽地阔,岁月悠悠,唯爱长存。
2021年5月7日于昆明

【作者简介】程晓玲,女,丽江作家,自由写作人,半生与文学同行,温暖彼此。多年来,有数篇文章发表于《丽江日报》《云南警察文学》《云南当代文学评论》《云南日报社会主义论坛杂志》《人民日报》《人民作家》《鲁城文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