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了连日干旱,时令进入十月,天气仍然炙热,但比起盛夏酷暑,还是感觉有了丝丝凉意,于是,人们纷纷走出陋室书斋,融入大自然,领略观赏那诗意秋天的美景。
国庆长假期间,在孩子们的安排下,我们和儿子儿媳及女儿女婿一家走进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泸溪县潭溪镇,参观品赏大陂流向日葵花海基地。
汽车出吉首沿319国道溯峒河而下,逾吉首市河溪镇黄莲溪村,进入了潭溪地域。车窗外层林尽染、野菊明黄;河水奔流,溪水潺潺;柑橘澄红、瓜果飘香;砖房林立、村道交错,阡陌纵横;一幅绚丽多姿的新农村画卷向车后褪移……
上午十时许我们来到了大陂流村向日葵基地。基地位于大陂流寨子下、319国道旁的峒河岸边。这里,青山如黛,绿水环绕、向日葵艳,一抹金黄,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网红打卡地。
国庆期间,秋高气爽,游客如织,几百平米的停车场百十部小车有序停放。一块镌刻着“山水大陂流”黄白相间、形似山脉的椭圆形巨石矗立在停车场边,巨石背面镌刻的“孝”、“福”图案引人沉思,寓意深长。游客们纷纷在巨石前留影纪念。我们一家也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全家福影像。
我站在造型特异的观景亭,环顾四周,极目远眺,近百亩盛开的向日葵在秋阳的照射下,迎风摇曳,色彩金黄,我们行走在向日葵花海的游道上,好似在金色的海洋中徜徉。一片片、一溜溜盛开的向日葵跃入眼帘,它是那般的阳光,那般的璨然,那般的炽烈,柔和鲜活,青春靓丽,它们流动的光彩和灿烂的色彩汇聚成金色的世界。
向日葵花语是:沉默的爱,信念,忠诚,勇敢,生机与活力;它寓意着积极向上、阳光开朗、健康活力、蒸蒸日上。它从种子破土、生长,灿烂开花,腾跃出太阳的舞姿,一朵朵葵花就是一个个希望的太阳,它照亮的是农人的期望和丰实日子,渲染了乡亲们朴素的生活,流溢出大陂流土地无限的芬芳。
花海中彩蝶飞舞,蜜蜂忙碌,为游客增添了几分赏花情趣。游客们涌向花盘最大、花朵最密、开得最艳的花块,选取最佳角度,按下手机快门,留下了同学情、战友谊、全家福、夫妻相、情侣恋幸福美好的倩影。
河岸边,“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歌声从花海丛中飘入我的耳膜,远远望去,几个大妈大嫂身着苗族服装,披上色彩艳丽的丝巾,在花海的游道上翩翩起舞,忙坏了旁边录像的、摄影的“大师们”。我也立马赶过去,按下手机快门,拍下了她们精彩的瞬间。休息间歇,我走近她们,问她们是哪个地方的,一大嫂告诉我她们来自盘古岩村,是地地道道的苗族,现如今,搭帮党的好政策,甩掉了千年贫困帽,赶上了好时代,平时在家唱苗歌,打苗鼓,也跳广场舞,趁国庆假期孩子们放假,她们邀约同伴,把舞台搬到了大陂流向日葵花海大自然舞台上。交谈中,她们的脸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幸福甜蜜的微笑。
离开大嫂大妈,我和家人们穿行在向日葵花海中,拍照、赏花、观景,心旌摇曳,神清气爽,心情特别愉悦和惬意。
突然,一声“老书记”的声音从公路边传来,我寻声望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微笑着和我打招呼,那不是我在潭溪政府工作时的粮站站长向云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都是从县城机关“空降”到潭溪工作的。时光如水,转眼即逝,不觉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年轻小伙如今双鬓染霜,垂垂老也。几十年没见,能在大陂流向日葵花海偶遇,也是缘分吧。老朋友相见,有聊不完的话题。想起当年一起谋划潭溪发展,规划峒河沿岸的村种稻谷、柑橘,后山村种板栗、核桃、药材,力争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三十多年过去了,潭溪人民整体脱了贫,如今搞起了乡村游,油菜花节、向日葵花节享誉远近村寨,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当时没想到的,我们相信,潭溪的明天会发展得更快,变化更大。
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们依依惜别。
时间快十二点了,正当我们准备上车离开时,在停车场碰到了原大陂流村支部书记向老正在维持秩序,一声轻轻地呼唤,一双紧握地双手,一个深情地微笑,一切都在不言中。他告诉我,这些年潭溪变化真大,特别是大陂流村寨寨通了水泥路,家家建起了砖房子,旅游业发展到了家门口,村寨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幸福祥和、繁荣昌盛的农村新景象。
告别了向支书,即将离开大陂流村前,我再一次站在向日葵花海观景台,望着那朵朵向日葵迎着太阳好似绽开了笑脸,在太阳光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片金黄,只觉得满眼的美丽,满心的欢喜,却不知用什么样的辞藻来描绘。我想我要是画家,我会用手中的画笔绘出这份美丽;我要是作家,我会用键盘敲打出最美的文字;我要是摄影师,我会用摄像机留住这份秋韵的别致……可惜,我什么也不是,我只能很质朴地、拙笨地把这抹金黄色藏在心底。
感谢深秋,美丽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