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旧志点校注译》题解之十一
张兴源
第 十 一 篇
咸丰本《保安县志》所引费自振七律诗
题 解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诗无达诂”的说法。这说法早最应该是汉代的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之本意是特指对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尽管有那么多家的注解训释,却没有完全通达的、让大家一致认同的解释。后世学者则渐渐习惯于把这个特指《诗经》的说法给普泛化,衍化成了所有的“诗”都“无达诂”的意思了。当代诗人学者们,似乎也十分认同这样的说法。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中国当代新诗潮汹涌泛滥之时,有些十分前卫的诗人居然提出“只有人们不懂的诗才是好诗”的极端主张。尽管如此,从古至今,关于《诗经》以及后世关于各种诗词的训释与翻译,仍然源源不绝。笔者此处串写出清人旧县志所引诗歌之“大意”的目的,不在于把清人旧县志中的“诗”给翻译成白话新诗或白话散文,而只是给当代和后世学子们提供一把理解这些诗之“诗意”的钥匙。首先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原诗之“原意”,使他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时有一点门径,至少是在他们写文章而需要引用这些诗词的时候,不要错引或误解。
本志中所录各诗,仅就诗艺而言,可谓优劣互现,良莠不齐。然于彼一时地之保安风土人情、闻见思虑,却有“存真”兼“存史”的重要意义,仿佛一组搁置已久的老照片之偶然翻出的旧“底板”,不啻本志书前七卷之重要补充。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诗被称为“诗史”,岂此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