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 秋
独步于庭院之中,满目已是秋色。很多人喜欢引经据典,用诗词赞美秋天,而我则得天独厚,身边生动有趣的自然现象,就是无形的画笔,把晚秋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你瞧,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胖乎乎的玉米,一个个籽粒饱满得像小棒槌,有的昂着脸,有的低着头,它们都渴望着牵主人的手,像婴儿一样呱呱坠地,然后脱掉那身紧巴巴的,退了色的外套,一展金身玉女般的肌肤。它宁可献出自已的生命,哪怕是粉身碎骨,走上餐桌,也在所不辞。何其悲壮,又何其无私无畏!

再看,那些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些淘气的瓜宝贝们,隆重登场了。墨绿色的大冬瓜,长长的,胖胖的,经过整个夏天的修身养性,从嫩绿到深绿再到墨绿,完全褪去了稚嫩。摸一摸,凉丝丝、滑溜溜,使人心生爱意。丝瓜,尽管披上了厚厚的绿色外套,还是抵挡不住风霜,无奈地蜷缩着身子,在秋风中摇荡,与命运顽强地抗争着。苦瓜,疙里疙瘩的身子被秋风吹得瑟瑟发抖,不再娇嫩的皮肤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像被画笔抹了一下,润出了一种新的色彩,仿佛有意要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葫芦窝瓜,吊瓜,南瓜等,也都华丽变身,换上了秋装,别样的美丽。


晚秋,既有静态,也有动态。土豆宝宝像刚睡醒,伸伸懒腰,张扬着,冲动着,要露一露那张圆圆的麻脸。心想,尽管咱土了巴几,灰沫了烂的,但不能总是暗无天日,也得得瑟一把儿,告诉主人咱也长大成熟了。于是,用铁头功将压在身子上厚厚的土壤,拱出了几道缝,哎呀,这秋老虎还真不好惹,没几天,竟把小脸蛋硬是晒出个青头楞。红薯倒是鬼道儿,它把身子往地下钻,藏在深深的土层里,混身湿乎乎的,皮肤细腻得像少女,红润润的非常可爱……
晚秋,既有素描的痕迹,又有油画的色彩。走出院子,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当你身处其中,突然感觉到文字的匮乏。真是美得雅致,美得浪漫,美得广阔,美得浑厚,美得独一无二。天高云淡,偶尔几朵白云随着风轻轻飘过,俯视着金色的稻浪。真是蓝得碧空如洗,白得一尘不染,黄得晶莹剔透。大地宛如铺上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像剪刀剪过一样平整,像画家泼墨一样唯美而富有意境。往近处瞧,一个个稻穗儿,就像一群小学生,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笑着,闹着,在风儿的作用下,左摇右摆。有时像辽阔的海洋,碧波荡漾;有时像一张金色的纸张,宁静得让人无法想象。

晚秋,既有壮丽画卷,也有人物特写。稻田地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一对农民夫妇正在收割稻谷。手工镰割,这一退出江湖的活计又派上用场“唰”,“唰”,“唰”一声接着一声,稻杆应声倒地,被捆成捆,三五成群立起来,头朝天,脚朝地,接受阳光的沐浴。这位农民是我的好友叫臣子,他笑呵呵地说:“今年的品种是纯长粒稻花香,手工镰割,自然晾晒,才能吃出老味道儿。”他爱人补充道:“饭的米汤呈淡淡的绿色,贼拉儿的香”。听罢,我的嘴角有些湿润,乘人不备,用舌头轻轻的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说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她说:“为了给你解解馋,明天我用手先给你搓点稻米,用铁茶缸子给你煨点粥,千万别馋坏了。”顿时,一阵阵笑声划破天空,飞向远方……
晚秋,在我的眼里,在你的眼里,在大家的眼里,就像一幅鲜活的、立体的、自然的画卷,它不仅仅美在色彩亮丽,美在精雕细琢,更美在播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成熟与希望!
作者简介
耿志明,吉林省松原人。笔名,明子。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多篇案例分析、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在《吉林日报》《吉林纪检》《党员之友》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小说、杂文、童话故事在《长春日报》《松原日报》《桑榆文学》《作家故事》等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并获奖。

朗读者简介
银娟(刘文萍),吉林省扶余人,现居青岛,大学教师。文学和朗诵爱好者。

图片由耿志明提供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书法题字 耿明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散文编审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