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母爱叫唠叨

我喜欢《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有时听着听着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哼两句。“常回家看看”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对亲情的一种最真实的表达,其中歌词“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是对母亲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享受着母爱,也在时不时地听着母亲的唠叨。只不过我们还是婴幼儿时,是懂非懂的不会表达;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唠叨也会随之变化。它具有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特征。

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在我上小学直至高中时,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你大(爸)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也吃亏不少,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始终牢记母亲的叮嘱,在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刻苦读书,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业。一九七七年,参加了军队系统的高考,很荣幸地被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军校学员;毕业后,又成为一名军校教员,站上了三尺讲台,为我军培育人才贡献力量。
父母为人忠厚老实,做人做事脚踏实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我参加工作后,母亲时常提醒我: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同时教育我,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努力工作。母亲的教诲我铭刻在心,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力践行,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的体会到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仅是做人的标准,而且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

我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吃过苦,受过穷的人。所以,在吃穿用上都很节俭。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下顿热了再吃;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或改大为小,让小的穿;总是把一毛钱当两毛钱用。虽然,我没有母亲那么节俭,但从小也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成家后,爱人在农村,夫妻两地分居。每年我休一次假,爱人来队探亲一次,加之其它花销,一年的工资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比较紧巴。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回家休假,她就会反复告诫我:居家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后来爱人随了军、上了班,结束了两地分居生活。我们根据家中每月的收入,量力而行,合理规划,该花的就花,该省的就省,合理安排支出,不攀比,不过度消费。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如一,使得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母亲的唠叨,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句都实实在在,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它是母亲对儿女的心愿和期望。但有时听多了,就觉得心烦,嫌她太啰嗦,会自觉不自觉的说:知道了,知道了!您都说了好多遍了。

如今,母亲已离我而去,
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我好想念她老人家的声音,好想再听一听她那久违的唠叨啊!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母亲的唠叨在流云的来往中已成为一种过往。俗话说:儿女再大,也是父母眼中永远的孩子。实际上即使父母老的忘记了这个世界,也不会忘了爱你。唠叨,其实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歌,是一首朴实无华的诗,是我们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唠叨是体贴,唠叨是呵护,唠叨是满足,唠叨是幸福,唠叨里缱绻着无尽的深情。

作为过来人,希望现在的你,请珍惜母亲在耳边的唠叨,千万别嫌烦,因为这是以后你求之不得的叮嘱。

作者简介
王银学(装甲人),陕西澄城县人,一九五七年出生,一九七六年二月入伍,曾经的战士、学员、教员,直至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