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故事公众号主编宋新强的连载小说《当今写作圈》,自8月29日起同时在作家故事及作家新刊两个平台连载推出,目前已推出15篇(章),深受读者喜爱,至今有近百位读者文友写了留言评论,现精选出40位文友写的评论,首次整理编发,以飨读者。(以后将陆续整理编发)
1、
贺宝璇(山东)
出色的作者如横刀立马的将军,善用各种修辞方法,信手拈来,撒豆成兵,布局谋篇如排兵布阵,无懈可击。
宋新强主编的小说《当今写作圈》,文章叙述细致,用人物的心理描述、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品质,语言朴实,短小精悍,寓意深远,揭示了当前文学界所存在的弊端。
2、
羽璐(云南)
宋主编的《当今写作圈》,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文学圈里的故事。
西郭先生自小爱好文学,笔耕勤奋,当他满怀激情的新作发表后,那种期望留言过程的心理描写,由失落到平静,自我安慰的心理落差,剖晰得淋漓尽致。
西郭先生的苦恼,来源于他的奇思妙想,阅读量低成了他的心病,最后想出刷阅读量的方式。这一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些文学写作者的状态。如此瞻前顾后,写作的意义还有多大呢?
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来反映文学现状,文章张弛有度,刻画微妙徽肖,耐人寻味,反映出写作圈里的种种情况,写出写作人的喜和忧,令人深思。
主编用传神之笔,咳唾成珠,比喻言辞精当,观点明确,深入浅出刻画出一种文人形象来。
3、
狗尾草(江苏)
舞文弄墨之人,心志各异。有人为圆作家梦,有人为图钱(稿费),有人想出名露脸,有人想为文化育人出点力量,有人纯粹为文友(相对票友)是种爱好……高大上,投稿即附上银行卡账号,属投稿就得有稿费那类人。投稿得稿费是理由,忽略平台投稿须知不应该,作为西郭先生,为让平台顺利办下去,免遭某些人胡缠蛮绕,对平台带来不利影响,还是给高大上转了钱。要办好网络平台,作为主编,面对各种各样的作者,如何协调,保证平台正常运营,其用心良苦。
4、
沧海(山东)
留言既是读者对作品的鉴赏评判,也是对作者辛勤劳动的肯定,善意留言最多,这是促进作者前进的原动力,只有极个别的留言或许掺加其它成份,我们作者正确对待就是,不能影响了创作心性,认真作文,回报读者!为宋老师点赞!
5、
全新自我(广东)
《当今写作圈》写得很实在,揭示写作圈内的不良现象!
我觉很名家也有败笔时,文中的西郭先生虚怀若谷接受别人不中听的留言,好胸怀!相比之下,曾有主动添加我的人,让我删掉不中听的留言,我没删留言,却惹得该人删除我的微信!
6、
练习文创(江苏)
初学写作者,往往过高估量自己的能力,一旦遭退稿或被批评写得不好,感觉气馁甚至有点心灰意冷可以理解,也属于人之常情。本篇西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很有代表性。好在他善于利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迅速调整了心态。对于爱好写作的人来说,记住这句话才是一个硬道理:没有窘迫的失败,就不会有自豪的成功!小说娓娓道来,以细腻的笔墨把西郭先生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西郭先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表明了他既是一个追梦人,又是一个虚荣心较强的人。他和贾先生的交易足以证明这一点。当贾先生提出其他作者的文章,是不是也需要刷一下时,西郭想到自己所定“阅读量与稿费的关系”,心里叫苦不迭。这就是人性。
小说通过西郭先生和博文对话与赞赏事件,表明了文学界“文人相轻”确实存在。西郭原本以为自己的文章标题夺人眼球,会吸引读者阅读,结果还远没有他并不看好的《冷门》一诗阅读量多;原本以为起码好友博文会给与支持,结果反遭嘲弄,说什么公众号发文多是垃圾,更可气的是给西郭先生文章的5元赞赏还说是给错了。这博文,纵然是开玩笑,也不该这样啊!朋友之间善意的批评可以,暖心的鼓励支持或许更能激发朋友的创造力。
这篇小说,一个个鲜活且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表面上看,高作家向平台追索稿费是不地道,客观上讲,作家也是常人,也需要吃喝拉撒;文章发表了,给作者报酬是应该的,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投稿前,得搞清刊物、平台风格和性质,了解一下投稿须知。高大上没有搞清平台规则就投稿,发表后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要稿费,这是他的疏忽和欠缺,当西郭先生向他说明情况后,他立即表示“不好意思”并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西郭先生陷入思考后,决定用微信转给高大上100元钱。转账时没有留言,他不知该说什么。作品通过塑造高大上这样一个人物,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即现在作家群体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差异太大,有人腰缠万贯,有人收获甚微,甚至连温饱也解决不了。文学的出路和搞文学创作的人何去何从,是甘于清贫,耐得寂寞,还是为了生存而创作?这里,我想说:人,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要走的路尤为重要!
7、
雪峰(福建)
宋主编用小说的形式回答为什么写、应该怎么写,又该如何看的现实问题,给当前的写作圈注入了一支清新剂。
8、
默聆秋雨(河北)
写作圈里故事多,西郭先生初涉文学公众号,写出的文章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急于看到读者对文章的点评,这种焦虑和渴望的心情,是每个写作者都经历过的。
宋主编的文章真实再现了写作者的心态,西郭先生的苦恼,也是当今网络写作者的苦恼,文章发出去没人看,苦恼;阅读量上不去,苦恼,文人的虚荣心昭然若揭。殊不知,阅读量和作者的人脉与社会地位有关,与花钱买阅读量有关,阅读量高的文章未必文章质量就好(不是绝对的)。
作为业余写作者,努力写好自己的文章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每一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唯有自己更加努力。
9、
雪岭(湖北)
小说层层退进,引人入胜;心里描写细腻,入木三分。语言风趣幽默,故事曲折生动,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小说写得很有趣,让人想一口气读完。心理描写、人物对话都恰如其分,真实的再现了网络时代文学中的乱象,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10、
蒙京木子(北京)
宋老师的作品反映了当今文学圈的真实状况。我们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希望有人阅读 ,有人留言。当然最喜欢的是正面的肯定。很少有人喜欢批评或提出一些意见。就像宋老师作品中有人对西郭先生说了“平淡,平庸”之类的话后,他感到无比的尴尬。其实细想想,忠言逆耳利于行,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对促进文学创作还是有作用的!
西郭先生的苦恼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现状。在文坛如果考虑太多必然如此。我对此的态度是,尽量写好每一篇文章作品,发表与否,阅读量多少,并非那么在意。一切顺其自然!宋老师针砭时弊,指出了这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阅后感慨万分。由此看来,如何对待文学创作还得端正思想,不要走极端,误入歧途。这是我的感悟。
读宋老师作品,想当下文学圈,真是何其相似乃尔。作协会员的头衔很是诱人, 难怪那么多人向往追求!个别人采用各种手段入会,但作品质量如何呢?我认为 ,还是踏踏实实做事做人比较好,至于获得什么头衔并不重要!宋老师的作品针砭时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是一篇好小说。
11、
金琳(陕西)
但凡写作者都希望看到赞美自己的作品的留言,留言者的一个不合乎自己口味的留言往往会从心理上不舒服,产生不应该的怀疑,使得本是朋友可能会反目成仇。
小说直击时弊,真实的再现了网络时代文学中的乱像。弄虚作假,获得一时间的虚荣心,不是凭真才实学得来的东西,虽然你蒙骗一时,蒙骗不了永久。
12、
苟彦金(上海)
小说的主人公西郭先生,初出茅庐就想一举成名,关键在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也反映了好多人的投稿心态,所以总编写此小说以示惩戒。
13、
老贾(天津)
拜读宋主编大作,大开眼界,更好的了解了当下的文坛,大长见识!
宋主编的小说,反映了文学圈的现象,写作不容易,好坏任人说,调整好心态,努力奔向前。
14、
大器(河北)
宋主编是高手,出手不凡。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平淡中见神奇。
文笔流畅,叙事清楚。文中的西郭先生是追梦的小人物,一把辛酸泪,让人忍俊不禁。
15、
柔佳(陕西)
人生处处皆陷阱,更何况文学圈子。
西郭先生的伟大爱好需要很多技能才能配得上!这不免将西郭先生锻炼成了“全能人才”,为其梦想加油,为其孜孜不倦的努力喝彩!!
文章构思巧妙、人物性格鲜明、叙事张弛有度,心理活动惟妙惟肖。
16、
霞光(陕西)
励志故事,很有现实意义,值得一读。其文笔老辣娴熟,叙事井然有序,主题清晰明朗。
西郭先生瞻前顾后,忧虑处处,他的烦恼“不刷阅读量,浏览量低”,刷了浏览量,又顾忌其它人刷搞假。这就给写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为文学爱好而创作?还是为文章的阅读量而纠结?”
宋主编这篇文章,让人感概多多,写作是对文学的钟情爱好,而加入作家协会却是最终目标。可如今的协会却是令人忘尘莫及,首先加入协会需自费出书,对清贫文人来讲,那无疑是一笔奢侈的开支。
本人感觉,创作者多为凡人俗夫,能真正在社会上写出旷世名作又能有几人?还是恪守本份,以淡泊名利,追求爱好为宗旨。
17、
程阳辉(安徽)
西郭先生的苦恼,他能不苦恼吗?顾虑太多,思考太多,患得患失的心理,不苦恼才怪呢?
18、
向日葵(山东)
真不愧为写作高手,看似风轻云淡的叙述,却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当中,平实的写作风格很接地气儿且耐人寻味。
写作圈里怪事儿多,这已经不足为奇。西郭先生追求梦想的本意是好的,但思虑多了,难免会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在里面。
人的从众心理不但出现在良莠不齐的文章里,也出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如去市场买菜,菜农都把新鲜采摘的蔬菜放在自己跟前,有的菜摊前蹲了很多人,身后还有很多人络绎不绝停下车子,争着挤进去买那堆菜,而旁边一样新鲜的菜摊却无人问津,一打听,还都是同样的价格……这是什么情况呢?其实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人,其实遇事要多一些思考,绝不能人云亦云的。
宋主编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值得学习体会。
19、
宋桂娣(广东)
西郭先生真的较烦恼了,一个追逐梦想的小人物,叫他如何是好?文章写得真实,反映出社会现实现象,写出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初衷和不断的追求,同时涉及到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和文学爱者出书难的现实。引人深思。文笔流畅,语言扑实。
文章写出现实现象,读后令人深思。
20、
泉水叮咚(陕西)
文坛新鲜事,尽收笔底。前后衔接,既独立又勾连。妙!
作者将西郭先生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细腻贴切。他患得患失,挖空心思求好评觅佳赞,忘记了写作的真缔!作者敏睿地抓住自媒体时代,文人舍本逐末之弊端,以形象化的描写予以再现,发人深思,启发读者,也启示作者,如何坚持写作的初心,而不受表面的点赞佳评所左右!主旨深刻,形象典型!
语言诙谐幽默,描写形象贴切。西郭先生也好,博文也罢,其自媒体时代文人的心理特征,国人的从众心理与社会会现象,热闹背后纷繁的社会乱象,通过生动的故事予以揭示。本文极富典型性!
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既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又要具备敏睿洞彻的领悟。此文抓住网络平台推送作品这一特征,将两个业余作者的心理与其表现,予以加工提炼,表现出文学人在推送作品过程中的矜持、虚荣与期待的复杂情愫。人物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文学人的特性。构架既独立,又与之前的系列勾连紧密。
21、
沙漠之舟(陕西)
连续拜读宋老师的《当今文学圈》的连载,感悟深深,如大型连续剧。文学味,烟火气息浓郁。给人思考,令人难忘。
小说很有趣,幽默诙谐,我读后掩卷长思。
22、
淡若清风(陕西)
行家出手便知有没有。主人公西郭先生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抱着这样的写作心态,不会快乐,生活不会快乐,只会徒增诸多烦恼。
23、
刘文奇(河北)
宋主编的文章,将一些人写文章刷阅读量的做法揭露的淋漓尽致。文章水平是别人评价的,自己吹牛靠刷阅读量不可取。还是踏踏实实创作才是成长的唯一出路。
文中对人物形象描写精彩纷呈。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对写作风格也有自己的习惯,真正想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不会有从众心理,也不被阅读点赞量左右,因为如今讲真话的人少了,对明星名人的追捧是违心的。宋老师写出了一位可怜的文人,想靠稿费生活,这真有些笑话。这样的想法只有饿死。我认为文学创作是个置放心灵的平台,写你所见,写自己所想,就是最好的落点。
24、
文贞(安徽)
小说诙谐幽默,人物心理描写非常贴切。读之颇有感慨。
25、
刘蔚(安徽)
宋老师的美文,引起我对习作路上一路走来的不易、与作协终究无缘的丝丝感叹。
貌似不经意的述事,对话中,揭示当今文学圈又一现象,让多少文学爱好者、追求者一声长叹。
在看似轻松不经意的对话、情节发展中,生动深刻地揭示了当今网络文学平台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篇一个角度,把当今文学圈又一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揭示出来,告诫有志写作的人,选对目标,明白生活才是写作源泉。
26、
只能坚持(北京)
主人公是作茧自缚啊!就像一个滚烫的汤圆一下子含在了嘴里,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文学算怪现象,层出不穷啊!作者笔力不怠,像针灸直击某些人的要害。
作者搞平台多年,见多识广,对此类事情,自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写得相当到位。
27、
前行者(山东)
阅读量把西郭先生闹得寝食难安啊!虽然是小说,但却无情地讽刺了某些文人只追求社会上的面与量,这系列篇对现代形势是个极力的警醒。
宋主编的佳作,除了讲叙西郭先生在文学仕途上的矛盾、坎坷与努力中的故事外,还给了我们文学人一个最大的启示:写熟悉的生活与人和事,写出社会中圈子内的轶闻趣事,读出文字之外的深刻内含,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28、
曲建波(河南)
人的认识和感知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对事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所缔造的矛盾。
靠稿费生活是会被饿死的。大刊稿费高,稿难上。地方刊上了给的也就是打酱油钱。对业余作者只能把写作当嗜好,别想着发家致富。主编大笔,无情地揭露了当今现实对文人的苛刻。
为在文学上一鸣惊人、扬名立万,扬名一直在努力,结局却很惨,让人说他执着,还是说他不务正业呢?努力与成功不能对等,万事顺意就不是人世间了。希望痴迷于某项事业的朋友们都能少年不得志,大器晚成时。
29、
凉子(陕西)
重拾文笔几年,对文学圈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只要有钱,随便可以出书,随便可以在市级以上任何刊物发表文章。这样,加入作协就毫不费力。可是,文章的质量又是如何呢?只有文学圈里欣赏文章的作者心明如镜!
欣赏老师文章,文笔犀利,耐人寻思。
30、
李中明(浙江)
读了宋主编《当今写作圈》的连载文章,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文学爱好者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个人认为,文章要富有“三味”,即烟火味、文学味、英雄味,期待宋主编的三味精神食粮不断的送给读者。
31、
沈金锋(河北)
在文学里学习,练习,实践,每一步都要踏实,一是要爱,二是要勤,三是要精修文学修养。
32、
沈五群(河北)
宋老师接连创作发布了十五篇系列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彩,值得深思,值得一看!尤其是《玄机》一文内含玄机奥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今文坛的内幕交易现象,令人信服令人感慨万千!
《诗人陶金》一文,以生花妙笔把业余诗人陶金的人品个性,描述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社会底层的真实现象。对此,我深有同感。当年我刻苦钻研诗歌创作十余年,结果因是农民工吃尽苦头。后来才改写企业公文和新闻,才扭转困境!
虽说是虚拟的故事,但却是真实的社会现象。宋老师以生花妙笔,把现实生活中难以琢磨的人情世故,描述的淋漓尽致,令人深思令人借鉴!
33、
残墨(四川)
品读老师佳作,为佳作点赞!
文学的乱象,不管文章质量如何,甚至根本不阅读,就互相点赞刷阅读量。而有的平台,在评奖时,还就以阅读量说话。不根据作品质量来评判。所以,好的作品不好,烂品以次充好,这好像已成为写作圈的常态。
文学创作的怪圈,文学本身是门艺术,而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搞成了商品化,是在是种悲哀。希望文学园地里能有一片净土。
34、
忠言(河北)
网络投稿是新生事物,是文学写作爱好者的天堂,既要写作的质量,也要参考阅读量,二者需要全盘考虑,可怜的一点稿费,不可强求,但是它像一丝兴奋剂,虽然不多,却能使作者得到鼓励!
35、
饶开东(江西)
“现在出书的人比看书的人还多,书就不值钱了。”时下的真实境状,警世醒世之言也!
36、
YZM(辽宁)
出书难不但对文学爱好者,对一些专业作家也是如此。出版社首先考虑是否有市场,除非那些特别著名作家,如茅奖获奖作家的书,出版社会主动出,首印几万册,双方都挣钱。否则想出书,拿十万,印个一千册,然后送人,满足下虚荣心而已,过几年书没地方撂,只能拉到废品收购站处理。
37、
张喜龙(陕西)
宋老师作品的体裁虽是小说,但写得非常具体,真实地反映了当今文坛的一些现象。
38、
lucky麦穗儿(吉林)
宋主编的小说就是现实版寓言,揭露了当今文字圈的乱象和文人的冷暖辛酸!为主编点赞!
39、
王新军(河北)
写作者写多了,发表的多了,就想出书,部分人都有这想法。名扬四海一下,也属于正常吧。但是,花不少钱出的书,给亲朋好友送一部分,还有不少放在家里。我听到有不少这样的人,我坚持不出书,没什么用。
宋老师的文章令人深思回味,有力度。
40、
贾国忠(河南)
平淡平凡艰难痛苦跋涉攀登执着坚韧是通向峰巅的必然之路!与宋新强主编共勉,也与诸位朋友同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