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书协会员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竞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活动,共收到临作 43副,赏析之后,现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共商榷。由于水平有限,谨供参考。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线条软,不坚挺,节奏感差。
脱离不了初学的母体,比如以黄庭坚、颜真卿笔法去临褚的圣教序。

二、解决的方法
l、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注意工具的选择。写褚遂良这种中楷到小楷的字一定要选择狼毫笔,纸尽量选择熟宣和半生半熟宣,墨调到顺手为宜。写这种书体,在临写时尽量不要在我们常用的软性毛毡上书写,这样容易造成笔力沉不下去,书写的时候可以在毛毡上垫上一张比较硬的纸,象素描纸、卡纸均可。这样力就下去了,容易写坚挺。

书写作品不管是临摹还是创作,一定要把节奏写出来,写的时候每个字要很爽快的表达出来。有的字写软了,其实这是一个节奏问题。其实每个字写的时候是有轻重缓急的,一些主要笔画要慢一点写到位。相对比较轻松的笔画(次笔画),不要每个笔画都很慢很慢的书写,这样节奏就整个拉慢了。

2、圣教序的缺点是石刻,他的笔法显现不出来。我曾经比较过,不同时期的拓本差异很大。建议:在书写的过程中,借鉴他的摹本,如平安帖等。道字首撇点直接扫下来了,地字的也的段竖,折似乎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建议原大对着帖子临;笔法要正确,形要准。

纸也可以换换,换成大白纸。还有书友临摹圣教序的,也建议换一下纸张,抓准一下字形和笔法。初学的时候,建议原大临摹,一旦放大写的时候,有的地方容易把握不住。想要控制笔锋,让笔锋“八面生锋”的一个大前提,就是:
1、仔细认真地读帖。
2、尝试使用铅笔双钩描轮廓。
如果缺乏读帖的深刻理解,就不能切换到古人动作,这样就无法呈现笔锋的韵致。
作者: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