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清八景之七:天竺晴岚
文瑞
天竺寺,位于水东镇辖区水东村。南挨赣储公路,北邻万松山。唐代古寺天竺寺深藏其中,宋代名士李朴读书处,清代八境之“天竺晴岚”是也。
“古天竺寺两峰晴,日霁壕光照眼明。灵鹫山头烟欲袅,赤珠岭畔霭常萦。元和当日传初地,修吉于今忆旧名。拟向翠微深处去,头陀唤醒竹千茎。”一干多年前贡水江畔,万松山边有座修吉寺。唐代高僧韬光大师自杭州钱塘天竺寺移锡虔州修吉寺后,改称天竺寺。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与韬光大师早有相识,互有诗赠。白居易任江州刺史时,韬光大师远赴虔州。早在杭州时,白居易曾有赠诗给天竺寺韬光大师,诗曰:“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韬光大师将白居易的诗绢珍藏了起来,作为寺院的传承之宝代代相传。为防遗失,韬光大师还将白居易的诗镌刻在了寺院石壁上。
北宋大文豪苏洵,与虔州水南钟棐兄弟有交往。在苏轼13岁时,其父苏洵受虔州名土钟氏兄弟邀请,来到虔州游学三载。其间,钟氏兄弟陪苏洵往天竺寺走访,还在寺院见着了白居易写给韬光禅师的真迹。原来,韬光禅师将白居易诗绢作为镇寺之宝传给了弟子。弟子们一直珍藏着,直到苏洵来到,真迹仍保存完好。
古天竺寺在虔州颇有名气,寺处群山相拥,山环水绕之中,森林茂密,气势澎湃。咏天竺晴岚的诗甚多,比如:“时来江阁倚新晴,寺带岚光隔岸明。练布雷冈浓一抹,白纡赤岭色双清。氤氲深处藏龙象,空寂观中断利名。几度沧桑著陈迹,诗传桑韵竹方茎。”唐代南康人士、江西第一个进士、著名诗人綦毋潜也写过天竺寺:“君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洞口,石路在峰心。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佛身瞻甘发,宝地践黄金。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距父亲苏洵当年访天竺寺整整四十七年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遭贬南下,途经虔州,也游了天竺寺。苏东坡在天竺寺却未见父亲苏洵当年见着的白居易诗绢真迹,只见着了韬光大师当年让人镌刻在壁上的白居易的诗。陪同的现任住持吾性告诉苏东坡,白居易真迹在前些年丢失了。苏东坡感慨万分,赋诗一首:“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壁,已亡飞鸟失惊蛇。林深野桂寒无子,雨邑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虔州士子顾发端为诗注脚:“一路贬逐一路歌,不识世间有坎坷。文星下凡本该曲,滔滔积善聚东坡。”
苏东坡遍游全国各地,而在虔州天竺寺发出的感慨则是这般深沉,可以想见天竺寺在苏东坡心中分量之重。 天竺寺因此后者造访者络绎不绝,后世有诗曰:“雨后看山山色净,花宫深处独毵毵。淡烟微向青天落,朝气遥从碧树含。鹫岭踏开千嶂月,狮岩坐被九秋岚,去来无定真如相,妙会须从静里参。”
千年天竺寺的变迁,照佛理说的因缘生灭,物换星移。古寺曾毁千百年前。今缝盛世,二十多年前市政府批准重建,历经五年时间,在各方的支持下,尤以深圳弘法寺住持本焕大师结缘,多方筹资近白万元重建古大竺寺。由缅甸塑造的汉白玉观音菩萨,高3.6米、重8.5吨,安放大殿,雄伟壮丽、光彩照人,可称赣南首奠珍贵佛像。仍借用清代诗人《天竺睛岚》诗作结语:"桂子纷纷旧句传,何时结得此山缘, 才收宿雾岩头月,又画残云雨后天。物外烟霞凌水阁,上方钟磬落晴川。老僧去久蒲团冷,只有长松不计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