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殷凤君,网名薰衣草。1968年12月出生,就职于秦皇岛市抚宁区税务局。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抚宁区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天马》文学季刊编辑部主任。作品散见于《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海韵》《乐读》等报刊。著有散文随笔集《薰衣草的芬芳》《薰衣草的绽放》。其中有2篇作品分别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中华人物志》等书籍。2018年12月,在中央宣传部指导、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
文/殷凤君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场合都握手。握手,是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握手,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和中国著名的外交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孙书柱老师握手,则非同寻常。它让我倍感温暖,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铭记一生!
孙书柱老师,是我们抚宁人的骄傲!孙老师1943年出生在留守营镇四照庄村,1963年以优异成绩从抚宁一中考入北京大学,1968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研究生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在国家文化部工作,先后就任文化部派驻西德使馆文化处干部、文化部外联局政研室副主任、文化部派驻奥地利使馆、驻捷克使馆文化参赞、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务,曾被聘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理事。出版著作有:散文集《宁静的伯恩》《走不出的咖啡馆》、诗集《莱茵河上的月亮》《乘着咖啡的芬芳》、译作《爱尔兰日记》《深蓝》《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等。
2020年9月26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孙书柱文学艺术馆揭牌仪式暨抚宁区迎双节诗书画作品联展活动在平州美术馆举办。作为一名普通文学爱好者,尽管家中有事爱人不希望我去,但我还是抽出一个小时时间于当天上午十点前赶到了抚宁区平州美术馆,观看了这次盛大活动,唯恐日后留下遗憾。想到孙老师在文学方面给予我的帮助与鼓励,即使不能近距离接触,就是远观也要目睹孙老师的风采,也要给回乡的孙老师文学艺术馆揭牌仪式捧个人场。
在仪式开始前,抚宁区作家协会主席程湛馨匆忙中招呼作家协会几位文友上前和孙老师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近孙老师。让我没想到的是孙老师见到我,竟然主动向我伸出了右手,并说“凤君,你好!”我也连忙伸出右手。在那样的场合,孙老师的一个伸手动作,一句简单的问候,让我甚是感动。
揭牌仪式上,孙老师篇幅不长的发言,竟然说了几个“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激动”。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烁的泪光,通过他因激动而略显哽咽的话语,感受到他那激情澎湃的内心。孙老师重情重义、谦逊有礼,用心、用情之深,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仪式结束后,孙老师邀请来的外地嘉宾以及本市内很多文学圈的名人争相与其合影。我心里也想和孙老师合个影,但因家中有事,还是没能等到最后。平州美术馆内孙老师的作品也没来得及欣赏,有点遗憾。回家路上,我边骑车边想,等以后有时间,我会再来平州美术馆,认真欣赏、品读孙老师的佳作,以及到场祝贺的著名书画家60余件的诗书画作品,来充盈自己的精神生活,定会受益多多。
犹记得和孙老师的第一次握手,那是在2018年6月老同学蔡志民开设的集雅画苑。那次是孙老师带着他的老同学杨匡满老师来抚宁,为家乡的文学爱好者做了一次精彩的文学讲座。当蔡志民同学把我介绍给孙老师时,一个高高个子,慈祥面容,满头白发的长者谦恭地站起来,满面笑容和我握手,孙老师说在天马文学网上看过我的多篇文章,对我有些印象。以孙老师外交官的显赫地位,以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他德高望重的人品,如此平易近人的对待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让我内心涌动着阵阵暖流。晚上,老同学蔡志民还诚挚邀请我和孙老师共进晚餐。席间孙老师那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话语,瞬间拉近了与文学爱好者心与心的距离。
林语堂说过,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在我的文学创作之路上,我要感恩孙老师。每当我懈怠时,我就会想起孙老师鼓励我的话语。孙老师曾多次鼓励我勤写多练,坚持不懈。在孙老师和程湛馨主席的鼓励下,文笔欠佳的我,笔耕不辍,近年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2018年12月,在中央宣传部指导、共青团中央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2019年11月出版了个人专著《薰衣草的芬芳》,2020年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上发表文章19篇,在《大连市场监管》杂志上发表作品1篇,在山西省两大主流媒体之一的黄河新闻网上发表作品1篇。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孙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虽然离开家乡50多年,但孙老师始终不忘他的根在家乡。他通过自己的人脉经常将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带到家乡抚宁,积极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大大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又通过牵线搭桥,将抚宁的艺术家刘树静、于广明等带出国门,让家乡文化走向世界。近日,他又将一生中的文学创作成果、书籍、手稿等捐赠给了抚宁平州美术馆。孙老师心系家乡,情深义重,对家乡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人敬仰!
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感悟孙老师的为人、为文,我的心灵都盈满馨香!期待和孙老师再相逢,期待和孙老师的第三次握手!

入“骨”及“髓”彰灼见
——读《周纪鸿文学评论》
文/殷凤君

知道周纪鸿老师的大名,是在2018年第2期《博览群书》上看到了他为抚宁区作协主席程湛馨的长篇小说《家的变迁》(第一部)撰写的精彩书评《仿佛是<平凡的世界>来到冀东》。有缘识得庐山真面目是在2019年4月程湛馨的长篇小说《家的变迁》(第二部)出版发行会上,一位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周纪鸿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对家乡作者尤为关注。2019年10月31日,周纪鸿受邀参加了抚宁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八位作家八部作品新书分享座谈会。座谈会后,周纪鸿倾情撰写了《秦皇岛抚宁区八位作家八部书联翩问世》一文,并发表在光明网上,为宣扬家乡,提升家乡作家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闻听全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周纪鸿老师出了本文学评论集,本想花钱购买一本,没想到的是,近日程主席亲自登门给我送来了区图书馆赠送的周纪鸿的大作,欣喜之情顿生。手捧这本装帧精美散发着墨香的图书,如获至宝。俗话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桌美味盛宴。程主席也经常告诫我说:“读书咱就读好书!”
《周纪鸿文学评论》就是堪称精品之作的好书。周纪鸿痴迷文学评论三十多年了。虽然他不是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专职的文学评论家,但他的文学研究与评论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8年仅在《光明日报》就发表3篇,在《博览群书》发表4篇。对这样的“大家”之作,我非常渴望走进它,细细品读,汲取书中之精华,以便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周纪鸿文学评论》语言凝练深刻,字字珠玑中彰显出一个作家的社会担当。全书共分为光明评论、博览书评、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海关文评、多维文评、文坛拾遗七大部分。当我刚读了书的开头部分,就被其独到的见解所打动。书的前两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光明日报》和《博览群书》评论文章22篇。众所周知,《光明日报》和《博览群书》是国家级知名刊物,对文章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是非常难上稿的报纸杂志。
周纪鸿博学多才,知识面广,文中引经据典多,涉及国内外名家名作多,可谓群英荟萃。我想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写不出这样高水平文章的。周纪鸿的文学评论语言流畅,内涵丰富,思路开阔,有独到的见地。且他的文学评论不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而是分析透彻,语言表达准确、严密,文学艺术性较强,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汲取丰富的营养。
周纪鸿的文学评论,不是一味地以捧为主、赞不绝口,而是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予以解读,好的予以表扬,不足之处大胆指出。我看过很多作家和读者给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撰写的多篇书评,几乎清一色的赞美之词,但周纪鸿在评论该书时则比较客观。他先对该作品花大笔墨给予了高度肯定,赞誉它是河北版《平凡的世界》,平民版的《傅雷家书》,同时也对该作品指出了不足,如其中前后两节联系不是十分有机契合,而且六十八节的结束也略显仓促,似有未尽之感。周纪鸿在解读作品的时候,能善意指出不足,彰显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作家的真诚。
周纪鸿的文字都是经过反复打磨、推敲,既寓意深刻,又通俗易懂,还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在使人受到启迪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从而陶醉其中。
通读全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当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此文发表在2020年8月3日《秦皇岛晚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2626&idx=1&sn=71670a6a19a26195f6354f1d45123662&chksm=90792e08a70
投稿四大典籍,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xMjgzNw==&mid=2247540116&idx=1&sn=8dae107b18fb0eae2154b8bdd778eea1&chksm=907954fea70
参赛,详情请点击上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