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59——黄叶也可爱
荣玉奇
时令已经过了“寒露”,天气越来越凉了,秋风萧瑟,落叶纷纷。我每天去小区附近的达活泉公园晨练,在公园小路上,踏着片片落叶,脚下吱吱作响,感觉也别有一番风趣。不禁想起一篇关于落叶的旧作,这篇文章写于三十年前,发表在《邢台晨报》上(发表时用了笔名“荣之”),今天读来仍然感觉很亲切:
黄叶的可爱
时当暮秋,漫步郊外,但见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古代一些文人墨客,一看到这晚秋的风光,往往伤感不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写过一篇《秋声赋》,文中写道:“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落”, 由此而感叹:“物既老而悲伤。’”欧阳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文辞华美,曾被选入《古文观止》,但情调未免有些低沉。笔者愚见,秋光并非那样让人扫兴,让人悲伤,即是那随风而落的黄叶,也颇有些可爱之处。
黄叶,乍看去似乎缺乏生机,不象绿叶那么惹人喜爱,但是,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黄叶并不是天生就是黄的呀。想当初,她也是一片翠嫩晶莹的绿叶,那时看到她,就会使人想起青春,想起生命,想起希望。她不断地成长,吸收空气,接受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养料,放出了氧气,消耗了自己,茁壮了树干,造福于人类。当完成了一系列的使命后,才渐渐枯黄,可见她的黄是“干”黄的,“累”黄的。就凭这段光荣历史,这种苦干精神,黄叶也应受到人们的称赞,而不应受到冷落。
然而,黄叶还有一种更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让”——顺乎时令,依从规律,决不留恋故枝。与其说是“落”不如说是“让”,让给来年绿叶。试想,黄叶不落,绿叶安托?参天大树又从何谈起。可见,绿叶除了乐于奉献,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全局思想,其高风亮节,可谓令人起敬!由此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老干部,为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主动让贤,扶持青年干部走上第一线。难道这不是“黄叶精神”的体现吗?如果我们各条战线的老同志,都能以革命大局为重,都能发扬这种“黄叶精神”,不计较个人进退和得失,那么,我们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原载1991年12月13日《邢台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