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枫:老来幸得书为伴
文/苑 枫 图/网络
愚年八十有七,垂垂老矣。回想一辈子与书为伴,从读书,教书到偶而也七拼八凑地写点文字,权且叫做是书,其实就是散乱杂篇凑合着编辑在一起,装订成册,起个名字罢了,如《晚风集上·下》、《枫叶集》。

虽然没什么名篇佳作,勉强排列在书籍行列里。敝帚自珍,聊以自慰。如今随着年事渐高,岁月不饶人,倍觉“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后悔迟”,着实有了力不从心之感。但这自然法则谁又奈何得了呢?
尽管如此,这心里有书,手就还是撂不下,没书时心里痒痒着,不看书怎么行呢?诚如我2007年写的小诗《读书乐》:“半床书报半床人,信手拈来信口吟。
古今中外随意翻,诗词歌赋任由品。尤喜唐宋八大家,更爱毛诗五本经。偶尔乘兴凑几句,哪怕东施又效颦。”这情趣一振作呀,似乎年虽老而不衰。有了书吃饭香,睡得着。

但我还是服老的,外国译作读不了,名字一串,记不住,古典的啃不动,长篇大部头捧不起,眼睛不堪重负,记忆不应人,体力也不支,只好看看短小,截取章节,报刊杂志的千字文之类的。或者偶尔想起什么了,就翻一翻,查一查,这就是应了那句急用先学的办法了。如此觉得还好。不失为老来读书的一种简单易行又便捷的读书法。
我还觉得老来读点蒙学读物很好,既有知识性,又不失为心灵启迪,且简中思繁,可以不用深思,又可广义延展知识。如《名贤集》,《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还可偶尔涉猎些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至于新书,近年出版的《群书治要》系列,有治国资政,又有经史子集摘选,修身齐家治国哲言,为证为家道德教育之道,如传家宝典《了凡四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新福人生60守则》,《启迪心灵的翅膀》。
诚如魏征于序文中说:“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读着简便易行,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书,就有了精神,有了知识,就有了灵魂。窃以为:饭不可一顿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不为当阶梯,只当养老良药。我还是觉得:两茶三餐常就读……人生不能没有书。这或许才是佐餐调料,强身心最好的保健品。
老话说: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人老力衰,仍需读书养老。尤其在生活偶遇不顺时,读几句,甚至几行、几页,或许就转移了思路,调整了心情,甚至转悲为喜,不失为“救心丸”。读书的作用的确如古人说的:“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不妨一试。也如印光大师在《了凡四训》序中说“唯博览群书…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

我之于书,正如老友赠我的对联条幅:好为小文以自赏,乐夫天命复奚疑。往往得一妙句而全身心活力顿生,一乐也。乐,便是养老神药,书犹药也,治表亦治本。
老来与书为伴,何其幸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