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71)一一清除语言污染
作者:杨忠敏(西安)
语言环境污染,远远超过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信你打开手机,可见那些长得五官端正、面相优雅、气色端庄的女主播,滿口脏话,一口一个“怂”字,一篇短评,十几处“怂”字。这个脏字,脱口而出,不觉得别扭,不觉得难堪,实足一篇“怂论”。
今年,网评里x国怂了!xx认怂了!xx怂得不轻……这个表示阳性排泄物的词,滴哩咕嘟地从美女嘴里往外冒,初听令人瞠目结舌,听多了真让恶心。
村言俗语和街巷俚语,往往是平民百姓打趣戏闹的语言。这类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辞,尽管很生动很别致很形象,但它的使用对象,使用时机和使用范围,却有极严格的限定。同辈调笑的词语,绝不会用到长辈身上去。大众场合开玩笑的语言,绝不会出现在严肃场合。 
至于说书面语言、传媒语言,更得讲究科学严谨、庄重典雅、精准洁净,显示出语言文字的美感。即使是檄文恶评,也不会暴粗口,露恶气,用脏言秽语去恶心对方。历史上最著名的“讨曹檄文”,文中陈琳列举曹操种种败行恶德,数落了曹操三代祖宗不是,就是没一个脏字。官渡之战袁绍失败,陈琳被俘。曹操问陈琳为何还骂我三代祖宗?陈琳说:形势所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见陈琳实言以对,佩服其德其才,遂委以重任。其实,曹操心里明白,陈琳揭曹宗之短,实为真短,檄文把曹家这些不是示于世而不污名臭骂,算是给足了面子。据说,曹操读了陈琳讨罚自己的这篇檄文,头疼病反而好了几许。文人的心是相通的,一篇荡气回肠的文章,会使人心里轻松许多。
在国际趋势日益复杂尖锐之时,那些执时评社论之辈,不要低劣到象泼妇骂街似地与人争辩。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不在言恶,扯开嗓门骂臭话,透的是一股股戾气。 
汉语言词汇,没有贫乏到非用脏字去说理的程度。即使象某些人想象再丰富,这“怂”字、“傻B”、“二毬”、“扯B”之类字词的本义和延伸义,国人无法理解,更别说与外国人交流了。污秽言辞,只能污染自家的舆论环境,操此类言语,与人辩论,不但是下策,而且是下作。
那些吃文字饭、语言饭的人,切记古训:君子不言秽语,智者不暴粗口。好生向前辈圣贤学点说话的真本事,也好去讲好今日中国故事。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