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70)一一贵德方可致远
作者:杨忠敏(西安)
古往今来,究竟什么样的人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高?是权、是利、是才、是色……恐怕这是个百人百答,千人千解的问题。
中华文化五千年,自蒙至智,自始自终都把德放在人性之基,人本之始上。这就有了“惟德动天,无远弗届”之谓,点明只有高尚高贵的德性,才会感天动地,从而可以致远无际。
纵观历史、横览天下,无论是人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凡以德治事,万事勃兴。凡缺德处事,祸必泱及。《史记•龟策列传》有予“祸不妄至,福不徒来”,明确告诫世人,灾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而幸福不会无根无由到来。 
人兴在于德厚,家兴贵于德实,国兴赖于德昭,天下安于德彰。德者,可谓得也。得人心,得天下,天下归心,归于德高望重,归于贵德彰显。最终的得失,无不在于德性。“厚德载物”,用时下的哲学观点注解,一切物化的实力,就靠德性去创造去背负。人之命运,邦之国运,赖于德之存亡德之厚薄。厚德,说到究竟,是优秀文化的陶冶和铸造,是人性国民性品质品格的定性和定位。国殇伤于德,国魂系于德。
缺德之人,命运多舛。失得之邦,国运多灾。人算、天算,都得算清德性这笔账。一切胜算,都在德这个字眼上。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