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中华往事
秋华(河南)
太多的悲苦,在历史上
堆叠。当弹道无限地密集,纵深
一个民族血染的风采
在烽火连天,在硝烟中旌旗漫卷
往事,加载跌宕岁月的鉴证
被血与火洗礼的精神
仍在生辉,在青石碑上目光炯炯
回到太行山,回到上甘岭。那些
弹雨中隐去姓名的儿女
以血肉之躯,阻挡了死亡的戕残
被战争践踏过,抵御是唯一血性
东方高地,一个
大河之族的胸肌裸露伤口
胜利的黎明下,落满炮火的灰
赏析: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压迫与反抗中,我们一步步迎难而上,历史的车轮,留下了血染的胜利。秋华老师这首《中华往事》,清晰的记录了,在铁蹄下,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的过程,深感现在的生活,需要倍加珍惜。
秋华老师在诗里提到,“太多的悲苦在历史上堆叠”,这里的“堆叠”,真实的描绘了,我们民族的灾难重重。
残酷的战场上,弹道无限而密集,纵向的深度来看,“一个民族血染的风采”(这里“血染的风采”指用鲜血换来的大国风采),是在烽火连天,在销烟中,我们的旗帜才得以随风翻卷。
中华往事,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里,被鉴证,新中国成立后,被鲜血和炮火洗礼的精神,仍然存在,并散发着光辉,在烈士的青石碑上,仿佛还能看到他们的目光炯炯。
“回到太行山,回到上甘岭”,回到那些英雄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牺牲,而没有留下名字的儿女,以血肉之躯,阻挡了对被死亡威胁的中国人的残害。
“被战争践踏过”,抵御是见证我们血性的唯一方法。在太阳升起的东方高地,“大河民族的胸肌裸露伤口”,我们祖国留下了被迫害过的痕迹。黎明的到来,我们看到胜利的曙光,但这胜利的代价,则是“落满炮火的灰”换来的,战争的残忍让我们饱受伤害,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
回首中华往事,有过流血,有过牺牲,中华民族的脊梁,却一直挺立,这从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注定了我们的胜利。

【诗评人简介】王培培,笔名晴空之上,山东省济南市,作品散见《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新济阳》《时代作家》等纸媒。诗观:心灵深处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