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咚,叮咚……”持续不断的门铃声,让丽和老公倍感困惑。
9月7日凌晨,为了彻底打败奥密克戎,战胜疫情,全市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再一次选择静默居家。车马不行,人员不流,物流停运,甚至雷打不动的核算也停止了。一切活动似乎又回归到了方寸之地,开始了从这个房间丈量到下一个房间的旅程。
因为事发突然,丽懊悔前两天,没有储备足够的粮油蔬菜。
下午4点30分,小区的大喇叭通知,一家人只允许1人,前往小区内的超市采购生活所需。丽惊喜万分,赶紧给家中的准劳动力——老公准备拉拉车、袋子去购物。漫长、难熬的1个小时多过去了,老公才大包小包地拎回米面粮油,说是还不够,还要去买东西。说到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老公解释,买东西的窗口排了老长老长的队,等买到东西,再拿回来要费不少时间。说话间,老公又跑去另外一个超市,买了些方便面、洋芋、西红杮,却被告知不能出去了。
老公归置买回来的东西说:“不知道要居家几天,如果时间长的话,这点东西远远不够,太少了,还要买点萝卜,皮芽子,大白菜。唉,等下次买菜时,一定要手速快一点,尽量多拿一点。”
闲下来的丽和老公,尽可能地只在客厅、卧室话动。通向防盗门的通道似乎成了禁区,谁也不想越雷池半步。似乎越靠近,离无孔不入的病毒越近。门是不敢开启的,充斥在空气中的奥秘克戎,正虎视眈眈呢。
看看表,已是凌晨12:30,门外的铃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公迟疑了半天,还是走过去,将扶手按下,推开了门。
一股冷风吹面,门外站着三名志愿者,穿着白色的防护服,全副武装。门厅的灯光昏暗。照不清他们的脸。只能看见口罩上方,黑亮灵动的眼睛。
“快点拿蔬菜包,给你们的!”
第一个志愿者开口,声音不大,充满热情。另外两名志愿者正努力把一大袋菜往家里递。
天上掉馅饼了?真是缺什么,掉什么?丽和老公喜出望外!忙不迭地说着谢谢,赶紧接过。
“多少钱?”丽顺势掏出手机,准备扫支付宝。
“不要钱!”一个志愿者爽声答道,一边努力摆手,一边看着门牌号说,“你们家是第一家,在小区群里面说一声,1号楼101收到菜了。给大家都通个气儿,我们马上就过去了。”
“好,好,我现在就发!”老公兴奋地在手机上划拉着。
“叮咚,叮咚”志愿者们又按响了隔壁102室的门铃。
关上房门,摆放在房屋中间,用透明塑料袋装就的蔬菜包,有着凌晨寒夜的清冷,却鼓鼓胀胀、五颜六色,充满神秘。用手一拎,还挺沉,至少10多公斤。
迫不及待地将袋口打开,呈现在眼前的有:碧绿的线椒,火红的菜椒,饱满的卷心菜,粗壮的胡萝卜,圆圆的西红柿……个个新鲜.生动,似乎还带着泥土的清香。
丽鼻头酸涩、百感交集。从宣布静默,到收到免费蔬菜包,仅仅十几个小时里,不知多少部门,多少人在马不停蹄地忙碌奔走。就以自己住的小区,四千人多户来算,每家发放一包免费蔬菜包,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蔬菜从采摘、分类、打包、分运到每家每户手中,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无不渗透着志愿者们争分夺秒的汗水。
之前,在抖音里看见其他城市,晒着排成长龙的免费蔬菜包,一排排、一列列,场面蔚为壮观。人们以各种形式晒自己领到的蔬菜包,丽很是羡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蔬菜大阅兵》,激昂的音乐,热情洋溢的解说,排列整齐的各类蔬菜依序进场,喜感与激动并生,羡慕得不要不要的。看到有人亮出了“免费”两个字,甚至还有些许嫉妒。没想到这样的好事,今天竟降临在了自己的头上,总让人感觉不真实。
老公感慨地说,原来我们也是领到免费蔬菜包的人了。
临睡时,小区群“叮叮”声不断,那是收到蔬菜包的业主们奏响的欢歌。夜深了,收到蔬菜包的业主们早已入眠,而志愿者们还在一层一层楼,一户业主一户,向没收到蔬菜包的业主发放。他们又何尝不是小区某个家庭的父亲,母亲、儿女,他们的家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他们的归来。
在抖音里刷到一个《防疫从我做起,致敬一线工作人员》的段子:……疫苗免费打,核算免费做,确诊免费诊治,蔬菜免费送达,连生活垃圾,都有人上门清理,你有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这些在别的国家,却遥不可及……是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不惧危险,不分昼夜,他们都是娃娃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是爹妈的乖娃,工作中,饿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累了不能歇,防护服脱下,衣服湿了一层又一层,他们在为居民们拼命奋斗的时候,家里也有无人照顾的孩子,也有需要他们关爱的爹妈,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这免费蔬菜包,单手可以拎起,却似乎有重逾千钧的力量,压得丽怎么拎,也拎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