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清八景之一:三台鼎立
文瑞
呈三角态势的“三台”——郁孤台、八境台、拜将台,一直是宋城的代表与象征。因为其历史地位的高古,三台的伟名千年未改,一直伴随着岁月风从远唐至大宋、明清,到今天。这其中叠印着众多名人雅士的足履,飘逸着太多美好的故事与传说。
三国鼎立,造就了逐鹿中原的一部鸿篇巨作一段辉煌历史;三台鼎立,成就的是江南宋城的一域美丽风景。曾经的“三山五岭”迤逦的宋城便在这三台鼎立中矗然而起,成为一座展示风流的大空间大平台。于是,唐朝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歌便从这空间平台上流泻,流泻了一千多年,流淌在史书里,流入到赣江长江。
今天所有的赣州人,在向远方访客介绍自己生活的城市时,谁也不忘记推崇这“八景”之首的“三台鼎立”景观。这便是一个佐证——它是宋城最魄丽的部分。
城内西北隅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峙”而得名的郁孤台,虽说从唐朝初建成后屡经磨难,虽说今天它的磅礴气势已削减为一座亭,但它的地位仍是至高无上的。辛弃疾登郁孤台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举把郁孤台推崇至一个文化踞高点,一个前可阅古事后可揽新景的历史高台。绝不要以为鹧鸪已远遁无迹,便认定郁孤无芳可觅。重上望阙台,可见看橡胶坝如玉龙过江,六岸层楼耸秀,三江之水依然丰满多韵。
八境台,是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由州守孔宗翰所筑。孔宗翰当时为赣州做了两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其一是第一次题点了宋城八境,最早确立了宋城文化的雏形,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二是将八境绘成了图,在他山东胶州新任上,请苏东坡为每画作诗及序。苏轼“虔州八境”诗的流传,最终的结果是弘扬了虔州及其八境,为宋城文化注入了最深厚的内涵。尽管二十多年后才来虔城的苏轼感叹原诗“未能道其万一”,但,虔州八境的影响已然辽阔、深远。
拜将台,为唐天复二年(902年)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卢光稠所筑。卢光稠身兼的职务表明,他指挥过筑建通往广东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古驿道,他是继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之后的另一位身担此事务的官员了。曾经矗立在贡江岸畔的百胜门(今东河大桥桥头),恐怕也是因为卢光稠担任过百胜军防御使而得名的吧。
赣州历史上有十多次较大的战争发生,不知这拜将台上卢光稠威风过几回?古城历史上一共演绎过几回如同九江周瑜拜将台类似的风光场面?如今,敞开式的儿童公园,将拜将台的故事隐匿,战争风云被驱逐得了无踪影,充盈于耳的只是无尽的充满童趣的欢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