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富强
文瑞

物华天宝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当年赋予豫章的这一赞誉,今天同样适用于赣州。无论是仰望历史的高巅,还是俯视岁月的深处,无论是追溯客家的历史,还是遥想故园的过往,我们都心潮澎湃,为这片家园厚土而深深陶醉。赣州是千年古郡,是百越人的故园,是秦木客的故乡,是庾岭梅的沃土,是牡丹亭的梦地,是沟通南来北往的要衢,是承载千年风流的乡闾;赣州是客家摇篮,是客家南迁第一站,是堪舆兴起的祖地,是兴国山歌飞扬、采茶舞飘逸的乐土,是一个民系成长、壮大的起始,是中华客家文明的源头;赣州是赣江源头的起始,是禅宗崛起的巅峰,是八境诗唱的热土,是江南宋城的孕床,是周程理学的发祥地,是阳明心学的实践地、形成地。在一个个关于家园的叙述中,我们将看到时光流转,听到岁月如歌,读到沧海桑田,感受到故园情怀。
红色故都
我们当以激越的情怀告慰自己,我们生长在这块红土地上,是阅读辉煌历史与美好江山,也同时续写历史、描绘未来的一代人!这是一块令灵魂震颤的土地,我们怎能忽略它的历史与内涵呢?我们怎样无视它的存在与份量呢?我们怎能忘记父辈们守望这片土地的坚忍呢?!赣南,是红色故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朱毛红军从井冈山来到赣南后,赣水红了一角。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热热闹闹的参军扩红,艰苦卓绝的五次反“围剿”,载入史载的一苏大、二苏大……都在这里演绎与发生。大柏地的弹洞痕迹犹在,寻乌调查的故事仍在流传,沙洲坝的红井水啜饮了几代人,会昌山上“风景这边独好”的赞咏多么美好,于都渡口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集结开始,梅岭山中浴血奋斗的三年游击战走出了步伐坚定的新四军……岁月总是如此多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块红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们,谁忘得了那多情的兴国山歌,谁忘得了那豪壮的峥嵘岁月。正是在“苏区干部好作风,夜打灯笼去办公”的兴国山歌的催促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鼓舞了无数的赣南儿女踏上长征征途。赣水苍茫,武夷逶迤。歌声中,红了天,红了地,红了人的心,红了90年的历史画卷,红了几代人的精神与气概。革命忠魂哟,飘荡在云水间,长亘在历史里,沉睡在山野里,醒着在奋斗不止的这块土地上。
凯歌行进
新中国成立后,偏隅一方、贫穷落后的赣州,凯歌行进,一路高歌,唱响了一首首改天换地的战斗曲,唱响了一阙阙旧貌变新颜的欢乐颂。假如说客家故园让我们领略到了客家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宋城流韵让我们品读到了赣州璀灿绚丽的城市历史,瑞金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红都豪迈悲壮的岁月风采,赣江源头、东江源头让我们触摸到了赣州的山水脉搏,绿色家园让我们阅览到了赣州的美丽生态,感受到了历史的赣州、人文的赣州、经典的赣州;那么,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则让我们感知到了赣州的资源富饶,江西盐都、脐橙之乡则让我们体会到了赣州的勤劳奉献,南康家具城、内陆赣州港更让我们认识到了赣州的伟大创造力。建国七十年,赣州以当年支持苏区革命的精神与血性,致力于脚下这块土地的开垦、耕耘,砥励前行,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终于呈现给世人一簇全新的景观。
新时代 新征程
1999年,赣州撤地设市,从此行进的凯歌唱得更加嘹亮;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从此前行的步伐迈得更加铿锵。伟哉,赣州!展示红色魅力的同时,一一次傲示勃勃的生机,一次次喷发无限的希冀。春潮涌动,大地飞歌。赣州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可看见到脱贫攻坚战的队员忙碌的身影,到处可听到脱贫困难忘掉的群众幸福的欢笑。美丽的赣南乡村,如散珠碎玉洒满大地,青山绿水,与古风古韵融为风景;城镇之光,与新村之美交相辉映。今天的赣州,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舒展雄姿,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的收官之时,乡村振兴进入最好的收获之际,生态发展呈现出最美的青山绿水,交通建设展示最大的通衢枢纽。一个从历史深处走出,以奋斗为底色,绿色为亮点,融入时代洪流,显现时代风采,张扬时代精神,泛映时代之光,人民幸福安祥的美好赣州盎然现身。今天的赣州,宛若生命的乐园,希望的热土,政通人和,和谐平安。乡村如处子般流溢清淳,城镇若朝霞般充满活力。大地弦歌四起,人们纵情歌唱。永不歇脚的赣州人民,牢记希望与重托,正凭借着历史所孕育的苏区精神,迸发的潮涌般的伟力,正和谐着祖国繁荣的矫健步伐,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高歌奋进。
(本文撷自《走向富强》(赣州高中版)篇首语,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文:龚文瑞,图片:刘念海、廖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