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已睹春风面
(藏头步韵)
韩明华
潭柘寺历史悠久。游览时,我站在山门外久久地望着天空飘逸的白云。
身向层巅,
在途绿遍,
山藏潭柘微微见。
门前丝带饰红桥,
外来已睹春风面。
心力孰知?
随风舞燕。
一行鱼贯亭庭转。
片花景致美如诗,
云芝飘进谁家院。
一九八七年五月
(藏头步韵的文字)
身在山门外 心随一片云
【注释】
(1)潭柘寺 在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山腰,因寺后有龙潭,山腰有柘树而得名。始建于晋代,原名嘉福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说。四面环山,九嶂拥立,古树参天,环境幽雅。寺内修竹挺秀,泉水潺潺,山门外佛塔林立,玲珑多姿,是一处高山清泉、松柏交翠的自然风景区。
(2)片花 为影视片制作的宣传短片,一般为影视片中的精彩片段、拍摄花絮等。此处指美丽的景点。
(3)云芝 像灵芝一样的云团。
(晏殊原韵)
小径红稀,
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
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南歌子
游寒山寺
(藏头步韵)
韩明华
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吟唱千载。无人不知枫桥和寒山寺。
古剎新秋雨,
寺钟浴嫩寒。
枫红如画嵌清玄,
桥畔八方游客尽怡然。
因韵三回首,
诗碣有洞天。
而今运泰扣心弦,
荣辱素知勤奋写英年。
一九八六年十月
(藏头的文字)
古寺枫桥 因诗而荣
【注释】
(1)张继 唐诗人。字懿孙,襄州人。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枫桥夜泊》最有名。
(2)枫桥 旧作“封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3公里枫桥镇。始建于唐。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桥旁为铁岭关。临近有寒山寺。
(3)寒山寺 中国佛教寺院。在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寒山和拾得两僧曾居此,遂改今名。今寺为清末重建。
(4)洞天 洞中别有天地之意。现在多用来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姚述尧原韵)
咳唾琼珠璀,
精神冰玉寒。
不求功名不谈玄,
明月清风相对自怡然。
潇洒真仙隐,
繁华小洞天。
薰风飒飒度虞弦。
更拥姬姜何惜醉华年。
韩明华1944年生于山东荣成,曾任《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医药养生保健报》和《保健时报》编辑、记者。
《西窗夜话》《景山放歌》《韩明华诗词》和《掩卷心语》是其先后问世的四部著作。
《韩明华诗词》是其六十年的诗词创作,共遴选了二百五十一首。题材广泛,情感真挚,格律严谨。有其跋涉奋斗的足迹和漂泊流浪的惆怅;有共和国历经的凄风苦雨和振兴腾飞的豪迈。
1980年6月,韩明华的一首《西江月•何日清莹可见》开启了中国诗词创作“藏头步韵”的先河。
2006年6月,韩明华将《岳阳楼记》谱曲,演唱,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