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写在雪天竹屋的病榻之上
作者:路宝莲
小弟:
房,建的怎样了?窗外大雪杈降一般,在铺盖着我小院里的一切,至今不知你房完工了否?也不知明天是否还是个如此糟糕的天日!
3月6号(正月26)傍晚7时许,当我双腿刚会蹒跚行步,就扶凳爬桌到话机旁,给你去了电话,(获答暂时无法接通……),尽管,你那一次,摇着头的“勾不通”,至今一直竖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在感激你和大伙坐在我床前,那无拘无束地随意谈吐,可亲可近的探望之情,雪中送炭的暖流一直在我周身涌动……
三天前,稳社等四人(俊峰领)来了,坐的时间不短,谈及到《周至文艺》总第十期的几篇文章,我听着大家的评论,就《九月山村柿子红》(作者赵越),这首诗的论点上,他们比我看的深,评的到位,这就可见我“识”的浅,人的“旧”啊!虽然我“小”,却向往; 愿走进被此时的大雪无视而恣意地铺盖着的小屋的来者,都是“海”。

昨日,暖融融的午后,叶广芩老师来了,今午从不相识的高建群老师打来了电话。小屋,又次溶进了“海”,黛绿色的水波沉稳而柔情,慈母般的眼神无边的滚动,一波一折带有顿号似的向我闪射。我一次次似乎看到沸腾的海里,埋有使人难以看清的稳厚、坚实、挺拔的宝藏。但,也有沙滩似的无奈。那一次次波光的直射,让我收入心底。那大姐一样掏给的每个短句,在拓宽着我视野的旷达。在数次到来后的今天,才使我感到,这“海”普通极了,但,深而大!
我沐浴在海的“大”里,开阔着胸的境界,心,渐渐感悟出,什么是“大”!大,不是目空一切,不是超然世外,不是从权力的高度俯视天下。 而是智、勇、仁、义的超人及不曾有过瞬息静止的坦荡与浩瀚。

弟: 面对海,有饥饿感。面对海,很累!海水,在我独院的茅屋中涌动,一件绒绒地深红色 “和服”漂进了这告别北风不久的独立的小屋,我沐浴在小屋的海里隐隐看到了《景福阁上空的那半轮明月》……
突然,床头的电话发出了急促的铃声,内里,那声的哑,韵的沉,似乎给我牵送着《最后一个凶奴》。线的那一头,又是一片茫茫“海”吧!也许这“海”似以上的海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悄然度进,这座由竹、柏、桂、菊默然恪守着的安贫知命的小院。面对海,很累!
弟弟:我如痴人梦语般地给你说了这些,但,却不知你是条清水河,还是片“海” ? 我更不知;这院,这屋,这人,在你的眼里,在“海们”的眼里,是怎样一种景!?
竖在背后的“勾不通”,轻轻点动了那个伏案透纸的我,我如梦初醒,猛地抬头看到窗外棉絮般的飞雪,奋不顾身的倾斜式地旋进这个小院,只觉破窗扑我而来,心头一惊,这才急忙打住,知道今天说的多了。小弟,打扰了!
匆祝,身心愉快!
宝莲大姐
2005年3月11号 (农历2月2日)于竹屋
注:《最后一个凶奴》高建群先生的获奖作品。
《景福阁的月》是叶广芩老师送我的散文集。



作者简介:路宝莲,女,农民,陕西周至县人。家居司竹镇御竹林内,平生忠爱文学。与文结友与竹为伴,同大家创办有“乡间文学艺术联合会”《竹林文苑》会馆。 出报、出书、出刊物。现为《竹林文苑》主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