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好无奈的话(随笔)
文/流淌的小河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渊源流长,灿若星河,富有哲理的至理名言更似串串珠珍。也许是文化底蕴深厚之缘故吧,就连俗话谚语也文化韵味十分的浓烈,耐人寻味。只是有些过于浓烈,往往让人处于两难的境地,两难的不知如何为之才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说出的话自然也是不凡的,但是它也时常令人听了不知所措。也许这才更能显示出来,我中华文化的深邃吧。
兴许受到了悠久灿烂文化的熏陶,我们说起话来也是常会让人“莫测高深”,虽很深邃,但却也是又卖矛,又卖盾,哈哈哈,这便难免出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的尴尬了。
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却又有告诫平民另一句话——“莫谈国事”。于是我们不知是该关心国家兴亡呢,还是缄口不言国之大事。更有一对极其相对立的话便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士可杀不可辱,大丈夫宁死不屈”。前者是让人要能忍辱负重,该受辱就要不怕受辱,后者却又说大丈夫宁可被杀,也绝不可受辱,真是让“大丈夫”们两难呀。自大秦帝国至今,这两千多年来,“大丈夫”们就是在这两难之间,痛苦的抉择着自己的命运和归宿,至今也让我们无法评说历史上,谁是“大丈夫”,谁又不是“真汉子”。
如若按“士可杀不可辱”来衡量的话,韩信绝对就是个窝囊废的“假汉子”,可要按“大丈夫能屈能伸”来讲,那他却无疑是一个“大丈夫”,更是千百年要成就大事者们的楷模了。
当今社会,年轻人都想奋斗拼搏一番,于是“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话题便窜红网络。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却又来了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之说。这让人好不懵圈,不知到底该如何是好了。
中国璀璨夺目的文化令人折服,但那说话常常的矛盾却真是不敢恭维,尤其那些广为人知的俗话谚语之类,更是前后矛盾,颠三倒四,不少就像是精神分裂的一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著名的前后矛盾的话吧——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说福无双至,却又说双喜临门,说祸不单行,却又说否极泰来。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却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则又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则又说姜子牙八十当相不为晚。说郎才女貌天做成,却又说美妇人常伴拙夫眠的话……
诸如此类的话在我们生活中太多太多,无法一一罗列。
这一串串的,自相矛盾的词语组合太多了,难以一一罗列,真是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呀。看来,我们是不能随意地,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认可俗话谚语,更不可轻信别人所言,凡事都要过一下自己的脑袋,做自己的主人。我们切不可让撕裂成碎片的矛盾话语,再来左右我们的人生,走自己的路,叫别人想说啥就去说啥去吧,他说他的我做我的,让那自相矛盾的俗话谚语和逻辑混乱的矛盾之语见鬼去吧!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流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