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
文/刘月娥
民权有个王公庄,号称中国第一画虎村。
已知庄有虎,即向虎庄行。一到王公庄路口就有石虎迎接,进了王公庄,更是步步遇虎,石头刻的,墙上画的,草丛卧的,柱头蹲的,虎视眈眈,虎虎生威。不是老虎太多把人吓跑了吧,我们去时看不到一个游客,秋雨绵绵,秋草萋萋,更觉萧疏冷落。
进入画廊步行街,两边一个挨一个都是馆堂斋舍等画室名号,可是长长的街道家家大门紧锁,只看到一耄耋老人拄杖踽踽独行。终于看到一个敞开的门口,抬头看,名号为容虎堂,我们连忙进堂,举目所见全是虎画,上山虎,下山虎,威猛的,安闲的,壮硕的,呆萌的,独踞的,群吼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堂主热情的招呼我们,攀谈一番,得知堂主名叫赵明印,早年在菏泽工艺美术公司工作,从事画作四十多年,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画虎的,夫妻画,父子兄弟画,女孩子们也画,他的老伴还有四个子女都会作画。这些虎全是她女儿画的,老伴负责配图。他自己现在不怎么画了,主要做装裱,我看店里有一台机器,他说是裱画用的,还给我们做了演示。他说当初开始裱画时,村人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更没想到还能挣钱。现在因为他的装裱技术好,在当地很有市场,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回头客,他们把字画寄过来让他裱,生意源源不断。
容虎堂旁边还有一间画室开着门,他领我们进去,说这是他外甥的工作室,并指着一副宣传贴给我们介绍他的外甥王建峰,画虎村“四小虎王”之一,可惜画室里都是山水花鸟,没有见到小虎王的虎画。自然问起四大虎王,他也一一做了介绍,说当初都和他一起在菏泽学习的,我只记住了一位,叫王建民。我们向他了解市场情况,他说疫情之前庄里每天都很多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成交量很大,自用的,收藏的,送礼的,一副画卖到几千上万也很平常。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游人少了,但市场并不很萧条,因为销售模式也与时俱进,现在大多都是网上销售,最近又兴起直播带货,庄里有专门的直播广场,一到夜里,灯火辉煌,也很热闹。既来画虎村,又感于堂主的真诚热情,我们打算买一副画做个纪念,赵先生又给我们介绍了上山虎与下山虎的不同寓意讲究,我们花100元买了个小幅萌虎。
走出容虎堂,看对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我们信步过去,是王公庄文化广场,正面酒店名叫虎栈。老远就看见虎栈门头有大红横幅:喜迎二十大,王建民画虎艺术展。我们暗自庆幸,看看大虎王作品也算不虚此行,虽然我们于绘画是白痴,就是凑个热闹。等走到门口,铁将军把门,只能隔着玻璃向里面的“老虎”张望。
正待离开,有一个人远远的招呼我们,我们走过去,他自我介绍说叫王建金,是当地文化艺术负责人,可以带我们到村史馆看看,还说你们大老远来了,不能叫你们白跑一趟。村史馆就在村口,我们来的时候就看见了,还赞叹现在国家多么重视文化传承,一个小村子都有了历史纪念馆。来到村史馆里,更让人感慨,乘着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的东风,借着虎文化艺术的翅膀,一个曾经贫穷不见经传的豫东小村子华丽蜕变,成为中国画虎第一村,实现了田园康庄富裕梦,正如他们歌中所唱:一张画,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这是多么大的穷乡巨变啊!
在村史馆自然看到了许多虎画,署名王建民,也有王建峰、王建金的作品,其画法与容虎堂不同,用笔非常细腻,老虎的毛发根根可见,栩栩如生,堪比摄影作品。王先生介绍说有的是油画排笔,有的是独笔工画,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虎毛虎须的质感,画出来更加逼真自然,更富神韵,但很费功夫,一幅画要半个月才能完成。我们不由得啧啧称赞。
“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 “这里是农村也是画院,我们是农民也是画家。”想像着村人从田间劳作归来,放下锄头,走进画室,拿起画笔,男男女女目光专注,气静神凝,一笔笔钩描心中的百兽之王,那该是多么神奇动人的情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