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寨沟的水
文/于试
徒只认为,浩瀚沧桑,汹涌澎湃,日落天涯,水奔峡谷,才有气魄;不妥。儒人雅士们还需要清新,需要婆娑,需要童音,需要迂回。
九寨沟的水,九曲十八弯。路沿水行,水沿路行。水是弯的,路也不会直。水上梯,路也上梯;水腾云,路也腾云。从高处看远处的弯,如书画家尾部余墨的形断意接的飘逸。从近处看脚下的水,显了这头,藏了那头,似若即若离半遮面的琵琶女。当你竟然弯下腰去亲近,她真的把胸脯露给你摸,让你享受清爽的快乐。何解呢?你的真爱、勇敢感动了她。
扑嗵嗵哗,扑嗵嗵哗,一字儿排开,高挂如天机,天机织天衣,天衣吐白浪。流动的画面,滚动的音乐,整齐划一,一味的无杂音。如果不是睁着眼,还以为是学生出操呢。有的瀑布是一洞眼式,一级一级地往下跳,戏弄灌木,采摘花草,孩子般哈哈哈地跑了。瀑布落到潭面上,然后若摊烙饼式四散铺开来,形成若乎其干的平面小瀑布,不怕灌木分割,不怕巨石要挟,不怕花树纠缠,无所顾忌打游击,一往直前地笑着闹着:吃吃吃,咕咕咕,叽叽叽,喝喝喝,极难摹拟出这声音的妙处,这少年的活力。呵,曾记当年骑竹马的小伙伴儿回来了,远隔千里的孙女儿回来了,童音在耳,令我返老还童。
水并非无衣,却能应天依时的着色,按行程换衣。水并非无情,却悟大丈夫能屈能伸,催倩女子窈窕多姿。有时类群仙下凡,彩带飞珠;有时类长练拖裙,碎步踏青。宽沟里有胖婆娘洗面,窄溪中有细腰女濯足,冷不丁的,还来个豆腐西施呢。天蓝、嫩绿、老苍、蛋黄、褚红、玉白,交相辉映,婆娑起舞,目不暇接。
特别是天池里面一块“湖蓝”,是仙女掉下的玉佩吧?真是“高山有高水”。湖在深山洼里,可比是一口巨大的锅,锅底有一块湖蓝色的锅巴;可比是打开的一只巨大的鹅蛋,不过,没有蛋黄,却是蛋绿。那湖心底的颜色难弄明白,不是蛋绿,也不是湖蓝,深蓝更不是,倒有点蓝加绿加黄的调合样儿,独特。我疑心是人工使鬼,泼的大量色淀,经年沉积在那儿形成的。又不对,感觉又不可能,我的自然化学水平太低了。
行走间,常有水珠味儿的负离子氧气吸入肺腑深处,真舒服得了不得。我扒着树吸气,钻进草丛吸气,仰天躺在草地上吸气,又在水边吸气,感觉身上的肉都嫩了,皱纹没了,神智好清醒,脸色也随之红润起来。这是什么灵丹妙药哟?城里哪里有呵?一片清新。
这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据说是出水,因为小白龙来回,小白龙又是住在天池里,天池的“湖蓝”造水。虽为神话,但联系史学研究,人类出现当在湖边,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为人类萌芽,走题不会走远。
长城的城
站在长城八达岭上,观起伏绵延,历史的烟云扑面而来,进攻驻守,见证艰难!筑城的防御,最早始于秦、燕、赵,以山脊为基,先期以土夯,后期以石垒。秦统一六国,欲万世基业,派蒙恬率30万大军,历时十年,筑城连接。岁月剥蚀,“孟姜女哭倒长城”,盛唐无补,明朝大修,全长接近二万里。前后朝代累计,死了1140万人,留下了震惊中外的血的文明。
远古的中国有一条龙,而龙的表征就是万里长城。玩龙者谁?
记得孩提时候玩草龙,用干稻草编织一条长绳子,有几个孩子玩就插几个木棍子。玩的时候,一个人举一个木棍子,口里还齐喊“阿嗬吼”,跑到人家晒场上转圈子,直逗得大人们好笑,还有糖吃。我们非常得意。
大人玩龙则要到春节,分日龙和夜龙。日龙是包的布,长九节,要九个人玩。夜龙是竹圈包的纸,里面点蜡烛的,有二、三十节长;前面还有花鼓灯队;有打击乐队,鼓叫抬鼓,要两个人抬。鼓声沉重悠长,好像天上打闷雷似的,震撼人心;锣声则像要撕裂开来,叫人恐惧。全身通亮,逶迤而来,像现在夜火车出行,气派大得吓人子!
中国人玩龙,是否受了长城的启发?亦非未必。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玩龙要具备哪些要素?-强大、团结、坚韧、扎实、科学(天人合一)。这正是长城的精神,长城传给我们的精神,我们是龙的传人。
我俯下身子,端详;沿着城墙,逡巡。花了五天的时间,看了个够。整个城的修建材料,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黄土地带,主要利用黄土加碎石层层夯打棒筑,如秦长城。而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夯筑,是在沙漠地带,如赵长城。汉长城用岩石,特别是大条石,一块两千多斤。明朝就地开窑厂烧砖瓦,采石烧石灰。在重要地段用砖垒砌,规模大,方法也科学多了。大城砖一块30多斤,内含土、沙、石子三合土,非常坚硬,刀刻不动。砌缝垒砖,用石灰泥巴衔接;墙内用土夯实,外部包砖。搬运方法主要是排成长队传递,也采用了手推小车、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有时还利用动物,但大量的工作还是靠大量的人力完成的。有的城墙为什么矮,有的城墙为什么高呢?先人们很会用脑子,随地形决定高低,地势陡则矮一些,地势缓就高一些。有山的地方,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并开山取石,凿成整齐的条石,填灰土和石灰,有非凡的凝聚力,坚不可摧。
历经二千多年,长城已经老了,看那墙顶外侧砌成的垛口,古代叫雉堞,斑驳脱落,灰沉沉,没有起色;百孔千疮,经过修补;断垣残壁,埋进沙里。然而,长城又没有老。看呵------前仆后继,血液充沛,雄姿英发,气吞万里,永远的挺拔,不懈的腾飞,将与地球同在,是定格于世界、永不消逝的一面风景!
国歌里有一句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我赞美这种气质。华夏子孙造就中国龙,舞动中国龙!
作者简介:
于试,居长沙,当代作家,为《中国扶贫-湖南特刊》和《华人论坛》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