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养正向未来
文/张鸿志

九月五日是外孙女茜茜上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早上,茜茜比往日起得早,洗漱完毕后还多照了一眼镜子,便风卷残云般吃完早餐,就背起书包兴冲冲地上车,奔向滨城区清怡小学(西校区)。

到达校园附近,可见透视的花墙上爬满了姹紫嫣红的月季花,在秋风的吹拂下,熠熠摇曳,分外妖娆。透过花墙清晰地看到红色的塑胶跑道和深绿色的足球场,操场西侧是颇有气势的检阅台,北侧是一栋集羽乒球场、礼堂、餐厅等为一体的综合楼,方正大气,西南侧是几个标准的篮球场和“笼式”足球场。学校南门正中位置是用敦厚的石头筑就的学校名字,别致而厚重。进门后柏油路的两侧是整齐笔直的法国梧桐树,宽厚硕大的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夹道欢迎新生的卫兵。四栋教学楼和办公楼矗立在路的两侧,对称而庄重。教室里窗明几净,制冷取暖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学机早已成为教学的必备设备。

看到这赏心悦目的校园,我竟蓦然回想起我上小学的情景。一九七一年过了正月十五之后的一天,我是斜跨着黄书包抄着双手,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迎风冒雪、踉踉跄跄地走向北运五七红校的(现滨城区第三小学)。学校里仅有几排简陋的平房,教室里取暖仅靠一花盆炉,许多学生冻手冻耳。三年级时学校才通上了自来水管,学生喝水戏水都聚集在水龙头周围,这里成了校园最喧嚣的地方。校园有两个用水泥预制的乒乓球台,台中间以一排半截砖代替球网。操场在校园对过的一片空地上,没有跑道,只有椭圆形的光亮环圈,正如鲁迅先生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只有开运动会时,老师带着学生用白石灰水勾勒出跑道线。大约在西侧有两个简陋的篮球场。印象深刻的是东侧有一座坟光秃锃亮,学生上体育课或放学后,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占坟为王”,大家都往坟头上冲,看谁站在坟头上时间长,长则为王。这个游戏以男生为主,不乏也有女生掺杂其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学校的建设和环境变化之大真可谓沧海桑田不啻天壤之别!尤其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倾斜教育,进行大规模“校改”,中小学校舍建设和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新建学校更是高起点、高标准,甚至成为当地的景观。“希望工程”呈燎原之势,遍及全国。我所见过的乡镇中小学都是花园式校园,硬件建设十分过硬。据了解,现在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毕业并且通过严格考试录取上岗的,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也是屡见不鲜,师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生正为范。试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民族之未来?只有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把茜茜送到教室,我在一楼大厅看到东墙上以青铜铸制“美以养正”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正是在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以“美”浸润童心、点亮童年,让儿童在“美”的规范和“美”的引领中健康成长。

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能不放心吗?我仿佛看到了孩子的未来 ……
2022.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