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关的那点事、那些人
曹广真
我一参加工作就在机关,机关虽然不大,是个县级机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对机关的那点事、那些人“看”得很透、“悟”得很深。为了叙述方便,我暂用十二属相来比喻,但绝对没有对任何属相褒贬之意,敬语谅解。

机关单位其实就是由各色人等拼起来的一个“班子”、一个“公司”,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那就是“搭伙”。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搭”,难的是内部、分分合合都是利益。内部一旦生隙,用心都在工作之外,对这个“班子”、“公司”伤害极大,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虽然我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不太确切,但凡是在单位工作过的人都有真情实感。我一生中大大小小也干过几个单位,当过普通干事和领导,甚至是主要领导,感受颇深。

在机关单位中,大体分为四种人:干事的人、混事的人、找事的人、坏事的人,概述如下:
第一种干事的人,他们属牛或马或龙。一心一意干事业、低头拉车不知疲倦,全身心的投入、扎扎实实的苦干、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其中更有属马属龙的夜不停蹄、一马当先、一日千里。他们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成大事。
第二种混事的人,他们属猪或鸡。不求上进、混天聊日、无所事事,像猪一样吃了就睡、睡醒还吃、吃了还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不撞钟,“一杯茶水喝一晌、一张报纸看一天”。干成一点小事就像鸡一样大鸣大叫,唯恐别人不知道。用现在的话说,就叫“躺平干部”,不承风险、不担责任,“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甚至慵懒散漫、推诿塞责。

第三种找事的人,他们属猴、属狗、虎、兔。整日考虑的不是工作而是升迁,为此大动脑筋,一天到晚为升迁经营奔跑,对上级像狗一样摇头摆尾,千方百计削尖脑袋接近领导,端茶倒水、涮锅洗碗。对下级却像虎一样横眉竖眼、虎假虎威,拿着鸡毛当令箭。一遇到风险或一有风吹草动跑得比兔子都快。他本来不是办公室主任却抢办公室主任的饭碗:“领导没来,他先来,看看谁上主席台;领导讲话他鼓掌、带动台下一片响;领导吃饭他先尝,看看饭菜凉不凉;领导喝酒他来挡,誓与领导当肩膀”。这种人一旦得逞,就会翻脸不认人,如不能如愿,今怨天忧人、写信诬告,弄得单位不得安宁,领导不得安生。

第四种坏事的人,他们属鼠或羊。整日东瞅瞅、西看看,偷偷摸摸当仓鼠硕鼠,见利就上、见好处就捞、见缝就钻,把国家赋予的权力当成捞钱的工具,而且贪得无厌,存款数万、拥房数座仍不收手。如果这个单位权力小,无利可图还会像猪像羊一样,见啥吃啥,把单位吃光掏空,留下一大堆债务让后任去偿还。

在这四种人中,干事的人为数不少,但混事的依然居多。因为中国的封建时期过长,大家干的都是官府或洋人的活,所以就“混事干、磨洋工”。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吃公家饭的人当成混事的,在我这一代或上一代、上上一代的人见了我,总是问:“你在哪混事?”我只好回答:“在县城混事”,你看可笑不?第三种找事的人,如果单位风清气正,会越来越少,但如果正不压邪会越来越多。但任何单位都不乏有这样的人。至于坏事的人是少数中的极少数。不过从这几年反腐倡廉、打虎拍蝇的现实中,也真的大有人在!

至于这四种人的结局,本应是扬牛催猪抑猴捉鼠,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美好。也很有可能是大相径庭:“好了属猴的、苦了属牛的、迁就了属猪的,喂饱了属鼠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呢?这里面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是领导的眼光、口味、爱好?还是外部大环境所致?或是这些人太精明、太狡猾?我不想太直白,留着大家去“悟”吧!

如何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关健是各级领导和“吏部”要正确地识人、用人。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李悝有“识人五法”:
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人平常都和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以上这“识人五法”很有借鉴价值,各级“吏部”不妨试用之。但识人选人用人,关健是选好用好各单位的“一把手”。因为一个好局长能带好一个局、一个好厂长能盘活一个厂、一个好校长能治好一个校。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他在工作中必须作表率、打头阵,他品德好、想干事,也必须使用好干部、能干成事的干部。况且,他还担负着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其违法违纪最容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会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当然,也要注意防止把“一把手变成“一霸手”,严格要求各单位的“一把手”敬畏权力、敬畏规则、敬畏纪律,自尊、自爱、自律,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集体之上,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地域和单位变成“私人领地”,污染本地本单位的政治生态。
2022年9月20日于家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期责任编辑:李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