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丹青开生面
美术教育谱新篇
——记著名画家冯波先生
徐学胜
举国江山美如画,满园桃李最宜人。就在全国人民喜迎“二十大”,欢庆国庆节之际,笔者从“书画部落美术培训工作室”获悉:由著名画家冯波先生培养的学生张小泉于去年高考升入中国美术学院一年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这一喜讯振奋了许多莘莘学子,争相报名到书画部落美术培训工作室进修学习国画。

冯波,号释一。1963年出生于临沂书香门第。弱冠即师从我国著名画家马世治先生学习国画,几十年如一日亦步亦趋笔耕不辍,全面学习掌握了中国画画理画论与创作技法精髓。其精美的画风承袭了恩师马老并上追王小古先生的衣钵,既传统功底扎实,又时出新意紧跟时代步伐。

曾师从著名画家马世治先生学习国画

其根源在于采撷了北国南疆、东部沿海及西北高原大自然之万千题材储于胸间,加之聪慧过人的灵感,往往挥毫泼墨神来之笔油然而生也!观其近期的花鸟国画作品,直透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典雅逸丽、意境物境情境相得益彰的雅俗共赏之风貌,令人目不暇接也。

壬寅国庆节期间,笔者慕名前往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社区冯波先生主办的书画部落美术培训工作室拜访之,虔诚地认真欣赏了琳瑯满目的画作,顿使我们心旷神怡。

首先使我们感受深刻的是:画面章法构图严谨合理,布局精炼、简洁明快,笔力遒劲拙朴、意境高远淡泊、气韵生动潇洒流畅。枝干花叶粗细相衬,浓淡相宜,墨色燥润相呼应,表现得十分轻松自如。其次是笔力干脆利落,即势成形,体现出画家高度娴熟的功力。

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徐学胜先生采访著名画家冯波先生并与之亲切交流。
此时我想起了清代画家王原祁在《雨窗漫笔》里所述曰:“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对照这段精辟的论述,来衡量冯波先生的花鸟画作品,可以欣赏到其笔底生风、潇洒淋漓的气势,不滑、不软、不滞、不率、不溷、不腻、不重、不板、不乱的用笔效果,行笔在“着意不着意”之间,彰显了小古、世治前辈的精髓,又带有八大、昌硕古人的神韵,又仿佛寓有前人草书之磅礴之气魄。

因而“冯氏画风”在当代中青年画坛独树一帜也。画家冯波先生现为山东威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台湾会馆特邀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会长。国画作品被上海东方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大连美术馆等收藏;《金鸡百花图》被第28届电影金鸡百花奖组委会收藏;曾由《中国书画报》、《收藏》、《书与画》、《美术界》等媒体专题宣传报

2018年春随团参加日本东京第十八回国际美术大展赛荣获银奖

特别是30余年来,举办书画部落美术培训工作室,共培养了美术人才千余人次。其中张小泉同学于2021年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为传承发展国粹艺术作出了贡献。
作者为《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画家简介
冯波,号释一,1963年出生,现居山东临沂,山东威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台湾会馆特邀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会长。国画作品先后被上海东方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大连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收藏。《金鸡百花图》于28届电影金鸡百花奖组委会收藏。部分作品曾在《中国书画报》、《收藏》、《书与画》、《美术界》等专业刊物发表刊登。2011年国画作品《金鸡百花图》被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2011中国国际影视器材播映设备展览会组委会收藏。2018年春在随团参加日本东京第十八回国际美术大赛中展出并获银奖。荣獲2018年度東京都美術館第19回國際書畫交流會银奖。荣获“世界書畫藝術名人”榮譽稱號。出版有《冯波画集》,《儿童国画入门》。
画家冯波作品鉴赏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