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走路怕站不怕慢
作者 / 刘克勤

小时候曾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一直铭记在心——兔子自以为蹦跳速度快,大大超过乌龟后中途睡了。哪知一觉醒来后发现,慢慢爬行的龟儿早已到了终点。
儿时思想单纯想不了那么多,长大后才知,龟兔赛跑给人的启示,除了佐证“骄傲使人落后”外,还有“走路怕站不怕慢”的感悟。
它生动道出了人生之路“快”与“慢”的辩证法。告诫人们:做什么事不要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预期目的。无论是走路行车,还是学习成才、干事创业,都应当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台阶地行进。因为,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迈不开的腿,没有走不到头的路。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却是坚持。
走得快,不一定走得远,关键在于要有毅力和恒心。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九步是一半,最后一步是一半。万事从来贵有恒,成事不足毁于躁。那种拥有天生禀赋的“快手”毕竟不多见,绝大多数人还是靠后天慢慢学习训练,逐渐进步提高,才能最终到达理想目的地。鲁迅先生曾说:“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们向往的目标。”漫漫人生路上,很多时候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看谁的慢功夫更到家。越到最后,拼的往往不是聪明和运气,而是韧劲和毅力。有的起步比别人晚,还走了弯路、遇到过挫折,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最后到达理想彼岸的时候并不算晚。相反,那些跑步前进追求速成的人,起步很早却心浮气躁,步子很急可挡不住诱惑,走到半道又改变主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难免一事无成。
快与慢是相对而言、互相转化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两相宜,行稳方能致远。快与慢,是两种速度、两种节奏,也是矛盾统一体。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道理。“快”未必就能实现“好”,“慢”也未必就会导致“坏”,两者不能看成简单化绝对化。当年,红军飞夺沪定桥,凭双脚一天一夜奔袭240里,这种快速度赢得了制胜先机。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之道也是派兵奇袭急攻乌巢,烧光了袁绍所有粮草,导致袁军不战自败。相反,有些工作却是慢功出细活、出精品。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数次。马克思著《资本论》历时四十年,查阅资料无以计数,他当年坐的图书馆座位下踏出了双脚的痕迹。这些宏篇巨著不光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岁月的深厚沉淀。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崇尚以好为前提的“快”。然而有些事则快不得,“萝卜快了不洗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快就会事与愿违、欲事不达。办急事抢时间可坐高铁飞机,逛街购物骑单车就挺好,到公园遛达慢步走才有情趣。该快时一定要快,该慢时还得要慢,这样可一路欣赏风景,一路收获成功。
但话说回来,行走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却不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关键还是选择走哪条路、方向对不对的问题。路走对了,方向准了,快一点或慢一点,迟早都会达到目的地。而一旦道路选错、方向不对,那就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目标截然相反了。所以,起步前不妨停顿三秒,要看准方向走对路,而且越是走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防止迷失方向、功败垂成,那些倒在成功前最后“一米线”上的人并非个别。同时,还要想到,一个人发展进步再顺利,走得再快也是保持一段路程,“全程高速”几乎不大可能。而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时快时慢、在时甚至停下回头一望,才是生活的常态。
可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吃饭点“快餐”、网购靠“快递”、出行坐“高铁”、学习报“速成”。。。。。。总是日夜兼程往前赶,疲于奔命成了许多人共同的生活理念。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成了一种流行状态,“静一静”、“想一想”倒成了稀罕。于是,很多人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激情缺耐心,有些人创业路上小步快跑、大步流星、跑得大汗淋漓却到不了目的地。
俗话说,一锄挖不了井,一口吃不成胖子。当我们面临人生爬坡过坎、创业举步维艰时,不妨沉下心来,淡定片刻,作个深呼吸,调整好心态再出发。只要像乌龟那样爬行不止、持续用力,结果自然会步步为赢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