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学章
洪湖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斗争面对的是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经过7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这场斗争以胜利告终,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同时载进了洪湖人民的心里,回忆洪湖城区干部群众与全市人民和部队官兵共同参加这场空前激烈、众志成城的斗争的日子,荡气回肠的感受再次由然而生。长江之险,险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洪湖,惊险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而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的胜利,胜在决策,胜在军民团结,胜在人的意志,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仿佛就在昨天。
面对洪水,筑起新的长城
从6 月28日开始,洪湖市长江段全线进入警戒水位,长江水位迅速上涨,7月1日,新堤段水位33.12米,超过危险水位0.37米。位于城区的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的近10公里长江防守段面上红旗飘扬,人声鼎沸,间或有车辆的鸣笛声。两个办事处把防汛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单位一把手领导都亲自上阵,准备好了抗洪抢险的劳力和器材及资金。新堤办事处按市防总要求,在1小时内每村按危险水位标准上足了100多名精干劳力,为保证一线干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新堤长江防汛指挥部及时出台了“十不准”防汛纪律,后勤保障工作也做得切实有力。茅江办事处做到了“领导力量、查险劳力、工作指标、督查指导”四个到位,每个单位下派两名国家干部和村(社区、部门)包段负责,每公里确保200名劳力查险,人人落实查险工具器材,指挥部24小时巡回督查指导,还在险情较多的老官庙村段面设立了前线指挥部。两个办事处还分别组建了应急分队和抢险突击队。
新堤、茅江办事处除部分女干部和老干部为主昼夜值班外,其余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都被下派到各个段面实行责任制,指挥部留下不到10人。城区12个村(社区)和部门段面上都将电灯电话牵到了堤上,晚上一片灯火通明。各单位段面上都设有1--2个哨棚,干部和民工集中食宿,规定不当班也不准擅自离岗回家,每天坚持4次点名,劳力上堤后一律不准下堤,由家属送饭上堤,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行动。在大堤200米范围内,民工们手提着马灯或拿着电筒反复地进行拉网式的仔细查险,对险工险段按24小时分派专人守护。
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党政领导及指挥部全体人员昼夜驻扎在堤上,很少有机会回家拿上换洗衣服,他们既要统筹安排指挥全局,又要随时上报情况和下达新的指示任务,还要每两个小时之内对所有段面进行一次检查。新堤办事处党委书记付芷芬总是和指挥部其他同志一道靠前行动,忘却了自己竟是年近半百的女人。考虑到女同志值夜班不方便,大伙让她值白班,可她硬是白班夜班连续战,她说:“我是女同志,可我更是指挥长。”经她督阵,在深夜里查出了10处散浸,多次指挥防汛突击队完成了抢险任务。主任陈启芳8月3日指挥南河村在大风大雨中扎把护堤时,第一个跳进江水里捆扎、示范,凌晨2时,在水中浸泡了3个小时的他,大腿一阵痉孪,被浪头跄倒在水里,在身体不支的情况下,陈启芳既坚持指挥又带头巡查和处理险情,在他的指挥和参与下,共发现散浸250处、清水洞24处,处理较大险情18处。新堤办事处新闸村党支部书记张登启7月5日丢下刚送到武汉动恶性肿瘤手术的妻子,7天的假只用了3天就赶回了村防汛指挥部。茅江办事处老官庙村40多岁的妇女陈小环,其丈夫不幸被车撞伤,导致小腿骨折,陈小环将丈夫送往医院后,便赶回家拿起电筒和铁锹主动向村干部请命,替丈夫上堤投入防汛战斗,她10多天忙里忙外,自己也病倒了,但她硬撑着坚持上堤,村支部书记要她下堤休息,她拒绝说:“家里事小,防汛事大,保不住大堤哪有我们的家园。”
市直交通运输、供电等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作为人力物力财力的后盾极大地支持了城区和全市的抗洪抢险,有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特地赶回家加入到抗洪抢险行列,茅江办事处大兴村个体司机朱万清一辆载重5吨的东风牌货车放弃运输生意不做而连人带车义务参加防汛,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这就是面对洪水,我们筑起的一道钢铁般的新的长城。
救灾抢险,危急之中确保平安
在城区长江外滩,不仅有上百家单位和10多个工厂企业,还有几千个在自然村庄住着的农民和不少居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党委分别拿出了方案转移安置灾民。7月26日,随着洪水的反扑和迅猛上涨,长江有着近百户的向阳民院被洪水围困,紧接着沿江居委会告急,89户300多居民被洪水围困,需立即转移安置,有关干部在办事处党委副书记陈洪斌的指挥下,兵分三路,一路联系安置地点,另两路组织船只转移被围困群众,解救中仔细搜查,直到最后设法救出危险的产妇和老人及精神病人。为了做好灾民的“三保”工作,办事处组成了灾民接待安置、物贸发放和安全巡视三个服务小组,通过发放灾款方便面、粮食、蔬菜和看病送药,解决饮水、电扇,送慰问品,稳定了灾民,茅江办事处大兴村有一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外滩,在处村两级的领导下,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先后将村民安全转移安置。
市直各部门对外滩按包单位包对象实施转移安置,整个救灾工作周密细致,且无一伤亡事故。
7月5日凌晨,新堤段506380桩号处发现两处散浸,随后又发现三处隐患,其中一处系龙虾打通江堤下的坟墓后引起多出渗水,险情属近十年来新堤段所罕见,通过专业人员指导采取三级导滤的方法用了三个小时将险情化解。7月25日下午,茅江办事处万家墩601800处出现小管涌群,接到报告后,茅江办事处党委书记阳德元带人迅速赶到现场,与民工们一道拿着铁锹进行围井反压,三级导滤处理,他率先跳进1米多深的水塘中,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化险为夷。这样的险情和抢险几乎每天都发生,城区段面前后总共有上千例。茅江办事处党委副书记涂明泽,在前线指挥参与抢险时被毒蛇咬伤,来不及到医院治理而继续战斗,这样一心抗洪抢险的干部群众又何止上千。
7月12日下午,燕窝镇红光村五宝路出现三处重大管涌,险情一度得到了控制,但7月13日晚上又出现了反复,市三防指挥部和市人武部决定由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300多人增援抢险。14日下午,在新堤人武部部长肖创坤和茅江人武部部长方传友的带领下,两支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提前赶到了目的地,投入了抗洪抢险战斗。7月19日,长江重点险段石码头王洲堤段发生突发性浅层管涌重大险情。市三防指挥部和市人武部命令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300人于7月20日速往该处参加抢险,来自各村和市直企事业单位突击队员在两个办事处人武部的组织下,集结赶往几十公里外的抢险地点只用了一个多小时,队员们不顾白天工作的劳累和晚上待令值班的疲倦,在高温下扛起沉重的袋装泥土,每趟来回奔走200多米,展开了一场与险情拼搏的战斗,终于按要求在下午4时前与石码头、乌林、老湾民兵抗洪抢险突击队一起筑起了一道长500米、宽3米、高1.8米的围堤,受到了军分区首长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抢险过程中,茅江办事党委书记阳德元、主任吴祖云等领导亲自到工地指挥,并安排好队员的生活,各单位还派上了替补队员并前往工地慰问。
8月6 日,1998年洪湖长江防汛的第41天,洪湖长江段水位超过历史,防汛工作已进入决战阶段,各地险情不断,险象环生。洪湖的水情灾情早已牵动中南海,,温家宝副总理先后多次来洪湖视察并指导抗洪抢险。8月9日,朱镕基总理来洪湖,极大地鼓舞了洪湖人民和抗洪官兵。8月13日,江泽民Z书记也来到了洪湖,在抢险现场发表了具有历史性的重要讲话,洪湖成为全国瞩目关注和支持的中心。这些,使城区人民和全市军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险情。
8月16日,为迎战18日起将漫过江堤的第6次洪峰,在市三防指挥部的命令下,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组织了城区万人抢筑子堤的大规模行动,一时间,领导干部分工包段各就各位,在家剩余人员全力支援,运送土方车辆来来往往,经过一天时间就在10公里长堤上做成了一个底宽1.2米、面宽0.8米、高1米的子堤,赶在了第6次特大洪峰到来之前,为战胜第6次洪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8月21日新堤长江段水位高达34.60米,城区人民严阵以待,气氛不亚于长江沿线纷纷召开的"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抗洪抢险誓师大会,在刚铁意志面前,洪水开始一步步退缩。8月25日的第7次和最后第8次洪峰更是在毫不畏惧决不屈服的军民面前不战而降。
城区拥军潮,英雄的赞礼
8 月初,长江第四次洪峰来临,危急中,中央派部队增援洪湖,总共近2万人。由于沿江和东荆河其他乡镇防守与抢险更严峻,部队主力轮流投入在各乡镇,城区人民常常听到他们一次次奋不顾身抢险的动人故事,城区到处传颂着子弟兵一次次用身体堵洪水、用生命护大堤的英雄事迹,宣起了拥军热潮。新堤办事处和茅江办事处及市直部门组织了一系列拥军活动,一是领导和机关干部到部队驻地和防守抢险的地方慰问子弟兵,赠送慰问品和锦旗;二是组织军地互动,请部队官兵为学生军训和讲传统;三是广泛开展拥军活动,发动群众和学生为部队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很多群众自发地给部队送水送食品和捐钱捐物。这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对灾区和部队的慰问形成了风气,“迷彩热”也满街流行。
茅江办事处机关干部谢炎清带头给部队捐款2000元,一些“个体户”慷慨捐献,普通群众踊跃解囊,市肉联厂的叶世桂等8名家属联络厂内姐妹们自发组成募捐组,年过古稀的何大婆颜大婆拿出了养老钱,早已下岗的女工拿出牙缝中挤出的钱,军属盛娥的儿子在九江抗洪,她捐赠时激动地说:“我看到子弟兵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全厂共捐款1500元,连夜买了肉、鱼、蛋和西瓜等慰问品,专车送到驻燕窝中学的官兵手中。新堤67岁的杜大婆带着特地赶做的1000多个肉包豆沙包、20斤肉丸和3箱矿泉水来到空降兵某部驻地文泉中学慰问子弟兵,许多摊贩和饭店遇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费时最多只收取成本费。
8月15日早晨,茅江办事处洪林村组成彩车队,用高音喇叭滚动播放对子弟兵充满激情的慰问信,来到洪湖技校慰问35435部队。部队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市委市政府领导与部队师、团首长出席了仪式并讲话。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军地互赠了“创业致富当先锋,拥军支前是楷模”、“热血铸命堤,抗洪建奇功”的锦旗。随后,领导们和车队又来到洪湖师范学校、文泉中学、螺山中学慰问驻地部队,共送达慰问品3万多元。因学校开课部队转移驻地时,洪林村主动将一批厂房整理、清扫后迎接部队,还配合市直机关有关部门架通了临时电话和有线电视,从洪林度假村调来了大屏幕彩电、沙发和办公用品,还设立了理发组、缝纫组、洗衣组、补鞋组等义务小组为官兵服务。后来一直传颂着“洪林村送一片拥军情,子弟兵还一条爱民路”的双拥佳话。
在城区,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普通民众,上至年过古稀的老者、下至刚刚懂事的孩童,都对子弟兵倾注了浓浓的深情,这种情在欢送部队官兵时达到了高潮。据笔者记载,9月14日欢送河北武警114师,9月16日欢送济南军区127师(铁军),9月18日欢送空降兵15军45师,9月19日欢送空降兵15军44师。每一次欢送都是全城出动,几万人相送,组织者扎好了一道道彩门、拉出了一条条巨大横幅,妇女孩子们天不亮就等侯在道路两旁,学生们手持鲜花有纪律地排着队,老人们拿着要送给子弟兵的食品恭侯着,年轻人第一次在禁鞭城区放起了鞭爆,从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机关所在的赤卫路到宏伟路,从文泉大道到茅江大道,几公里的街道水泄不通,当子弟兵从道路中间缓缓通过,挥手、握手、拥抱以及子弟兵拒收物品的一幕幕感动得城区人民热泪盈眶,城区人民用热泪的海洋、鲜花的海洋、欢乐的海洋作为对英雄的赞礼。

注: 本文发表在2008年《洪湖文史》第十九辑(纪念1998年抗洪抢险10周年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