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 蒙 山 泉 汩 汩 流 淌
——高国斌诗集《睡着的水》(第三辑)阅评
土 师
高国斌,从乌蒙山走出的精壮警官——爽朗,干练,浓眉大眼,一脸笑颜,让人能够感觉到他从心里散发出的敦厚与阳光,消融了刚见面时的些许生分,逐渐热络熟悉起来。
随着军旅警坛、文学写作、诗歌发展、边地文化、民族风情等等话题的深入,一个青年从军、14年后从警、热爱生活、醉心文学、勤奋创作、枕诗入梦、在各类媒体发表1000余首诗歌、并获得‘国内诗歌多个重要奖项的当代新诗人形象,逐渐丰满……
随后,不时见到国斌写作并发表的诗歌,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增加。热爱诗歌的国斌,一天,拿着一本复印的诗辑(《睡着的水》第三辑“山川恋情”)给我,说是请老师帮忙,为准备出版的新诗集,写一篇评论文章。
是否应承,有点费斟酌。当然,按照我的习惯,诚信若金。如果答应了,就意味着要接受一次不期而至的“考试”——能否正确评论作品,慧眼识出珠玉,恰当点出毛疵等等,很是费心费力,故而我不常为人写文学评论或序言。当然,也有时间的关系。手上积了若干“文债”,计划中的阅读、采访和采风也要落实,还有一些文友和战友间的事情要应对。常有时间像鳝鱼泥鳅,滑溜溜的抓不住之感,又若穷苦人家囊中羞涩,自顾不暇,哪有余力他顾?

看着国斌真诚的目光,同样品尝过文学前行中苦辣酸甜的我,实在是有些不忍心拒绝他的请求。
翻阅国斌的“山川恋情”,越往后,越有一些感触在积累,在翻腾,有了一种要表达想法的愿望。于是,有了如下阅评和感受。
其一、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瑰宝。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精品无数,在世界文化和诗歌领域,震古烁今,影响深远,为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贡献殊巨,彪炳千秋。中华诗歌之优良传统,薪火传承,润泽天下,传人不绝。其间,有起伏,有平原,更有高峰,尤其在当代,有巨星,有奇才,有凡才,更有行迹其中,自认诗人者,若过江之卿,络绎不绝……
我国诗歌,大致两种分类:
从作品的时间和形式划分,可分为古体诗(古风,唐代前)、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唐启并盛)、词(诗余、乐府等,庄重典雅。唐启宋盛)、曲(词余、乐府等,通俗幽默。元启并盛)、自由诗、散文诗等。萌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自由诗),为现代诗歌;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诗歌,为当代诗歌(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从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令国人骄傲自豪的,除了灿若天上繁星的抒情诗之外,还有蜚声世界的众多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族),《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传》(蒙古族),《福乐智慧》(维吾尔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阿诗玛》(彝族),《召树屯》(傣族),《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哈尼族),《牡帕密帕》(拉祜族),《崇搬图》(纳西族)等等。
当然,那些喧嚣一时的口水诗、下半身诗、屎尿体等“诗歌”,颠覆传统,数典忘祖,以耻为荣,哗众取宠,乃正道文人鄙视、朝野黎民唾弃的文坛垃圾,与正宗诗歌无异于云泥之别。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能够在诗歌的泱泱大国中,站在古今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和继承诗歌精魂,从事诗歌创作,为伟大时代歌唱,为父老乡亲代言,是非常幸福的!
其二、国斌的诗歌及其显著特色。
特色之一,激情迸发,倚马可待。初识国斌,就为他写诗的速度吃惊。
试看下面这首“酒花,开满老山村酒家”。
秋天的马车载满格桑花/ 驶向金安路老山村酒家/ 高朋满座都是文学名家/ 一席祝酒辞拉开了话匣/ 土师口吐珠莲把大家夸/ 永权是又红又专的评论家/ 乐山乐水,诗奇岁月/ 是著名的诗家、歌词家/ 乐山的诗词如金江水/ 撞山击石奔大海/ 诗奇岁月的歌词美/ 《高原明珠,香格里拉》/ 米村说出的话,字字传真情,句句是行话/ 爱乐人的歌声醉了心儿和蝴蝶/ 她是民间有名的歌唱家/ 人在陌上行,花在路傍开/ 写出一路路诗行/溢出一路路芬芳/ 举起酒杯,开怀畅饮,畅所欲言/ 酒杯里开出幸福的酒花/ 一张张合影,个个笑得乐呵呵/ 一本本赠书,一次次握手/ 向新的文学高峰砥砺前行/ 期盼佳期,期待重逢/ 坐上你的马车向幸福快乐出发。
酒宴结束,诸名家打道回府。甫到家,国斌写的诗歌便接踵而至。写得快,不算本事,精巧生动,郎朗上口,既快又好,方显诗人素质。
我在当晚的微信中写下如下短评:
写得快,写得巧,写得轻松,像小马驹在迪庆草原上沐风驰骋,自由、灵动、阳光、喜庆……开头和结尾尤其好,独辟蹊径,诗气氤氲,让人眼前一亮,进入一个诗的意境……

第三辑“山川恋情”,计59首诗歌。其中,新诗(自由诗)48首、古风10首、词牌1首。均为抒情诗。从写作时间看,为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的诗作(其中有17首未标注写作时间)。
这些诗,共同的特点是快。看得出,很多诗留着即兴创作的痕迹,好似刚出笼的馒头,冒着热气,散发清新,诗人心中之激情有如乌蒙山泉,喷珠溅玉,心中的歌变成诗行,可谓激情迸发,倚马可待——这是一个诗人最可宝贵的素质之一。
特色之二,信手拈来,阳光清新。诗人与凡人的差异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有没有诗心。凡人看见的人与事,情与景,可能熟视无睹,但诗人却能触景生情,化为诗句,若蜂採百花,酿成蜂蜜。国斌就是这样一个有心的诗人。
“睡美人”“金色花海”“礁石赞”“筇竹寺”“哀牢山”“狮子山”“长虫山之传说”“哈尼梯田”“滇池暮霞”“乌蒙水乡”“在静默里等待生命复苏”“晨游西华园”“稻城亚丁雪山”等,从这些诗名中,你可窥见,但凡诗人视线“扫”过,赤橙黄绿青蓝紫,景色感悟皆入诗,总能将所见所悟收入囊中,其中不乏精当诗句闪现:抓一把秋风洒向山林/ 山林就凉了,抖落着身子/ 也抖了一地的金子(“筇竹寺”)。——注意,“抓”“凉”“抖”,动词,用得多巧!这三个动词,一气呵成了“秋风”与“金子”的关系。拟人手法,精巧传神。
左眼白龙潭,右眼蓝龙潭/ 千万年的泪,不曾枯竭/ 看尽人间冷暖/ 阅读世态沧桑/ 你抖落的鳞,化身金线鱼/ 你流出的汗,变成盘龙江(“长虫山之传说”)——“眼”“泪”“阅”“抖”“流”,几个动词,画龙点睛;几句诗行,写活了亿万年沉默守卧的“长虫山”。
启封千年的老酒/ ……醉了红霞/ 醉了滇池水/ ……敲碎碧波的芬芳/ 任由睡美人醉卧在千年云霞的酒里(“滇池暮霞”)。——“酒”与“霞”“水”“睡美人”的因缘,用这个因缘“解密”睡了千年的睡美人,新颖、别致、诗意。
一壶水,让你舒展复活/ 温润、透彻、琥珀般的面容/ 宽厚、包容、饱满、妩媚/ 缠绵于水中(“在静默里等待生命复苏”)。——“水”与“茶”的关系,写的细腻、温婉、典雅,诗意萦绕。
这些诗,阳光清新、通透形象、诗情画意,读来令人如饮香茗、心旷神怡——与那些散乱无魂、庸俗嘚瑟的所谓诗歌,形成了鲜明对照。

特色之三,情系红土,用心歌唱。“立德、立言、立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来是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人生境界。列宁在1905年就着重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79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
历史昭示:是否将人民大众装在心中,为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兴亡创作,是衡量真假文艺家的一把尺子。
国斌创作的诗歌,对红土高原和祖国山河深沉的爱,对家乡乌蒙和父老乡亲的赤子之心,流淌在写景抒情,回旋在浅吟轻唱、跳荡在长短诗行……
在这些诗歌中,57行的长诗《等雨》,其忧民之切,盼雨之苦,反思之深,诗意之浓,可为代表作。“等雨的心像等待远航的恋人”,首句用等待远航的恋人比喻等雨,一下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接着在第二段,描述了等雨的“揪心之痛”,一连用了六个“等雨”,让农民等雨与收获和梦想的关系跃然纸上,然而,仍然“无雨”。“无雨”,让“希望在带茧的手指滑落”“干涸的河床嶙峋如脊梁”“喘息,如哭泣无泪的鱼,吐出最后一口气”。——描写无雨之悲苦凄惨无奈,形象生动,入木三分。作者进一步反思,为何“无雨”:大自然在人类手中被蹂躏/ 不尊重敬畏的结果是/ 让人类承受自己犯下的错/ 我们可以改变世界/ 但不可改变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 爱护家园/ 我们不再为等雨而等雨。
哲人说,当诗歌不再空洞虚伪,不再无病呻吟,不再庸俗下贱,而成为了前行的号角,时代的音符,人民的心声,诗歌便走向了成熟。
诚然,犹如世间任何人才都有优缺点一样,国斌的诗歌也有不足。写得快,是优势,同时,也可能存在谋篇仓促、提炼不够等问题;写得多,很难得,但也可能存在积累不足、量多不精等瑕疵。问题,从另一面看,就是上升的空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省吾身,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前途远大……

说到这里,就想讲讲自己对诗歌的一些思考。
什么是诗歌?对于某些有点名气的诗人来说,可能觉得太小儿科,不屑一顾。其实,恰好是在诗歌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比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
有的说,逻辑、道理、准确。(这讲的是逻辑学吗)。有的认为,易懂流畅,情感真实,景物传情。(这个标准,是文艺作品的入门起点)。有的主张,文学体裁,图画感,音乐感。(这是否像舞台剧本)。有的强调,语言,意境,格律。(这个定义,算是有点靠谱,但也不全)。
一位诗评家提出,能以“在我之才、胆、识、力,反映在物之理、事、情,则自然之法立,诗之能事毕矣”。(这个诗歌的定义,是否有点像哲学的定义)。
罗列上述名家对于诗歌的定义,是想表明,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某些乱子(黑白颠倒,乱象丛生,怪事咄咄等),是否和诗歌理论上的定义不准,含混不清,有着根本的关系?
那么,诗歌的定义是什么?
本人认为,诗歌,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感人的激情,艺术的形象、真挚的爱国情怀,富有节奏和韵律、特定格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叙事写景抒情,高度集中反映社会和自然,通过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启迪社会认知、陶冶生活情操、培养人生理想的独特文学体裁。
将上述定义简化,即为“八要素”:凝炼、语新、形象、意雅、情真、乐感、气韵、合律。
1. 凝练。相比较其它艺术门类,诗歌是最精炼的文学作品,凝练,是诗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古体诗和唐诗宋词,哪一首文字不精炼?写诗,立意宜高,取材宜广、开掘宜深、选用宜精、修辞宜雅,成文宜严。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苦吟几年作了一首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诗成之后热泪横流。他为了斟酌诗中的“推”“敲”,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因祸得福,得到韩愈指点,与其成为朋友,留下了“推敲”这一千古传诵的诗歌典故。
因了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严谨治学,才留下了举世惊艳的众多诗歌瑰宝,与之相比,当下某些“诗人”的信手涂鸦,胡编瞎写,臃肿散乱,焉敢称诗?
凝,还有化、融等意。经诗人之精心提炼融合,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多少历史沧桑、无尽山川景致,几多沙场征战,人间世态百相,皆可入诗,且诗情画意,精当传神,力透纸背,千古流传。
2. 语新。创新、新颖、新奇等,乃诗歌特色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诗开我国爱情描写之先河,状写青年男女爱情之美、之雅、之新,前无古人,独占鳌头。没有“新”,嚼别人嚼过的馍,焉能算诗!
3. 形象。诗歌描绘的形象(包括情景和意境)之美,任何别的艺术形式无法比肩。“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状写杨贵妃之美,惊艳千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种意识流、大视野描绘的雄奇壮阔美丽之景象,影视能表现出来吗?
4. 意雅。诗歌之雅,无文能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景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壮美雅致的画面,寓情于景,意境深远,千古之绝唱。意雅,乃诗歌的精魂之一。
5. 情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义重,千古传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求索”,成为追求真理、报国为民的千古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激励了古今多少热血将士杀敌卫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饱含着诗人寄望统一祖国的深挚爱国激情。情真的底线是诗德。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有祖国。不爱国,就是无德,再多的情,也是矫情、滥情、污情,其诗歌就是垃圾,甚至,有可能成为递给敌对势力的刀子。
6. 乐感。好诗,看似随意挥洒的诗句之中,均有内在的优美乐感和旋律,恰如那林间跳跃的金钱豹,张弛有致,充满生机、野性与张力,读来音调明快,朗朗上口,众口流传。如当代诗人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写于1958年),滇籍诗人毛诗奇的“金色的瀑布”(写于1970年)。
前者,诗人艺术地把黄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串联起来,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对新中国建设者改造山河的赞美。其中“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等诗句,大有泣鬼神吞山河之势。这首诗的精巧诗句、优美旋律、明快节奏,托举着诗人如黄河之水的澎湃激情,一泻千里,深深感染了无数读者,成就了这首诗在当代抒情诗中的至高地位。
后者,用明净的诗句、博大的气势,描绘了一幅钢城里钢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丽景象,以及钢铁工人产业报国金子般的内心世界。其中,宏大的场景,欢快的旋律,奋进的格调,勾勒出了中国钢铁工人之伟岸形象,成为当代工业题材诗歌之领军名篇,至今无出其右者(此诗由作者改为歌词,经云南著名作曲家张汉举先生谱曲,由省歌舞团男声大合唱,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在云南广播电台播出后,广受好评)。
7. 气韵。退一步讲,诗歌可以不押韵,但绝不能无“气”。好诗之气韵,就像一根红线串起整个诗篇;好比高手赶车,手中的鞭子,看似软绵无力,实则气贯鞭梢,随手挥出,脆响中的,撼人心魄——这就是“气”;又如那炉火纯青的气功师,静若九鼎金钟,气韵慑人,动则气势若虹,四两拨千斤。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是这样的千古名篇。当年重庆谈判,主席这首诗词在山城甫一露面,即脍炙人口,好评如潮。蒋介石气得火冒三丈,问其“文胆”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为打压毛主席的这篇诗词,蒋介石雇佣众多高手捉刀,终为拿不出手的“庸品”。何也?主席的诗词,文气磅礴,正气充沛,民气在手,蒋家文人,焉能与之相比!

智者云:毛主席这首诗词一出,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之序幕。
一首诗词,抵得百万雄兵,亘古第一人!其中豪越千古、志博云天之诗气,怎不令人钦佩至极,又怎不令人掩卷深思?
现代自由体诗,比之古代诗词,不受格律、字数、对仗、平仄等“镣铐”约束,确实自由,但,这不代表可以散乱随性、空话连篇、轻视修辞、忽视乐感,不重诗气。
8. 合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什么体裁的诗歌,必须合乎该体裁的规范。不合律,不成诗,本来是不需要强调的,但现在,除了不合律之外,更糟糕的是某些所谓的诗人,欺师灭祖,搞口水诗、分行的滥话诗、下半身诗等;有的方面,也推波助澜,造成了鱼目混珠,李鬼比李逵吃香,为交易而写诗、因无聊而混诗、想走红而脏诗、借“学术”而乱诗等等令人心寒齿冷的怪事。
这些所谓的诗歌,仅从“合律”看,就连诗歌的门都未进,更为正道诗家所不齿。
此外,有几句话要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心中装着人民的文学,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才有生命力。诗人,只有将自己的诗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价值,这一辈子才没有白活。
就着为国斌的诗歌作评论,讲了一些心里的思考,供诗歌和文艺方家及爱好者参考、批评、指正。
末了,送上一首小诗。希望国斌在现有基础上,深入生活,勤学善思,精心创作,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飞泉溅珠出乌蒙,汩汩流淌去远方。
情系家国唱大风,铁肩辣手著华章。


【作者简介】段斌,笔名,土师,云南著名党建专家、作家、书法家、篆刻家、摄影家、美食文化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