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87)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二十二节
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反清


《辛丑条约》后,软弱之清廷。
成帝国走狗,加倍欺百姓。
为挽民族危,救国救苍生。
新兴资产者,起来闹革命。
潮流不可挡,汹涌荡大清;
一九零五年,中山在东京,
建立同盟会,开始闹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有识之士者,喊响口号声。
热血之精英,投身于革命;
一九零六年,十二月冬令。
萍浏醴起义,举旗反大清。
首次遭失败,再次未成功;
一九一零年,决心再发动,
更大规模的,起义之暴风。
推动全中国,反清大革命。
结果在此时,广州之将领,
孚琦遭刺杀,戒严广州城;
四月二十三,骨干之黄兴。
由港潜广州,准备起义兵。
因枪未运到,众将意难定。
黄兴下决心,按预期行动;
一九一一年,四月廿七整。
黄兴率义军,一百三十名。
臂上缠白布,直扑督署营。
总督张鸣岐,逃遁影无踪。
黄兴带士卒,放火烧署营。
遭水师提督,李准包围攻。
因寡难敌众,大部都牺牲。
黄兴巧改装,逃出广州城。
起义失败后,潘达微人等。
将七十二具,遗骸葬入陵。
“自由不死"碑,铭刻众英灵。
“黄花岗起义”,历史赋此名。
注: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