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樱桃,亲情的纽带
文/郑鸿
樱桃无疑是我们江南水乡成熟最早的水果,正月初开花,四月底成熟。期间虽历经风云变幻,或乍暖还寒,霜雪伺候,或狂风大作,春雨绵绵,它都泰然处之,从不把准时成熟的诺言忘掉。
樱桃成熟的模样令人陶醉,个儿虽不大,只有花生米大小,却红得像火,像月季,像玫瑰,给人予热情奔放的感觉,视觉效果棒极了。在那成熟的日子里,一簇簇,一串串鲜红的樱桃密密麻麻地挤在垂柳般的枝条上,微风过处,沉甸甸的枝条轻轻地摇曳,好似六月的杨梅成熟在眼前,风情万种……
樱桃味儿清甜,滑爽可口,哪怕只吃上一颗,也准叫你的手和嘴再也停不下来了,边吃边摘边吐核是每个人在樱桃树下的真实写照,总的来说摘起来慢吃起快!乡村野趣令人喷饭,令人陶醉!
由于樱桃触手可摘,再加上民风纯朴,因此在我们乡下,路过者摘而食之是最最平常的事,也是件令主人沾沾自喜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纯朴的家乡人自有他们的一番道理在里面:自家的樱桃有人来吃,说明我的人缘好,现在不是处处讲和谐吗?人缘好比啥都重要,它是钱买不来的!有时恰巧被主人看见,摘樱桃吃的乡亲会如此调侃:我来帮你吃,看你忙得连昂子都没功夫摘来吃!而主人呢则笑咪咪地说:吃吧吃吧,多吃点,反正没几天就掉地上了。
樱桃的成熟对于鸟儿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从饥饿寒冷的冬天熬过来的鸟儿们,见到满树的樱桃,简直是乐不思蜀,天天围着櫻桃树打转转,想心思,胆小的趁人不备,俯冲下来就拚命地啄食,胆大的全然不顾旁边是否有人,一口一个,老虎吞蝴蝶!
樱桃的成熟期是很短暂的,一般不会超过十天,比杨梅还短,所以想吃樱桃,得先放一放手里的活,否则几场阵雨过后可爱的樱桃早就化作春泥了。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纷纷来到城里安家落户,因此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去年今日樱桃红,门前樱桃没人摘的乡愁情结。轻轻叹息的老人们终于坐不住了,在樱桃成熟的日子里,许多人纷纷拿出平时很少用的老年手机,拨通儿女的电话,往往如此兴致勃勃地问:这个双休日你们来不来啊?再不来的话,下个礼拜昂子(黄湾土话)就没了!还没等儿女回答,一旁的孙子或孙女早就迫不及待地抢过电话,奶声奶气地说:奶奶,爷爷,我们一定来,我太想吃昂子(瞧!黄湾土话没丢!)了!我的邻居郑大叔就是年年如此处理他家那两棵大樱桃树的。
每每看着郑大叔五岁的孙女,在采摘樱桃的父母身边像只可爱的蝴蝶跑前跑后,我禁不住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乡愁无处不在,樱桃树成了亲情的纽带,是喜是忧恐怕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这几年櫻桃身上蒙着的那层淡淡的乡愁不再浓下去了,因为随着家乡黄湾民宿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原先只是春天一抹点缀的櫻桃,如今丑小鸭变白天鹅,成了城里人采摘游的最爱之一,成了意想不到的搖钱树!我的同事老李种有两棵櫻桃树,去年卖了一千多元,不用自己采,每斤卖了四十多元!
他开玩笑说:我家的昂子肯定是来大尖山玩滑翔伞的游客买走的!原来老李家住在大尖山脚下,滑翔中心就设在大尖山顶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哉!妙哉!
作者简介:
郑鸿,浙北海宁人,市文联会员,喜写作,尤喜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