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那段情》刍议
彭彬
2022年4月16日—22日,在某文学公众号上,七天连载了俞竹筠先生的中篇纪实小说《留下那段情》。由于写得太好了,天天翘首以盼,都在第一时间阅读,并转发朋友圈。从此,我成了俞先生的铁粉。
俞先生,江苏扬州人,从事教育工作,高级讲师。今年84岁了,算是我的长辈,退休后笔耕不辍,写出一百多万字的各类作品。他也是该公众号的特约作家中,最高产的,想来真是我的幸运,大饱眼福。9月17日,又看见俞老的纪实散文《有72个感叹号的情书》,是对《留下那段情》的补充,再次震撼到我,我必须为留下那段情做点什么。
那段情为啥要留住?是情深意长、是真挚纯洁。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十二年同窗,一起复习备考等等,72个感叹号的情书,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女主人公春华的爱意。正如文中所说,“许多年后,小辈看了无不感叹:一颗少女的哀怨之心跃然纸上!现代年轻人谈情说爱,想爱就爱,也敢爱!说离就离,也敢离!没有这么挚爱、真情感受,很难写出有72个感叹号的情书了!”
男主人公竹青,对恋人小心呵护,每月发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城汇钱,几次床笫之欢都极力克制自己,担心春华怀孕,处处体现出未婚夫的深情厚爱和责任担当。
合起来像满月的两把月牙形牛角梳,作为定情信物的那两缕头发,都是坚贞爱情的见证。如果最后瓜熟蒂落,婚姻美满,就没有这篇小说了。文中胡老师一语成谶,“爆竹声响喜迎春,春春秋秋永怀恩。恩将怨报负心人,人指义责……”,并不看好这段来之不易的浪漫爱情,只是省略号不是填男女一方的大名,因为谁也找不出恩将怨报的负心人。竹青很生气,恨胡老师不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阅历丰富的胡老师,难道会周易八卦,未卜先知吗?
悲剧,才是留下这段情的理由。让我们斗胆穿越,到那吃不饱肚子的六十年代,去寻找酿成悲剧的魔杖。
比俞老年长十岁左右的,都是指腹为婚。包办婚姻不好,但绝大多数日子都过过来了,相濡以沫的还很多,不像现在搞自由恋爱,离婚的比结婚的还多。为啥呢?诀窍就在于贯不贯彻“门当户对”。
“1957年反右后,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好像右派分子与剥削阶级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查出身要查三代!查家庭要查六父六母!”,竹青的地主成份与春华的职员成份,是两个阶级,是剥削与被剥削、是革命与被革命的关系,中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是春华的父母反对这桩婚事的最重要理由。
那就怪了!春华的父母在旧社会,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私奔成亲的。她的舅舅舅妈就是拿这点来说事儿,劝她爸妈的,其实完全不同。旧社会不同阶层的人,至少还在一个舞台,虽坑坑洼洼,但踉踉跄跄能跳下去。解放后地主职员被割裂成两个世界不同舞台,没法共舞的。竹青比春华高考成绩好,春华去了南京工学院,竹青却去了师专,还是遇到了有怜悯心的贵人,幸运地被捡漏,凸见地主成份的凶险。
如果时光再推迟几年,到了特殊的十年,春华爱竹青,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阶级立场有问题。她的爸妈宁可把女儿逐出家门断绝关系,也不敢招惹地主出身的竹青,她的舅舅舅妈也不会脑子进水再去劝的。成份不好的家庭,光棍很普遍,如运气好,家有适嫁姊妹,通过与另一家成份不好的换亲,是常见的事。
起点错了,后面就步步跟着错。恋爱期间,竹青自卑被动,春华自信主动,心理上不对等,并不是平等的感情交流。龙卷风、神经病、本科进修,竹青都瞒着,表面上是精心呵护,想当面说清楚,实际上还是自卑在作祟,担心“以下犯上”结成了疙瘩。春华毕业填报志愿,自卑的竹青不敢做主,只能被动应付。72个感叹号的情书,也恰恰显示出竹青面临春华的大胆直白的爱,自卑、胆怯和回避。
小说用很长的篇幅去描写春华的毕业志愿填报,这是埋葬爱情的最后一铲土。本来春华可以自主填上竹青,只是,“完全有可能分到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填上你,组织上会照顾爱人关系,充其量分到南通邮电局当名技术员。”但是,“不填,于心不安,对不起你。”所以刻意要把不填的责任推给竹青。对于竹青,“我有爱她千百回的理由,不可有拖累她一回的道理。”其中,还是自卑在起作用。
志愿填报,姨妈有很大影响。她说,“裴多菲有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我们国家不存在人民不自由的问题,我看将它改为“若为事业故”更恰切些”。而竹青本来就是个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青年,记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也不因过去虚度年华而感到悔恨……”,竹青是主动选择的,他也做好了“你去哪,我就去哪”的心理准备。那个时代,为了国家,牺牲小我,是一种潮流。
命运开了个大玩笑,春华去了大西北的部队保密单位,她想回回不来,竹青想去不让去,想结婚也得不到组织批准。春华写给燕子的信,“我思忖再三,只有你能救我,代替我,为我担当起爱竹青的责任。亲爱的妹妹,你答应我吧,善待他吧,我向你下跪了……书至此,心已碎,写不下去了。”铁石心肠也会动容流泪的,是滴血的爱情绝唱。这封信之后不长时间,春华因公殉职,真是苦命苦到家的女子。
春华能抛弃世俗偏见,大胆追求爱情,也算有几分勇敢。但没有把握幸福的能力,或者说勇气不够退缩了,仅仅大城市比小城市多些的诱惑就迷失了。退一万步讲,如果他俩都知道最后分配的地方,竹青会坚持既定的选择;春华十之八九会改变主意的。既然选择了爱情,就要负起婚姻的责任,去小地方,受点事业上的委屈,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记得八十年代,演讲家曲啸有句话,印象深刻,“让感情的潮水,沿着理智的河谷奔流”。竹青做到了,只是他没料到他的地主出身,让他已经被主流圈彻底抛弃,失去爱的资格。但春华远远没有做到,她敢于追求爱情,却怯于承担责任,以“你娶我,还是我娶你?”为借口,称男人该当家做主。其实她心知肚明,这个自卑的爱她的男人,是不会填上自己去害她的。她可以逼着竹青改变主意,达到“今后你要是待我不好,那我哭都没处哭了……”的效果,把自己应该的主动,成心化为对方的主动,从而赢得婚姻中心理的优势,算是江南女子的心计吧。她的理想远景,是分配到上海等大城市,然后抓紧与竹青结婚,婚后再把丈夫调过来,这样事业婚姻两不误。最后来一句,“随你,随你,你别后悔……”,拿爱情赌明天,最终输了婚姻。即便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着,个人的幸福的确牺牲了。
人算不如天算,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呀,谁也承受不起。俞老的那段情,留住了,留在文字里。但时光是留不住的,春华早早走了,竹青已经耄耋之年,这么好的故事,真心期盼编剧们慧眼识珠,将《留下那段情》搬上银幕或屏幕,让更多的人去思考,不仅反思过去,还有对未来的畅想。
写于2022年10月10日

彭彬,山东济南人,祖籍湖北随州。重庆大学90届电气工程学士,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高级国际商务师。在济南钢铁厂工作二十余年,后辞职下海,担任某物流公司高级顾问至今。业余爱好喝酒交友,读书写作,游山玩水,独处散步。2021年散文《车窗后的父亲》获得“诗意人生"华文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母亲的最后时光》获得“蒙东杯”首届“爱的盛宴”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
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