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山一日游
文/连春
10月5日,我们老年大学一行30人在本溪地理历史活字典何勇老师带领下,开始庙后山、万岁山之旅。
庙后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县小市镇山城子村,距本溪县城约10公里,山中有一处天然洞穴,即:大名鼎鼎的庙后山遗址。(东经124°7′50″,北纬40°14′49″)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北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东北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址。距今约50万年,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它的发现纯属偶然,是1978年5月,当地石灰窑工人在开采山石时无意中发现的,而发掘工作从1978年6月起~1983年底历时5年半,2012年再次发掘,先后经历五个阶段。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指导下,省市县联合组成的发掘组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等单位,对庙后山遗址综合考察研究。贾兰坡撰写的《庙后山》一书于1986年出版,引起了国内考古学界的震动和国际考古学界的瞩目。先后有中国、俄罗si、荷兰、韩国、日本等考古学者和专家30多人来庙后山实地考察,认为该遗址在华北与邻国远古文化的传播上具有桥梁作用,是古人类向东北亚、北美迁移的重要据点。 洞内奥陶纪石灰岩地层堆积厚度13.5米,自下而上共分8层,层次清晰,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较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庙后山遗址出土大量的动物化石、石制品和一些骨制品。出土的砍斫器,形状近似于等腰三角形,两侧大体对称,可见已具有审美中的对称意识。出土的人牙化石填补了东北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分布上的空白。遗址发现了灰烬层,炭屑及烧骨,证明庙后山人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用火、保存火种的本领,闪烁着智慧之光。可以自豪地说,庙后山遗址是“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庙后山遗址的研究发现,庙后山人与北京周口店人属于同一时期。(本溪庙后山在距北京周口店东北方约700公里处)庙后山文化是同时兼有华北两大系统旧石器文化的部分特点的地区性文化,是辽东半岛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对于探索中国远古文化的来龙去脉,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对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等诸多方面研究,增加了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庙后山文化遗址已载入《中国东北史》、《中国大事记》和《中国百科全书》(考古卷),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从本溪站出发约1.5小时到达庙后山脚下的停车场。沿着宽阔的石路向山上步行约5分钟再走过一小段栈道就来到“东北第一人的故乡”--向阳的南坡上。洞外岩石呈灰白色,给人一种浑厚干净的感觉。洞门前加了护栏,可能还是担心有人进洞吧,洞内堆满了层层叠叠的水泥袋子,不知里面能延伸多远,这该是卧室吧,住在里面完全能避风雨。卧室左侧有两个并排的小而低矮的“耳室”,每室可容纳2~3人坐着,算是客厅了。这洞相当于1室2厅。这是下洞,也是大洞。该遗址分上下两洞,我们戏称为楼上楼下。远看非常醒目,“二层楼”外壁仿佛刮了大白,这是岩石的天然本色。从下洞右侧上行几米就是上洞了,上洞是堆积的第七、第八层,小些,左侧有一个耳室,是1室1厅。

望着远古人的居所,今昔对比,我浮想联篇:想到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传承、时代的进步……让时差倒过五十万年,我们来对话先祖:
现代人:我们看到了您当时居住的洞穴,分上下两层。
先祖:噢,你们还住在洞里吧,天冷时,要在洞口生火取暖,还可以照明。捕的鱼和打的猎物也要用火烧烤着吃,比生吃香多了,一定要记住啊。
现代人:我们不住洞,住在楼房里,不止两层,有几层几十层呢。
先祖:什么是楼房?那么多层搬木材生火多费事啊。
现代人:不用搬木材了,用电或水取暖,省事又干净。
先祖:不搬木材,咋烧肉吃?吃生肉?
现代人:用燃气灶或电锅煮吃。
先祖:燃气灶、电锅是什么东西?
现代人:您住的洞穴现在成文物了,加以保护。各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复原了你们那时的生存场景;但您不了解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也要把现在的生活场景拍照录音录像,再通过时光隧道快递给您,您看看就明白了。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穿的是绫罗绸缎,新颖美观;住的是高楼大厦,冬暖夏凉宽敞明亮;出行有汽车高铁飞机;千里眼顺风耳无时无处不在。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都快成神仙了。
先祖:能长寿了吧!
现代人:是的,寿命是越来越长了,都进入老龄社会了。老人们闲着没事干,天天找乐子!这不,今天大家一起来参观您的老宅了,还在您的老宅前合影了。现在的日子,连神仙都羡慕呢,要不咋叫“神州大地”呢。
先祖:那太好了。
现代人:后生们幸福着呢。不过,您在当时能生存下来,一定具有非凡的智慧,由衷钦佩。再见。时差又倒回到现在,有感而发:
清平乐·庙后山遗址
穴居岩洞。
多少悲欢梦。
渔猎山河风霜共。
缕缕炊烟飘送。
五十万载沧桑。
悠悠岁月长廊。
沉淀生存智慧,
缝合历史篇章。


在庙后山遗址处向南望去可见万岁山。于是我们告别先祖老宅向万岁山进发。
万岁山位于本溪县小市镇碱厂堡村,有一段红色传奇。碱厂堡出来个刘德才将军。生于1917年,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中参加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1952年赴朝参战任64军190师师长;归国后先后在长山列岛等地任职;1964年周总理签署任命书任命其为64军军长,晋升少将军衔。1966年刘将军参加“四清工作队”来到碱厂堡村。该村当时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县人均水平,多是盐碱地,布满石格子,粮食极少,全靠吃国家返销粮度日。刘将军带领部队干部蹲点扶贫,发动群众,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造地,清除石格子,延展出1700亩土地,增加了耕地面积。经一年奋战,1967年碱厂堡粮产量达到19万斤,亩产由250公斤增到600公斤。自给自足又上缴国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恢复时期,这是笔大财富。刘德才认为,这样的成就,靠的是毛主席的恩泽。于是率领大家在东山用方石堆砌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1968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红太阳照亮碱厂堡》的文章,使碱厂堡一下名扬全国。碱厂堡成了农业学大寨的典型。辽宁省掀起“远学大寨,近学碱厂堡”的热潮。英国女作家韩素音先后两次前来采访,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前来访问,大寨老英雄前来参观……车辆穿梭络绎不绝,最多一天来8000多人。刘将军为碱厂堡留下一段红色传奇,此山由此得名“万岁山”。
辽宁万岁山航空运动飞行营地位于碱厂堡村东850米。该飞行营地是国家批准的正规航空运动飞行营地,由专业教练员团队常年开展各种专业飞行培训、游客飞行体验。2016年10月,前国家滑翔伞队总教练李铁民到此飞行营地办学,培训滑翔伞飞行员;2017年5月,国家滑翔伞队总教练元林朝到此飞行营地教学。飞行营地采用现代集装箱式建筑,颇具时尚感,上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68年鲁美教授雕塑的2.8米高的毛主席汉白玉像落坐飞行营地,为飞行营地增添了庄严神圣氛围,我们在雕像前深深鞠躬,很多人和我一样眼睛湿润了。降落场面积450*(40~60)平米。起飞场建于万岁山主峰,海拔730米,相对高度430米。最初占地70*25平米,后又改造扩建,缓坡加长,宽度增加,更漂亮了。所有场地均达到国际航联(FAI)标准。现已发展成一座全国一流的飞行营地。是辽宁省第一家按照通用航空标准建造,适合滑翔伞、滑翔翼、动力滑翔伞、动力三角翼起飞、降落的基地。
从2016年10月起,此飞行营地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三届风筝锦标赛、滑翔伞摄影大赛、辽宁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滑翔伞锦标赛、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等。2016年10月1日,著名词曲作家邬大为、铁源到万岁山飞行营地参观并创作营地之歌--《滑翔蓝天圆梦想》
万岁山可以三面风飞行,软硬件都是一流的,获得伞友们盛赞。伞友们在万岁山创造了若干飞行记录,如:2018年9月8日,沈阳伞友飞鱼从万岁山起飞场起飞,在丹东降落,共飞行4小时40分,航线224km,直线距离116km,首破百公里,创万岁山飞行营地越野飞行新记录。
来吧!朋友!展翅万岁山:听春之交响、瞰夏之葱茏、赏秋之红叶、悦冬之雪野。辽宁万岁山航空运动飞行营地欢迎您!地迎八方客,天佑万岁山。

我一直有个飞翔梦,这次一定要梦想成真。乘营地专用车,不足10分钟到达万岁山顶的起飞场,好开阔啊。有的教练在整理伞衣或伞绳,有的已经起飞。教练为我穿戴好装备,又讲解了起飞时的注意事项,告诉我起飞前要随着他助跑几步,有可能被伞拽着向后退,但是不要坐地上。听了这话,我心里直打鼓。这时又过来一个教练把录像杆递过来,让我拿着给自己录像,他则抓着我腰部的装备带向前拽着,防止我后退或坐地上。一阵风过来,我只向前一小步,并没有后退。(多亏有人拽着) 哇!腾空啦!没有感觉陪飞教练向前助跑,似乎他是原地直接上升的,回放录像才发现:伞鼓起时,他右脚向前一步,一个90度转身,起飞!漂亮!我想这个教练一定是高手、飞行老鸟,尽管他年轻。不愧是专业教练,令人钦佩,值得信赖。第一次玩滑翔伞,居高临下,真的是飞得高看得广;一切都显得渺小而安静,汤河瘦了、公路细了、庙后山矮矮的、汽车房子小小的;高处不胜寒,风在耳边呼着,后背发凉。想到鸟的舞台多么辽阔、雄鹰的目光多么锐利、它们的羽毛多么保暖。有感而发:
玩滑翔伞
多年的梦想
终于实现
鸟儿般翱翔
一步登天
辽阔满盈眼眶胸间
环视俯瞰
十月的北方
天高云淡
瑰丽的本溪碱厂
山峦泛绿依然
粮田金黄片片
汤河蜿蜒
宝镜镶嵌
那是人工湖
碧水一汪
致富的鱼塘
白色巨石磊成的
“毛主席万岁” 特别清晰明亮
福佑百姓恩泽远长
彩色积木搭起了
栋栋楼房
玩具大的车辆移动
在羊肠路上
喧嚣似乎凝固
距离
一种奇妙的能量
无动力敞篷飞行
挑战自己何妨
起伏 转弯 录像
经历过才能把滋味品尝
凉丝丝的吻掠过鼻尖手背 高海拔
气流 一直亲近身旁
比平日更起劲
不知疲倦地歌唱
鲜艳的弧形伞
飘飘荡荡
舞动彩虹走秀天上
地面的人
或许正翘首仰望
换个位置超然物外
心情由此改变了模样
零基础怕什么
可以凭借教练的翅膀
南乡子·万岁山玩滑翔伞
鹤发始飞翔。
何惧山高路远长。
倾慕鸟儿生两翼,
常常。
圆梦今朝喜气洋。
红伞近云旁。
教练陪飞技艺强。
俯瞰稻田齐整整,
金黄。
一派丰收景色祥。
本次考察体验,圆了我的梦,精神得到了满足,心里非常满意,吃过午饭,胃也装满了,收获满满,打道回府。

【作者简介】
连春,原名:李春莲,物理教师。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本溪市诗词学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本溪广电报》、《诗艺国际》、《奉天诗刊》、《情感文学》、《诗文艺》、《中华辞赋》、《鸭绿江》、《诗词》报等微刊纸媒。曾获诗文艺优秀奖;“第五届中原杯”全国诗词创作大赛三等奖;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有作品入选几个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