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育秦,1950年1月1日生,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东埝底村人。闫景中学68届毕业生,农村信用社退休职工。曾在教育和广电部门就职。热爱生活,爱好文学。近年来有诗歌、散文、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刊发于《故乡万荣》、《中山文苑》等新媒体网刊。
秋水长天,岁月静美,真想走出去,在落叶飘飞的深秋里,聆听秋风与落叶的对话,欣赏秋雨与草木的舞姿。可是不能啊,小城按下了暂停键。
3号参加了外甥女的婚礼,4号天刚亮,我下楼送垃圾,只见院子里有几个人神色慌张,急得团团转。小区大门不让出,其中一位中年妇女非常焦急地央求保安把门打开,让她上班去,说完掏出手机亮出绿码。
保安看都不看,就说,有绿牛也不行。
那凭什么才能出去?
羊(阳)啊,你只要核酸检测是阳性,保证有人接你出去,除非你变成鸟儿飞出去。
妈呀!特殊时期,谈“阳”色变,宁可窝在家里,也不想让人接走。不一会儿,小区业主群就发出一条消息,让大家在家等候医护人员上门采样测核酸。昨天的结果还没出来,怎么又要做呀?看来情况不容乐观。
这三年整天挽起袖子给这儿加油,给那儿加油!想不到越喊越近,喊着喊着就喊到了舞台上,居然喊到戏里了,最后才发现,自己成了剧中人。
重阳佳节适逢国庆长假,好多人憋足了劲儿,要在小长假走出家门,回归大自然,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感受一下自由的清风,脚踩一下自由的天地,不虚度来之不易的时光,来享受这难得的假期。疫情却在这个时候步步向小城紧逼,真的让人无力回防。好吧,心安之处即为家,各在各家,各找各妈,各陪各娃,像一个个困兽被关进了笼子,接受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吧。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幸亏节前备了好多饭菜,居家期间伙食充足,安安然然自己招待自己吧。
绵绵的秋雨也适时为我们助兴,给出不去的人们多了一份陪伴,窗口成了通往外界的一个通道,人和车,鸟和树都是我们相望的对象。
越不能出去就越向往自由,这种不能出去和平时的不想出去,心情完全不一样。一天两天尚可忍,三天四天后就忍无可忍,大好时光如此虚度,真是白白糟蹋了。
从7号晚上开始,我们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小区。居民居家足不出户,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为畅通居民购物渠道,政府和超市开通线上购物通道,居民下单选购,专车配送到家,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
小城上热搜惊动了远方的亲人,手机里响声此起彼伏,那是问侯的声音,是关切的消息,是担心的牵挂,上传下达,左顾右盼,消息越透明,人心越释然。
同城的亲友得知我们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小区,半碗汤的距离,却咫尺天涯,不能见面,只能微信聊天,表达牵挂,送去温暖。
恰逢寒露,金风送爽,兼葭仓仓。“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说的就是当下吧。不同于夏天绿色的单调,秋天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在渐变的色彩中显示着它的参差、丰富、厚重和高贵。柳树像一团团绿色的云朵临水照影;阳光照射下的槐叶,就像镀上一层金;银杏叶片全部呈现金黄的色彩,像皇帝的龙袍。正在阳台上沐浴阳光,隔窗忽见一群大雁在闲云艳日的映照下,鸣叫着列队向南方飞去。遥望远去的雁阵,我若有所思,是到了回归的日子,还是此处不太平,让它们登上了征程。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告广大居民的一封信让人们吃了定心丸。为了大家的健康,为了全县的安全,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别无选择、更无退路,只能静默管理、禁足限行、全员核酸。政府与我们共担风雨,我们要与政府携手前行,以“宅”为盾,以“静”战“疫”,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辛苦的当属医护人员。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辞辛苦检测核酸,他们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
志愿者出入每个楼栋消毒,运送物资到单元门口,联系居民取菜,组织排队核酸,忙得顾不上吃饭,不领取一分报酬,甚至防护装备都是自备的,但是他们不求回报,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打败病毒。他们身上鲜艳的红色马甲,就是暖人心的火焰。
这两天,小区的业主群异常热闹。看到天不亮大白就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咱村夜里3点做核酸,别的小区都在广场排队采样,而医护人员六点来到我们小区上门做核酸,咱这待遇还有啥说的?知足吧,宝鼎新城的家人们!大家别因为睡懒觉耽误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极力配合……致敬白衣天使,社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万荣加油!有人在群里夸小区物业的卫生搞得好,每天定时运送垃圾,环境优美,干干净净。
疫情让业主之间拉近了距离。虽不相识,却为无偿转让几节电池,一袋发酵粉,一个口罩,一包纸尿裤这些生活必需品而互相致谢,抱团取暖,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小区的管理也井井有条,从楼长到单元长各司其职,一层一层通知,一户一户服务,就连所需的生活用品,只要报到群里,都会迎刃而解。政府把我们当做宝贝儿一样放到保险箱里予以保护,安全至上,试问哪个国家能做到?
这两天正赶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成都举办。团体赛进入到白热化,我和老伴不慌不忙,心安理得地观看比赛,为男女双方获得团体冠军而激动,而骄傲,丝毫没受到疫情的困扰。
宅男宅女,厨艺大长,疫情硬生生地把大家逼成了一个个美食家,想不到自己在饭店能吃的,家里也一样能做。家庭群,朋友圈,美食晒起来,看着都流口水。“宅家美食”的背后,是中国人独有的面对疫情的“多难兴邦精诚至,同心同德显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居家的小惬意,无疑是疫情覆盖下的一抹温馨的亮色。我们始终坚信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
去饭店给小嘉然过生日的安排也随之取消。在爸爸妈妈的陪护下,视频里的她,一会儿跟着学包饺子,一会儿站在爸爸脚上练杂技,做做操,跳跳舞,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四岁,疫情三年,出门戴口罩,有情况就静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培养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宅家抗疫,精心做饭。绿叶菜吃完了,后备军上阵。土豆、胡萝卜、南瓜派上了用场。胡萝卜蒸菜,西葫芦拌菜,土豆炖鸡块。南瓜调样做的菜卷、菜饼、面片、熬热菜软烂可口,养胃通便,最适合我们食用。袅袅炊烟,营造一蔬一饭;小小厨房,盈满温馨时光,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百事岁月长。
阳台上的韭莲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少妇,用今年最后一波灿烂的花香来陪伴我,迷眼细观像下了一场初雪,郁闷顷刻之间被一扫而光,心情和身体都变得喜悦轻盈。
书是解除枷锁的钥匙,可治愈荒凉与落寞。多少难解的迷,难熬的罪,难过的痛,都被醉心阅读的我,在书卷的浸淫里,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化解,觅得了人生乐趣。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生逢盛世,偶尔也会顿生一念,若干年后再回忆起这段抗疫生活,一定会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大的财富。像鬼火一样扑不灭的疫情,把我们牢牢困在家里。暂停聚会的脚步,不给病毒传染机会;“宅家”即是“抗疫”,静默亦是为国分忧。那年那月,我们经历了离我们最近,也最严苛的一次抗争,不负此生。
2022年10月
编辑:张忠信